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公党建区域化推进商圈融合发展的实践与探索
时间: 来源:中国村庄-中国农村网 作者:文/李汉华 字号:【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非公企业的数量和产值均占全国总量的60%以上,他们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力量。非公企业党建越来越重要,必须以更大的工作力度把非公企业党建扎扎实实抓好。近年来,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立足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新形势,积极探索符合非公企业特点、富有活力的区域化党建工作机制,有效破解非公企业党建工作难题,提升了非公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保证和促进了全区公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一、背景及动因

  (一)商圈融合发展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必然选择

  中央早于2004年首次提出区域化党建的概念,随后,在党的十七大、十八大等一系列重要会议上,中央对区域化党建的内涵进行了进一步的丰富深化。2009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中,专门有一条是关于“健全协调机制,完善区域化党建体制和格局”的论述。2012年3月,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指出,非公企业相对集中的各类开发区(园区),应设立企业党委或综合党委,负责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由此可见,抓好区域化党建工作,有利于整合党建资源,放大党建工作的政治效应。近年来,碧江区探索在经开区组建商圈党委,逐步破解组织覆盖难、党员管理难、员工入党难、作用发挥难等问题,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二)商圈融合发展是服务经济转型升级的有效抓手

  党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而要实现共产主义必须实现经济社会的科学大发展。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实践者、推动者和创新者。目前,中国经济已经迈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关键期。碧江区多年来大力招商引资,引进188家非公企业落户碧江经济开发区,加快当地经济发展。但由于招商引资企业及当地发展的非公企业实力参差不齐,信息不能共享,发展不能形成合力,更不能实现优势互补,大大减弱了碧江经济的发展速度和服务当地的能力。探索组建经开区商圈党委,构建“商圈+党组织+商户”的党建联盟和利益共同体,让商圈党委在经济发展中成为众多企业的领导核心,在困难面前企业可以共商、共进退,实现资源共享,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来实现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

  (三)商圈融合发展是推动公共服务均等的重要途径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拉开了“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改革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序幕。建设服务型党组织,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实现“发展成果人民共享”的有益路径。当前,我国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服务型党组织的服务体系,既取得了一系列的政治成绩,又存在“改革进入瓶颈期”的问题。近年来,碧江区经开区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以创新的工作理念,按照“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优势互补”的原则,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探索在经开区非公企业集中地设立区域性组织设置模式,夯实党的基层组织体系,关注民生需求,践行人民幸福政治追求,不断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与服务型党组织的服务体系建设工程,使碧江成为优秀人才的向往之地、集聚之地和创业之地。

  (四)商圈融合发展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现实需要

  碧江区流动人口大多数在非公企业就业,同时还有大量新社会阶层人士和大学毕业生等高知识群体分布在非公企业,他们是社会管理和服务的重点人群,如何加强对这些群体的思想引导,帮助他们维护合法权益,丰富精神生活,解决实际问题,已成为加强社会管理的当务之急。同时,非公企业能否建立和谐劳动关系,对社会管理及其创新影响很大。一些地方发生的群体性事件,很多是因为企业利益和职工利益、群众利益之间的矛盾引发的。探索组建碧江经开区商圈党委就是通过建强企业党组织,充分发挥党组织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团结凝聚职工群众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增强党组织感召力、宣传力和治理能力,促使企业紧紧围绕在党组织周围,发展经济、促进社会和谐。

  二、商圈党委的碧江实践

  近年来,碧江区针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专业性企业等非公经济组织“零、散、乱、杂”等问题,运用系统、融合、整合的思维和方法,积极探索非公区域化党建新路径,促进了非公企业高效运转,破解了商圈组织管理难题,实现组织围绕商圈建、资源围绕商圈聚、平台围绕商圈搭、发展围绕商圈谋。该做法得到《贵州改革情况交流》刊发,中央、省、市主流媒体专题报道,产生了良好示范效应。

  (一)三个精准“抓覆盖”,延伸组织触角

  一是精准建立“三本台账”。围绕经营运转是否正常、是否按期进行“年报”、是否有党员及企业职工人数等条件,采取“存量”分类建、“增量”科学管、“变量”无缝接的方式,精准建立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红蓝黄”三本台账,实现经营运行、职工队伍、党员队伍、出资人(负责人)和未建党组织原因“五个清”。全区建立红名单144个,蓝名单142个,黄名单758个。二是精准提升“两个覆盖”。坚持“企业发展到哪里、党组织就覆盖到哪里”的原则,用构建区域统建模式,采取“集中组建”“系统联建”“区域共建”等方式,以区非公党工委为轴心、经开区商圈党委为辐辏,组建乡镇非公经济党总支、街区市场党支部、小微企业党小组,将党组织覆盖触角延伸到非公经济组织的“末梢神经”。2016年8月,碧江经济开发区商圈党委正式成立,统一管理辖区内百丽鞋业、农夫山泉、威顿化工、天翔棉纺、好彩头食品等非公企业党组织。同时,积极推进党群共建,完善工、青、妇等群团组织,不断加强区域内的组织整合,实现非公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三是精准培育“两支队伍”。坚持“内挖”与“外引”相结合、“专职”和“兼职”相结合、“推荐”和“选举”相结合,按照守信念、讲奉献、会管理、善于协调的标准,选优配强64名非公企业党组织书记。建立县级领导定点联系、乡镇干部分片联系、下派干部驻站联系制度,先后选派30名政治素质强、党务知识熟、工作经验丰富的机关党员担任党建指导员。大力实施能力素质提升工程,以非公企业出资人(负责人)、党组织书记及党建工作指导员为重点,平均每年举办培训班3期,培训人数达150余人次。

  (二)三项举措“聚资源”,凸显集聚效应

  一是联动机制常态化。采取“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区域兜底”的方式,建立由组织部门牵头,统战、工商、民政、团委、教育等12个部门参与的联席会议和联动机制,形成网络互联互通、信息资源共享、组织联管联建的格局。同时,建立定期研究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制度,层层落实党建工作责任、推动工作落地见效。二是资源配备标准化。按照“规范化布局、标准化打造、制度化建设”的要求,与村(社区)党员活动室、企业办公场所等联建、联管、联用,建立区域性党员“活动之家”60个。先后投资200余万元对碧江经开区商圈党委2000平方米的活动阵地进行整体装修,设立党员服务中心,内设图书室、党员培训室、咖啡吧等,促进党建阵地共建、共享和利用效率最大化。三是经费投入制度化。制定出台一系列经费保障方面的指导性文件,采取“财政统筹、税前列支、党费返还、以奖代补”等形式,建立健全多渠道筹措、多元化投入的经费保障体制。区财政预算55万元专项经费投入非公党建工作,区委组织部将企业交纳的党费全额返还企业党组织,同时对作用发挥明显、政治示范引领强的党组织实行以奖代补。

  (三)三大平台“促共享”,激发内生动力。

  一是搭建信息共享平台。依托碧江经开区智慧产业园阵地资源,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整合党员信息管理系统、社会治理网络信息系统、工商登记监管信息系统等资源,收集整理企业概况、党建覆盖、队伍建设、职能作用等信息,搭建非公党组织信息平台。推动非公企业党组织建立移动党支部QQ、飞信、微信平台,探索开展网上组织生活新模式。二是搭建志愿服务平台。相继建立表达、参与和协商议事等8个工作机制,定期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促进企业、党组织和党员联动互动、交流合作。创新开展“红心”引领、“暖心”排忧、“聚心”活力、“爱心”实践四项行动,微党课、微公益、微建议、微调解、微共享“五微”活动和主动式、阵地式、菜单式、系统式、多样式、网格式“六式”服务,增强非公企业“家”的凝聚力。威顿(铜仁)化工员工秦海峰,是销售部管理层人员,也是一名中共党员。工作中,他团结并带领销售团队,大胆创新销售方法,不断拓展新市场,使该公司连续两年新增客户的销售量占全年销售量的70%,他个人完成的销量分别占公司总销量的12.4%、16%。三是搭建关心关爱平台。组织开展送技能、送医疗、送文化、送电影、送关怀活动,提升企业员工技术水平、保障身体素质、丰富业余生活。积极探索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推荐20名优秀非公人士担任“两代表一委员”,“七一”期间评选表彰5名“两优一先”先进典型。每逢重要节假日、困难党员生病住院等情况,非公企业党组织都对其走访慰问,关注他们的思想、工作、生活情况,使党员困难有人帮。

  (四)三种路径“谋发展”,实现同频共振。

  一是实施“村企结对”工程。深入开展“五个一”“百企帮百村”和“同心同行·精准脱贫”工程,增强商圈党委辐射带动功能,实施“百企帮百村”行动,重点开展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商贸扶贫、就业扶贫等,该做法被《贵州改革情况交流》刊发,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以《为了庄严的承诺——贵州和平八村脱贫记》为题进行刊播;引导非公企业投资兴学,兴办公益事业,发展民生产业,在征用土地、用水、用电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扶持,一大批非公企业家慷慨解囊。2015年以来,吸引了全区200余户企业参与,承办产业项目共计365个,捐资助学2000余万元,培育和引进区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64家,建成农民专业合作社312个,建成电商企业200家,带动农村二次创业1000户,吸纳和激活各类资金10亿元,农民在家创业就业的机会和途径不断增多。二是实施“以商招商”工程。通过营销推介、招商引资、牵线搭桥、联谊联欢和商业宣传等活动,广泛开展“党建围着招商引资、组织引领招商引资、书记带头招商引资、党员参与招商引资”为主要内容的“非公党建以商招商”行动,不断探索招商引资新方法、新途径,截止目前,成功引进50余家企业落户经开区,以商招商落地项目100余个,总投资100多亿元,为全区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作出应有贡献。三是实施“筑巢引雁”工程。以“四化同步”发展战略抓手,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大力实施“雁归”工程,出台子女入学、住房、就业培训等优惠政策,吸引在外务工人员回乡就业创业,高起点编制铜仁·苏州产业园产业规划,大力发展碧江开发区“一心三品”产业,建成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商贸物流园等园中园,好彩头食品、农夫山泉、百丽鞋业等128家企业建成投产,提供就业岗位近4万个,1.5万余人实现就近就业。

  三、经验及启示

  (一)坚持党的领导是关键

  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取得的成就,是各级党委加强领导、常抓不懈的结果,也离不开开放开明、思源思进的企业主和经营者的有力支持。开展非公区域化党建企业可通过商圈党委,直接得到党和政府对企业的引导和支持,确保企业发展的正确方向;也可以通过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调动广大员工工作积极性,增强企业对员工的凝聚力,形成团结一致、共同奋斗的氛围。以党建引领企业发展,是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非公企业发展之路。

  (二)发挥“两个作用”是重点

  基层工作不能只让基层去抓,基层难题不能只靠基层解决。只有树立系统思维,统筹力量、用系统的方法来集中攻坚,坚持书记抓、抓书记,具体抓、抓具体,层层落实党建责任,才能使非公经济组织党建薄弱点无盲区、无遗漏。碧江区进一步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必须完善党组织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机制,创新发挥作用的活动载体,提高党员干部的创新能力,找准党组织与企业发展的结合点,激发企业对党建工作的需求和动力,切实强化党组织的服务功能。

  (三)不断开拓创新是动力

  要放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高度来认识,重点解决“无所谓”“无关要紧”“无妨大碍”等思想误区,树立“大党建”的意识,避免避重就轻、避实就虚,坚持问题导向,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从薄弱环节突破,积极探索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新路径、新举措,在持久用力上用功,一抓到底,集中攻坚,才能确保党建这个硬杠杠掷地有声、落地生根,不断开创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新局面。

  (四)加强制度建设是保障

  进一步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必须致力于制度创新,建立健全管理、联动、培训、人才、品牌等五项机制,有效推动非公企业服务型党组织建设长效发挥作用,把制度建设贯穿于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用制度推动党建工作的有效开展,用制度巩固深化企业党建工作的成果,不断增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作者系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委常委、组织部长、统战部长)

责任编辑:霍然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