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归处 人淡如竹
时间: 来源:中国村庄-中国农村网 作者:文/任红伟 字号:【

  淡竹印象之山水

  淡竹是个好地方,山青、水秀、林幽、峰奇、瀑美。淡竹乡地处仙居县西南部,离县城39公里,处于国家5A级景区——神仙居景区和仙居国家公园的核心地带。来淡竹,印象最深刻的是乡干部对淡竹的定位——心有归处,人淡如竹。从这里不难看出,淡竹乡政府正致力于打造人类心灵的栖息处,其自然资源则强调原生态、无雕饰、有品位。

  淡竹乡下辖13个行政村,我们走了一半。这里,森林覆盖率达91.3%,“天然氧吧”实至名归。行走在淡竹,随处会看到或大或小的山体瀑布,溪水跌落沟谷又形成了或大或小的潭。据说,最美的淡竹是在雨后,大大小小的瀑布成为山间的交响乐,雾霭蒙蒙中,山如仙境。看到淡竹的山水,会让人想起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小石潭记》虽然记录的是湖南永州,但其描述的景观与如今的淡竹相当契合。仿似千百年来,淡竹的山水就是以这样姿态与永州山水相辉映。清冽的水,青翠的山,山水之间缥缈着云与雾,称之为仙境无可厚非。

  乡村建设实验室

  如果说淡竹自然资源留给我们最深刻的印象是“山水”,那么这里的人文资源则是“创意”。在淡竹,乡村建设实验室很出名。下叶村的小景观设计出自这个实验室,溪边独具淡竹特色的“下面停车、上面搭帐篷”的露营基地也出自这里。总之,乡村建设实验室是“创意”的代名词,是年轻的淡竹乡基层干部的头脑风暴基地。这个乡镇干部团队被上级领导称为最有情怀的基层干部。

  我们有幸采访了这个团队的核心人物——淡竹乡党委书记王策。在谈到这个最有情怀的团队时,王策是这样解读情怀的:乡村的消失与基层干部脱不了干系,守住乡村是基层干部的责任与使命。做一个有情怀的干部,首先要真心地爱淡竹,还要真心爱乡村建设。正是因为有了这种乡村情怀,这些平均年龄38岁的党政班子成员自己用心、动脑、动手设计规划他们的村庄。王策解释说,之所以起名为实验室,源于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就像上大学时的实验室一样,做实验需要小心谨慎的探索,要引领领域发展的前沿,更重要的亲自动手、亲力亲为。因此,他们这些干部秉持着科学、谨慎的态度,来建设家乡。由此,他们组建了“心有归处,人淡如竹”乡村建设实验室,积极探索“和美乡村”建设新模式。

  和美乡村建设中,他们迈出的第一步是保护环境,对村里实施环境整治,人畜分离,整治黄皮屋,然后是见缝插绿。在保证村居环境的整洁后,他们有意培养村民的绿色生活习惯,也就是在这个基础上总结形成了《绿色公约》十条。为了让村民养成绿色的生活习惯,他们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督促村民遵守公约,并对村民实施定期检查,第一次检查时给遵守公约的村民奖励一块肥皂,第二次时奖励毛巾,第三则是奖励雨伞,如此循环递进,帮助村民养成了绿色的乡村生活习惯。《绿色公约》为农村绿色化发展,创建绿色居提供样板,具有积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这就是乡愁

  在下叶村,淡竹乡党政班子用了11天的时间,将原来的坟墓堆改造成了文化广场。他们巧用方法说服村民迁坟,又自己动手扛起厚石板,铺路、砌墙。广场建成后,他们没有铺草坪,而是洒了老百姓家家户户都有的稻谷。开春之际,高高低低的麦苗长出来,洋溢着浓郁的乡野气息。浙江省委副书记王辉忠来淡竹调研时,得知下叶村广场上种麦苗当绿化。王策他们解释道:“麦苗当绿化,不光经济,还不怕踩,又有乡村生活气息。”领导听了之后直接感叹道:“这就是乡愁啊!”

  王策是一个有情怀、有才华的基层干部,《绿色公约》十则是他关在办公室一条条思索完善的。除了情怀、才华之外,他更是一个讲故事的能手。这个草坪故事充满了感染力,当别人谈起从美国高价引进的草坪后,王策自己很自豪地笑了。谈到他的草坪,谈到淡竹的建设,王策滔滔不绝,整个人精神焕发。

  淡竹启示

  与淡竹的山水和人告别,回去的路上沈泽江老师问我,走过这么多的村庄,这次淡竹之行有什么收获?我不假思索地道:“乡村建设需要很多个王策这样的基层干部,需要很多淡竹乡党政班子这样的团队。”在数次的村庄发展经验总结上,乡村发展需要一个好带头人的想法基本成为大家的共识,但在带头人之外,在淡竹发展经验之中,我们还得到这样的启示,它体现为五个关键词:党建、创新、结合、制度、百姓。

  启示之一是党建,乡村建设需要在党组织的带领下,建立一个有信念、有情怀的团队,引领乡村发展。淡竹乡党政班子正是在党的绿色发展理念指导下,在党组织的带领下,秉持着坚不可摧的信念和情怀,带领村民致富,致力村庄发展。

  启示之二是创新。创新是社会进步的动力,也是当前乡村发展的动力。创新和创意让王策这个团队在众多的基层干部中脱颖而出,创新让淡竹乡的文化创意产业散发勃勃生机,创造了“淡竹模式”。

  启示之三是结合。淡竹乡将绿色发展理念与自身实际情况相结合,将发展规划与市县的整体发展战略相结合,有效地整合村庄资源,带动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

  启示之四是制度。淡竹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常态化制度,如《绿色公约》,如干部下乡六项规矩等,通过制度的创新,形成一种常态化的规约,长期有效地执行下去。

  启示之五是百姓。淡竹乡组织部某位基层干部曾说,他们的工作就是如何富民。乡党委班子进行家乡环境整治,建立了有效的机制,吸引了很多外出打工的村民回家办起了农家乐,这既拓宽了村民增收渠道,增加村民收入,也有效地扼制了当前的“空心村”状况。

责任编辑:霍然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