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农村改革发展的最强音
时间: 来源:中国村庄-中国农村网 作者: 字号:【

  继当选党的十八大代表之后,时隔5年,我又一次当选为党的十九大代表,确实是组织和人民给予我本人以及5万多名华西人的极高荣誉。我既感到无尚光荣,又感到责任重大,我力争在今后的工作中取得更大成绩,回报组织的培养和人民的厚爱!

  5年来,华西村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抓手,做到了“听中央的不走样、听外部的不走神、听老百姓的不走偏”,从而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取得了新进步。具体地说着重做到了“三个推动”:

  一是推动了经济建设,实现了转型创效。5年里,我们继续以“两个转”为依托,推动华西的产业转型,成功拓展了旅游服务、金融投资、仓储物流、远洋海工、农产品批发市场及矿产资源等一大批新兴产业。这5年,实现的可用资金比上一个5年增11.29%,上缴税费增37.01%。截止2016年,华西已拥有遍布国内外的企业254家,资产总额达534亿元,服务业的利润贡献率占65%,实现可用资金30.39亿元,上缴税收13.20亿元,比上一年增19.68%。在我们看来,经济发展到了“1+1>2”的阶段,过去靠“胆量”,现在就要靠“胆识”。华西加快了走出去步伐,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一起抓:到云南开采大理石,到西部建设农商城,到美国搞并购和芯片开发,到日本种大米,到波斯湾开展海洋工程,到莫桑比克开采花岗岩,到秘鲁、阿根廷捕鱿鱼,到英国、意大利合作新能源项目。华西涉足的产业从天上到地下,从陆地到海洋,从东部到西部,从国内到国外,形成了“转型空间开拓在外部,转型成果体现在本部”的新格局。

  二是推动了体制改革,激发了内生活力。去年,华西开始推动用人、制度、股份“三项改革”。至今仍有村民忍不住发出“改革就是革自己的命啊”的感叹。我就对村民们讲,现在实施“三大改革”是为了夯实百年大计的基础。按照过去的分配方式,村民每年股份滚动增加,工资奖金也多,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很容易失去创新发展的动力。现在为了激励全体员工,就要打破平均主义大锅饭,不分内外,一视同仁。我们提出村民享受集体福利和股金分红,对于企业发放的工资奖金部分,一律同工同酬,按劳分配、按贡献分配。为更好地激励外聘人员,还明确对其中优秀的给予股权,外来员工也可以掏钱购买现金股。我认为,改革要兼顾各方利益,既要关心弱势群体,又要鼓励能人团队。过去股份制改革是为发展,现在“三项改革”是为结合新形势更好地发展。过去“来了华西村,就是华西人”。现在“服务华西村,就是华西人”。今后,华西村不仅是华西人的,也是属于全社会的,而他自己只是为华西打工的。现在我们村既有企业,又有社会;我既是董事长,又是村党委书记。企业追求的主要是效益,而社会则要兼顾发展与公平。村企承担功能不同,一定不能缠搅在一起。

  三是清晰了政商关系,优化了政治生态。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我们也一直正确处理好“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我认为,政商交往中最应该把握的,就是习总书记提出的“亲”“清”两个字。第一个“亲”,就是要分清“利他”还是“利己”;第二个“清”,就是要分清“为公”还是“为私”。从“利他”、“利己”来说,“利他”是大境界,“利己”是小格局。实际上,不管做企业,还是做人,利他就是利己,你为别人着想就是为自己着想,你让别人舒服了,别人也会让你舒服。像我们企业要维护政府的形象,政商要有交集,但不能有交换;要有交往,但不能有交易。利他,可以说是政商共进的前提,是企业做强的源头,是人生成功的秘诀。从“为公”、“为私”来说,“为公”是大胸怀,“为私”是小算计。做到“为公”,首先要严于律己,律己方能律企。官有官德,商有商道。做人要自律,做企业同样要自律。

  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我也切身感受到,十八大以来党是真正管好了党、治好了党。华西村在党建创新上也做足了文章,充分发挥了“信仰为根、制度为本、监督为盾”的作用。我们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进一步明确了“应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违反了怎么办”;我们对照“三严三实”要求,进一步做到了“三正三平三不倒、三清三严三榜样”;我们落实“从严治党”精神,进一步推动了“不是少数人监督多数人,而是多数人监督少数人”,让华西村党委这个堡垒更加坚强有力、一呼百应、说到做到。在赴京参加党的十九大前,我主要做好三项准备:一是巩固思想建设,通过认真学习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以及从中央到地方各级组织精神,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二是做好调研工作,通过走访群众、联户学习,召开党员座谈会等形式,倾听干群的心里话,把他们的好想法、好建议搜集起来。三是履行好代表职责,作为一名基层代表,我深知代表的不是个人,而是一个群体。因此,我要从更高的层面、更宽的视角,审视问题、建言献策,真正把基层的好声音传递上去!

责任编辑:霍然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