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培养提能力 层级管理激活力 着力打造引领农村发展的“领头雁”队伍
时间: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中共新泰市委组织部 字号:【

  山东省新泰市地处鲁中腹地、泰山东麓,面积1946平方公里,人口141.3万人,辖21个乡镇街道、916个行政村(居)、1个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是全国百强县、山东省县域经济30强县。新泰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风景秀丽,交通区位优越。近年来,新泰市紧紧围绕“凝聚精气神、建设新新泰”总要求,坚持“稳中求进、能快则快”工作总基调,以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为主线,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经济社会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

  选好配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始终是基层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新泰市紧紧抓住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这个基层党建工作的“牛鼻子”,实施村级“领头雁”培育工程,做到培养有载体、管理有抓手、干好有保障、后备有力量,着力打造高素质村书记队伍,为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稳定提供了坚强保证。

  一、实行“分类培养”,解决“不会干”问题

  为全面提升村书记引领发展能力,根据村集体收入、村级优势产业发展等情况,将全市916名村书记分为三大类,通过分类培训、分类指导、分类交流,同类对标、同类竞赛、同类评优“三分三同”措施,建立学习、交流、合作、竞争“四个平台”,引导他们比学赶超、突破跨越。一是经济强村促提升。着眼打造村级发展“领军方阵”,把集体收入过500万元的经济强村书记作为重点培养对象,成立“20村集团”,吸收30个特色产业龙头村作为观察员,加强与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的合作,通过与全国名村结对、外出考察游学等措施,强化村级之间交流合作,促进抱团发展,努力培育一批集体收入过亿元村,培树一批全省、全国先进村和优秀村书记。去年以来,先后组织部分经济强村书记参加全国“村长”论坛和鲁豫新型城镇化村庄交流会,开展“全国‘村长’论坛走进新泰”活动,邀请全国知名村官和“三农”专家作报告,并通过召开座谈会、组织论坛、对标定位等形式,引导各村找差距、定目标、理思路,村书记普遍反映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明确了方向,激发了干劲。二是特色专业村重指导。围绕做大做强村级优势产业,在具有一定产业基础、集体收入5万元以上的796个特色专业村,成立蔬菜、林果、畜牧等6个书记“发展协会”,组织农业、林业等部门,成立专家指导团,逐村把脉会诊,加强技术指导,帮助解决问题,突破发展瓶颈。经常性组织蔬菜、畜牧等产业专题培训班,提高了村书记专业化能力。组织各协会进行观摩交流,相互借鉴、取长补短,进一步壮大主导产业。近年来,先后打造了汶南黄花菜、天宝樱桃、龙廷杏梅、石莱仔猪等特色农产品品牌和掌平洼、上豹峪两个省级“最美乡村”。三是发展潜力村强扶持。突出抓后进、补“短板”,把无资源、区位、产业优势,集体收入较低的100个薄弱贫困村,确定为发展潜力村,设立书记“竞技擂台”,组织竞赛排名,激发工作动力。探索发展“边角经济”、实施土地流转、村集体领办合作社、建设设施农业租赁等村级增收“四条路子”,强化市直部门包保、资金帮扶、项目倾斜和强弱结对等“四个扶持”,落实每月指导、季度交流、半年督导、年底考核等“四项制度”,推动薄弱贫困村转化升级。同时,注重评先树优、营造氛围,每年在全市评选集体经济10强村,在特色专业村分6大产业协会分别评选20强,在发展潜力村评选10个集体经济进步奖,对所在村书记给予表彰奖励,并在市级设立1000万元党建基金,各乡镇配套设立50至100万元党建基金,优先扶持村级项目发展。通过实施分类培养,做到月月有培训、季度有论坛、半年有观摩,有力提高了村书记综合素质,目前916个村全部制定了五年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理清了思路,明确了措施,加快了强村富民步伐。去年全市新增特色种植调整面积3.23万亩,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9%,村集体收入增幅达25%,已全部消除集体收入5万元以下村。

  二、推行“层级管理”,解决“不想干”问题

  为充分调动村书记工作积极性,探索建立“书记分级、动态管理、绩效联薪、晋位升级”的层级管理模式,激励先进,帮扶后进,切实解决了管理缺抓手、干好干孬一个样问题。一是“规范化”分级。严格书记定级程序,实行绩效考核和述职评议相结合,根据综合得分,按照1∶3∶5∶1的比例,评定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书记。实行动态管理,村书记层级每年一评,一级书记由市委命名为“标兵书记”,二级书记由乡镇党委命名为“优秀书记”,三级为“称职书记”,四级书记不命名,被评定为四级或层级递减的进行诫勉谈话,连续两年为四级的予以组织调整。落实绩效联薪,让不同层级书记享受不同待遇,一级、二级书记当年岗位补贴每月分别增加100元、50元,三级书记不奖不罚,四级书记当年绩效工资下调10%;连续被评为一级、二级书记的,由乡镇街道上调绩效工资比例。二是“递进式”升级。按照“一级树标杆、二级创先进、三级抓提升、四级促转化”的思路,强化梯次培养,进行分类包帮,对一级书记,由市委组织部直接管理,市级领导干部联系,培养先进典型;对二级书记,由乡镇党政班子成员联系,进行重点培育;对三级书记,采取乡镇街道站所包保、与一级书记结对共建等措施,推动工作提升;对四级书记,采取乡镇领导干部倒排正包、市直部门包村等措施,强化指导帮扶,促进晋位升级。三是“过程化”管理。推行“三定两评双承诺”考评,每年给村书记定目标、定实事、定奖惩,明确努力方向,每季度组织一次考核评价,每半年开展一次述职测评,年初组织他们分别向乡镇党委和党员群众承诺,主动接受监督。全面推行村干部坐班制,规定村书记每月坐班不少于20天,通过不定期督查、视频监控等形式,督促坐班制度落实,确保群众找得到人、办得了事,去年共通报批评不按规定坐班的支部书记36人。实施村级“阳光三资”行动,严格落实乡镇对村集体资产、资金、合同、公章“四代管”,坚持市级审重点村、乡镇审一般村,开展村干部任期和离任审计,共处理违规违纪村书记28人,规范了他们的履职行为。通过实施层级管理,进一步增强了村书记的荣辱感和工作积极性,提升了“两委”班子凝聚力、战斗力,确保了村级发展稳定。新泰圆满完成2014年村“两委”换届,换届秩序和人选质量实现历史最好;去年全市信访量同比下降13%,在泰安市群众满意度考核中稳居前列,其中“干部工作表现”评价项目连续三年居各县市区第一位。

  三、开展“暖心行动”,解决“无心干”问题

  为解除村书记后顾之忧,在全市开展“暖心行动”,健全激励保障机制,让他们政治上有地位、经济上得实惠、情感上有关爱,保证安心舒心工作。一是强化政治激励。每年“七一”前夕,评选表彰一批“标兵书记”和“群众满意好书记”,并组织先进事迹报告会,在新闻媒体进行宣传,优先推荐为各级劳动模范和“两代表一委员”,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村书记工作的良好氛围。近年来,全市涌现出了加快发展不停步的牛宝伟、郭兆波,带领群众发展特色产业致富的刘少林、刘方军等一大批先进村书记群体。二是落实待遇保障。推行村书记岗位补贴市级统筹,通过“一卡通”发放,绩效工资由乡镇街道根据每年考核情况发放,并根据村集体收入增长部分的一定比例提成,目前村书记补贴待遇达到人均2.8万元,最高的可领到9.6万元,特别是对连续五年被评为一级书记的,明确其享受乡镇机关干部工资待遇。实行退休村书记退岗补贴镇级统筹,通过市级补助一块、乡镇自筹一块的办法筹措资金,确保了及时足额发放。一些退休书记高兴地说:“每月能领退休金,党组织没忘了我们。”一些在职书记也反映:“退休有‘劳保’,让我们吃了‘定心丸’,干工作更有劲头了。”三是体现情感关爱。在落实好各项待遇的同时,各乡镇设立“关爱基金”,对村书记做到重大挫折、生病住院、天灾人祸、家庭变故“四必访”,由乡镇领导班子成员走访慰问,送去党组织的温暖。每年由乡镇党委书记进行一遍谈心谈话,加强沟通交流,为他们指路子、教方法、鼓干劲,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激励他们干事创业。

  四、实施“推优计划”,解决“无人干”问题

  为不断壮大村级班子的生力军,坚持选育并举,注重选拔培养后备干部,有效破解村书记队伍老化、村级后继乏人等问题。一是“源头活水”蓄。在条件较好的村实施“星火工程”,组织返乡大学毕业生到村任职,签订招聘协议,工资待遇参照公务员标准执行,乡镇财政提供基本工资,村级提供绩效工资,对其中是党员的明确为书记助理,不是党员的明确为主任助理,落实工作职责和年度目标,督促他们履职尽责,对培养成熟的选任为村“两委”成员或直接任命为村书记。目前已有187个村配备了“本土”大学生村官,在村级建立一批学历高、潜力大、相对稳定的“永久牌”后备干部队伍。二是放开视野选。采取入户走访群众推、召开会议集中推、乡镇党政领导推、合作组织会员推、在外创业能人推等“五推”措施,做好村级后备干部推选工作,特别是注重从致富能手、农民经纪人、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退伍军人、返乡创业人员等党员中选拔村书记人选。对推出的初步人选进行综合考察,按1000人以下村4名、1000人以上村5名的标准,在全市建立起4100余人的村级后备干部库。三是多措并举育。坚持教育培训与实践锻炼相结合,把后备干部教育纳入村干部培训计划,建立定期培训制度,由乡镇每年至少组织两次全员培训。推行后备干部列席村级会议制度,让他们熟悉决策程序和事务管理。探索“一对一”帮带制度,安排驻村干部、村干部与后备干部结成帮带对子,实施跟踪培养,促进后备干部自身能力和群众威信“双提高”。强化动态管理,每年开展一次后备干部述职评议,对表现突出、党员群众公认的,纳入第一梯次,优先使用;对评议结果差、发展潜力不大的予以淘汰。同时,采取书记缺职直接用、班子调整推荐用、换届选举集中用“三用”措施,去年共有210名优秀后备干部被调整进村党支部,其中71人担任村书记,切实解决了后备力量“备而不用”、村书记岗位因无合适人选长期缺职等问题。

责任编辑:霍然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