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青年书法家刘世忠,儒雅中保留着军人特有的果敢和坚毅。刘世忠自幼练习书法,临摹碑帖,章法严谨,笔法刚劲,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先生挥墨,如龙蛇飞舞,跌宕起伏,酣畅淋漓。刘世忠创作的意向书法“猴寿”字,已经获国家专利,现正已经申报"猴寿"生肖邮票。
爱好书法执著追求
1963年,刘世忠生于革命老区河南省桐柏县的一个村庄,自幼爱好书法,勤奋练习。小时候,刘世忠的父亲检查他写的字,当看到儿子毛笔写的“出入平安”后,父亲严厉地批评道:“这个‘安’字太难看,像蚂蚁爬。”自尊心、上进心很强的刘世忠惭愧不已,暗下决心:一定要把字练好,不给老人丢脸。
那时没有电灯,刘世忠经常点着油灯一个人练字到深夜,多少次母亲在深夜起来劝他早点休息,他总是回答说:“再练一会”。刘世忠从小崇拜毛主席,背诵毛主席诗词,临摹毛主席书法作品。
上世纪70年代,村庄里识字的人少,会写字的更少。当时,还是小学生的他就经常为乡亲们写字。过年写个春联,盖新房写个上梁大吉,每每帮助村民时,他都感到无比自豪。刘世忠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一天天地苦中有甜,快乐成长起来。
中学时代的刘世忠书包里面除了课本以外,还有一本让他爱不释手的柳公权字帖,这本字帖成了他学习书法的启蒙老师,字帖上疏朗开阔、清秀方整的柳体字让他痴迷,无论是在田间地头,还是烧水做饭,他的头脑里装满了字帖上的字。只要手里闲着,他必然会在地面或者在空中比比划划,一本字帖临得倒背如流。他一有机会就到县城里买来字帖临摹,在对欧、柳的长期临习,打下了坚实的楷书基本功底后,他不再拘泥于一个时期一种字体,更不拘泥于一家一派。
刘世忠在读高中时,利用业余时间,报名参加了书法函授培训班,书法又有进步,他开始转学隶书,从各种字体中吸取丰厚的艺术营养,有着拙中见巧的独特书风,16岁高中毕业时的书艺已经渐渐走向成熟。
带笔从戎刻苦钻研
1982年10月,刘世忠应征入伍,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某坦克团战士,入伍当兵捍卫国防愿望实现后,激动之余,他暗暗发誓要在部队里刻苦锻炼,争取获得优异成绩。
刘世忠在部队首长和战友们的帮助下,时刻从严要求自己,严格遵守部队各项纪律和规章制度,出色地完成了部队首长交办的各项任务。
刘世忠利用业余时间办黑板报、写会议和节日标语等。逢年过节部队组织便民服务队时,当其他服务摊点都收工了,只有他写春联的摊点前还排着长长的队伍,前来求写字的人仍然络绎不绝,他的手都冻了仍然在坚持写字,直到新年钟声敲响,他连饺子都顾不上吃,也要让每个人拿上一幅字,贴上过年。刘世忠因能为大家做一点事而感到荣幸和骄傲。由于他工作成绩突出,很快被部队党组织批准为中共党员。
刘世忠当过宣传干事、俱乐部主任、宣传股长,业余时间也坚持写新闻报道,先后在《解放军报》、《人民日报》等中央级新闻媒体发表各类新闻稿件数十篇。
刘世忠始终认为,打铁必须自身硬。1984年,他参加阅兵并被提干,又被保送中国人民解放军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学习深造,又通过自己的努力,先后获得了中国书画函授大学专科毕业证书和中央党校法律本科、研究生毕业证书。
有耕耘,必有收获。刘世忠在部队服役19年期间,荣立三等功三次,多次获得团以上嘉奖。刘世忠书法作品在团、师举办的大型书法比赛中,多次获奖。
他在日常习书时,以柳体结其骨,以北碑丰其韵,书体逐渐血肉丰满、骨肉均胜。战友们的夸赞并没有使他满足现状,他愈加博采众长,开始涉猎中国的传统文化,尤其喜欢读中国古代的文史著作。他觉得一个文化家或者博学多才的人,不见得成为一个书法家,但是,一个将书法当成终身追求的人,一定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根植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刘世忠在通过学习名家碑帖融会贯通,形成了自己集端庄、秀丽、飘逸之气于一体的独特风格。
他在谈起自己在部队进行书法创作时,深有感慨地说:“我自幼酷爱书法,艺求其道,术求其绝,长期坚持自学,致力于各家名帖,尤其喜爱王羲之、颜真卿、欧阳询、欧阳中石、刘炳森等古今各派书法,并且以自己之长,综各家之优,卧薪尝胆40余载,始终信奉‘业以勤成’的人生格言,不论是炎热夏日,还是寒雪严冬,我一直没有停留过手中的笔。翰墨造妙句,挥毫寄深情。练字也是一种修行,是一种锤炼,是一种坚毅和坚持,只要在这种境界下,我笔下的横平竖直才能滋润着书法的神韵。”
精益求精传承创新
2000年8月,刘世忠从北京卫戍区转业到全国人大办公厅信访局工作,工作岗位和环境的变化并没有影响他的书法创作,刘世忠一方面认真完成各项本职工作,多次被信访局评为“先进个人”,被办公厅评为“优秀党员”;另一方面继续从事书法创作,力求精益求精。
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的更新,文化氛围的影响,他对书法更加热爱,研习书法也更加勤奋了。现在无论工作有多么紧张,他都要忙里偷闲,练上一会,心情才会愉悦。刘世忠从参加工作至今,是他从研习书法艺术,到提高发展的难忘岁月。回顾这漫长的学习历程,有艰辛,有进步,有快乐,更有收获。
作为中华文化传承人,刘世忠说:“中华文明之所以能流传下来,没有断绝,就是因为文化的传承,书法更具说服力,从古至今,诞生了诸多书法大家,无论外族入侵,朝代替换,书法强大的生命力从来没有断过。汉字书法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汉字更是一种优美的艺术,见证着祖国的源远流长的历史。现在国家正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倡文化大发展,这几年书画的发展迅速。”
刘世忠书法作品,无论是扇面苍楷,还是榜书条幅,细加品味,每一个字都是平衡的,构成独立的审美单位,且分行清晰均等。他的作品时而有大气磅礴之势,时而有小桥流水之韵,整幅作品清秀俊雅,加之其在行文中,辅以简约与变形处理,使得作品全脉刚毅婉畅,变换有致。
刘世忠从事书法创作数十载,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还是他的“金猴献寿”系列作品。一笔寿五种寓意,“金猴献寿、长命百岁、马上封候、蟠桃献寿和人参长寿”。作品书画结合,寓书于画,将“寿”字和“猴”的形象结合。刘世忠作画极有特色,此套“金猴献寿”一笔呵成,一挥而就,若非亲眼所见,确难相信他竟然如此作书。“寿”字在中国文化中寓意长寿,从古至今都是大吉大利长寿文化的代表,作品“金猴献寿”将“寿”字文化和猴文化融为一体,使得整个作品相得益彰,字形字意得到更好表现,充分展现了书法家的创作。猴与人类关系密切,人们向来对其有好感,中华传统文化当中尤其对猴特别偏爱一些。猴文化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猴”与“桃”更是常常结合在一起,在吉祥物中,桃是增寿的瑞果,有长寿的寓意。蟠桃献寿,猴与桃的结合,恰应了民间谚语“猴寿瑞寿”,表示吉祥如意;马上封侯也是传统的寓意纹样,“猴”与“侯”同音双关,因此猴的形象多表示“封侯”之意,猴子骑在马上,寓意功名指日可待。中国人认为猴是吉祥物,给“猴”增加了一种吉祥、富贵的象征意义,开创中国“寿”文化的新篇章。
名家风范果实芬芳
2015年初,中央电视台“老故事”频道,以《大山里走出来的书法家》为题,用30分钟的时间详细报道了刘世忠的书画人生路。在海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7月,刘世忠的意向“寿”字书画作品,获得国家专利;现正申报“猴寿”生肖邮票。8月,刘世忠的书法作品“佛光普照”、“佛”、“寿”在五台山参加首届“丹青结缘”的专场义买会上,受到大家高度关注,3幅作品拍得总价14万元。
刘世忠现任国际书画协会副理事长、中国书画英才杂志社理事长、中央国家机关协会会员、世纪名人文化交流学会特邀顾问。刘世忠的书法作品在全国书画比赛中,多次获奖;其作品被多家中央级新闻媒体发表或收藏。
实践使刘世忠深刻体会到,今天他在学习钻研书法上取得的进步和成绩,贵在持之以恒。艺无止境,书法要传承。他将以研习书法艺术为乐,以弘扬书法艺术为荣,自强不息,锐意进取,书写书法艺术更加美好的未来。
刘世忠当之无愧为我国当代书法家,临近采访结束,记者赴诗一首:书法展圣手,彰显王柳雅韵。追梦想,勤耕耘,传承炎黄风骨;笔如神,展美景,犹苍龙劲松。看昆鹏凌云,墨宝飘逸芬芳,一代书法家——刘世忠。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