一库清流竞北上 满山苍翠满山诗
时间: 来源:中国村庄-中国农村网 作者:文/刘微 字号:【

  编者按:河南淅川古称丹阳,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淅川依山傍水,旅游资源丰富,是世界最大调水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和渠首工程所在地,拥有亚洲最大的人工淡水湖丹江口水库,“天下第一渠首”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千年古刹香严寺和荆紫关古镇以及丹江大观苑等景区。近年来,淅川坚持绿色发展,走出一条两不牺牲、双赢富民的良性循环发展之路,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赢利,逐步让荒山变绿山,绿山变金山。

 

  淅川县地处豫鄂陕三省交界处,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主要淹没区、核心水源区、渠首所在地,属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也是革命老区。为支持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淅川先后移民36.7万人,移民迁安“四年任务、两年完成”,创造了中国水利移民史上的奇迹。

  移民工作相对完成后,淅川进入转型发展的关键期,确保一泓清水送北京、农民脱贫致富、增强县域经济的任务圆满完成。淅川县委书记卢捍卫提出生态和环境这条“绿线”是各级党委政府的政治任务,不讲条件,不讲代价,找准水质保护、生态至上与经济发展的最佳结合点,就能走出一条两不牺牲、双赢富民的良性循环发展之路。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赢利,逐步让荒山变绿山,绿山变金山。

  因此,新一届淅川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审时度势,科学决策,强力实施“生态立县、旅游兴县、工业强县、创新活县”四大战略,以“水质至上、绿色发展”为主线,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保水质、护运行”大局,通过在农业产业中“种”绿,在工业产业中“植”绿,擦亮渠首生态品牌。一个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林则林、宜牧则牧的绿色产业链初步形成。3年时间里成功实现经济发展重心转移,在湛蓝色的丹江湖畔、贫瘠的秦巴山片区,谱写了一曲水清民富县强的绿色凯歌。

  强化水质保护

  确保一库清水永续北送

  “今年我种了1000亩树,打理好了,成活率能达到95%……”在毛堂乡八龙山上,造林大户陈登科指着漫山遍野的树苗对记者说。

  陈登科是毛堂乡一名普通农民,近年来,借着林业改革“春风”,他承包了数千亩荒山植树造林。这几年,看着自己种的树绿了荒山,保了水质,美了环境,陈登科脸上乐开了花。

  在淅川,像陈登科一样承包荒山的造林大户有35户,他们常年扎根在荒山上植绿护绿。

  为构筑南水北调中线源头“生态屏障”,淅川县积极创新造林机制,采取市场化运作,合同化造林形式,与企业和造林大户签订造林合同,按成活率兑付造林资金,大大提高了造林成活率;创新林权改革机制,对重点工程全部实施土地流转,将所有的林地确权到户,将农民转为产业工人,确保所栽林木栽得上、留得住、管得好、能见效。

  以库区沿岸为重点,淅川县近年全面推进江河岸边生态防护林工程建设。据统计,淅川县造林合格面积连续9年位居河南省第一。丹阳湖国家级湿地公园获得批复,成为又一个“国”字号湿地品牌。作为丹水北上“水龙头”所在地,淅川县强化污染治理,为了一库清水北送,淅川县还建立护水清漂长效机制,深化千人护水行动,充分发挥库区保洁、清漂等队伍作用,实现库区水质巡查常态化、制度化,有效确保了水质安全。

  作为“全国绿化先进集体”、“河南省绿化模范县”,淅川县森林覆盖率由过去的32.8%增加到现在的45.3%,环库区森林覆盖率已达51.4%,丹江口水库水质稳定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Ⅱ类及以上标准。

  发展绿色产业决战精准扶贫

  位于张河村的仁和康源软籽石榴基地种植软籽石榴近6000亩,以“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市场”的模式,带动当地500余名村民就业,土地租金,基地务工,一年就能让村民收入3万多元。

  淅川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在产业扶贫上淅川提出“短中长”发展思路,即短线抓短平快、中线抓林果、长线抓旅游。短线项目重点抓香菇、蔬菜、中药材种植以及光伏等;中线项目重点发展软籽石榴、金银花、核桃等高效生态产业;长线项目上与旅游开发相结合,用大旅游带动大脱贫。通过土地流转、资金扶持、入股分红、务工等方式,让群众“一举多得”,装满钱袋子。

  此外淅川县立足县情把易地搬迁扶贫与企业解困、房地产去库存、移民村提升完善相结合,实现一举多赢。由于移民搬迁、工业关停等特殊因素,淅川县近两年房地产开发过剩,去库存压力艰巨。政府回购源科公司建设的保障房,安置310户、1200贫困户易地搬迁,企业可提供300个就业岗位,既解决了企业资金短缺和用工难题,又解决了易地搬迁人口增收问题。

  各乡镇立足实际,因地制宜,科学布局,竞相加快脱贫产业发展步伐,目前,全县共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23个。同时,大力实施旅游扶贫、电商扶贫、光伏扶贫,共带动2万余人通过产业发展实现了致富增收。

  2016年6月,淅川县代表河南省顺利通过国务院精准扶贫工作成效第三方评估,10月顺利通过国务院扶贫督查巡查。副省长王铁专门对淅川产业脱贫的经验作出批示:学好淅川做法,推动全省产业脱贫。

  生态观光成为淅川一张旅游名片

  8月27日,上集镇孔雀园里绿意盎然、果实累累,孔雀漫步其中,游客络绎不绝。

  负责人吕志波感慨,过去养殖孔雀,赚不了几个钱,现在孔雀园里种了300亩果树,变身花果山,游客也多了,平均一天能达到300人,一年收入百万元。吕志波瞄准的是生态旅游:林果采摘、孔雀养殖、休闲度假……而这正是淅川县林业发展过程中让山区发展的秘诀。

  沿孔雀园南下,来到了丹江口水库东岸的马蹬镇白渡村,8000多亩樱花、海棠、五角枫等迎风招展。这是该县围绕环库公路建设打造的一道“旅游名片”。

  “依托水源地生态优势,淅川大力推动林业、农业与旅游融合发展,互动发展,打造生态景观,推动林业发展由‘为林而林’向‘为游而林’转变。”淅川县林业局局长武建宏介绍,围绕乡村旅游大力发展了一批特色种植、观光采摘园项目。

  如今,像孔雀园、白渡滩这样的生态旅游景点遍地开花,“春赏花,夏遮荫,秋采果,冬有绿”的环库旅游生态圈已初具规模,生态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山区发展空间更加广阔。伫立牛尾山、驻马山、玉皇山山顶高处俯瞰,淅川县城美景尽收眼底,一幅“城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画卷铺陈开来。灌河走廊柳遮花护,北部新城高楼林立,城市公园犹如巨大的肺片为这座山城秀色吐故纳新。

  随着沪陕高速快速链接、三淅高速贯通以及丹江环湖公路、丹江库区5A景区项目的建设推进,“渠首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渠首生态文化旅游圈”、丹阳湖国家级湿地公园、丹江大观苑等项目的投产和运营,淅川县生态文化旅游闻名遐迩。

  生态建设与绿色产业发展齐头并进,淅川县大踏步走出“生态不经济、经济不生态”的发展怪圈,“因林而绿、因林而富、因林而美”,半城山色半城柳,满山苍翠满山诗,各地游人纷至杳来,在这无边的绿色里尽情徜徉......

  强化项目带动

  助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初秋的渠首,到处硕果累累:淅减公司年产5万支高速列车减振器项目竣工投产;福森集团年产3亿支双黄连口服液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开始生产;淅川金博橡塑公司年产300万支空气弹簧减振器项目研发中心投入使用……一大批新型的无污染的工业项目建成投产,激发经济活力,促进快速发展。

  为确保水源水质,淅川县关停了一大批工业企业,确保引进企业的环保关口,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改革为主线,抓主导、促转型,不断激活工业发展动能,聚焦汽车零部件和农副产品加工产业,狠抓项目建设、重推科技创新、力破融资难题、力推企业解困,不断提升工业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项目驱动,引领转型发展。淅川县积极引进绿色项目,坚持调整工业结构,壮大主导产业,围绕“四个百亿”工程(淅减公司、福森集团、汽车零部件关联企业、其他企业产值分别突破百亿),重点建设汽车零部件、新能源、食品加工等工业项目。设立工业领导小组,建立工作台账,明确时间节点、具体责任人,县领导定期现场办公,强化融资、用工、用地等要素保障,确保项目顺利推进。以招商引资为抓手,借助对口协作平台,充分利用南水北调、移民品牌,引进一批有一定投资规模,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优质项目,做到谋划储备一批、开工建设一批,投产达效一批,用大项目支撑淅川大发展。2015年以来,新增规模以上企业33家,聚力新材料稀土永磁、富兴光电光纤连接器等项目建成投产,恒电超级电容、林吉特等项目科技含量较高,成为工业转型新的支撑点。围绕“一县一业”,淅川县打出发展汽车零部件产业“组合拳”:扶持大龙头、带动大产业,形成大集群、建成大基地。以淅减公司为龙头,膨胀产业规模,拉长产业链条,打造产业集群。全年新增汽车零部件加工企业6家,总数达到81家,实现行业总产值90亿元。县产业集聚区被命名为“河南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科技创新,提升竞争能力。淅川县为企业创新提供政策、资金支持,对企业建立研发机构、购置研发仪器设备、承担重大科技项目,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等方面予以补助,积极搭建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合作平台,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研发体系,重点打造汽车减振器、新能源等研发中心,邀请大批国内外知名专家加入淅川“智库”。

  金融解困,破解融资难题。淅川县成立企业解困办公室,对特困企业调研摸底,一企一策,重点解决协调企业与银行、社会资金的关系,探索建立“政府协调引导、部门密切配合、金融主动服务、企业诚信发展”联动机制,搭建银企合作平台,实现银企双方互惠双赢。定期召开金融联席会、银企洽谈会,引导、组织、协调各金融机构与企业深度融合、对接,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市场前景好,但一时遇到困难的企业降低贷款门槛,做到不抽贷、不压贷、不限贷。创新融资方式,推出“助保贷”、“银团贷”、“金土地确权贷”等业务,着力解决中小企业抵押物不足、担保难、融资贵、运营困难等问题。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2017年上半年,淅川县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134.1亿元,工业增加值26.2亿元,主营业务收入114亿元,实现利润6亿元;规模以上汽车零部件企业达40家,“一县一业”增势迅猛;工业经济呈现出企稳回升良好态势。

  随着南水北调通水和与北京以及沿途城市的深入合作,更多的资金流、信息流汇集到淅川,给淅川带来独有且最大的机遇。淅川发展的基础越来越牢、后劲越来越足、潜力越来越大。随着一个个扶贫项目落地开花,一户户人家脱贫致富,一家家企业摆脱困局重获新生,渠首大地正唱响一首首富民强县的进行曲,展现出一幅幅“新农村、新产业、新发展”的美丽画卷。淅川县67万干群正以昂扬的斗志,抢抓机遇、务实拼搏、乘势而上,用心血、智慧和汗水,谱写水清民富县强新淅川建设的锦绣篇章!

责任编辑:霍然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