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婚姻 农民阶层分化的推手
时间: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任红伟 字号:【

  2015年腊月二十四是个晴好天气,是父母拿儿子和准媳妇的生辰八字请专人看过而定下的结婚日期。这一天过得甚是喜庆。一大早,一批请来的业余厨师队伍在街角临时建起来的土灶上开始生火做饭,他们带了炊具和大量的餐具,以及能扩音的播放喇叭。村里家中娶媳妇是要提前两天开始播放喇叭的,喇叭里传统内容都是一些戏,如《女驸马》、《穆桂英挂帅》等等,还有一些年轻人叫不出来名字的戏剧。听得不耐烦了,一些小年轻们会加进一些现代歌曲,比如《最浪漫的事》、《今天我要嫁给你》之类的,但是放了一天就被厨师长无情地换掉了,说这些歌曲没有戏曲听得响亮顺耳。

  早上九点半,新郎穿了一身笔挺的西装,手捧鲜花,在院子里临时架起来的供奉桌前,三磕头拜别父母,然后在家中长辈的带领下,跟着迎亲队伍去接新娘。陪同长辈的包里要带上大几千的红包,应付各种突发状况。在经过一系列的礼俗后,终于迎回了新娘,四个圈牌子的婚车在乡土小路上一路驰骋,婚车前面是一辆四轮小型露天卡车,是负责点炮开路的。在快到村头的时候,前面负责点炮的堂哥接到电话,要求在路上暂停一会儿,因为村里有户人家长辈去世正在出殡的路上,要避免和他们一行人撞上。等出殡的人过去了,堂哥接到负责蹲点人的电话,然后一声令下,迎亲队伍二十辆汽车加一辆大巴车顺利走了个圆圈回到家。专人掐指一算,在红纸上写下宜、忌事项,属相鸡、狗、兔的人要回避,因为属相相克。新郎新娘都是命硬之人,所以要拜两次天地,第二次要换不同装束。拜堂之后就是大吃大喝的宴席。

  这是河北省南部的一个村庄,县里多年被定为贫困县。曾经风靡的购买越南媳妇的故事在这里真真实实地发生过。有几个越南媳妇都已经学会这边的土话,在此处安家生子,有些会定时拿丈夫存下的钱偷渡回国救济父母姊妹,而有些被强制拐卖的基本已经忘记了家在何处。本篇文章主人公是一个跨越城市与乡村的年青一代的缩影,他技校毕业,由于聪明刻苦,在城里闯荡了几年,成为一名蓝领工人,接受一切现代知识的洗礼,但乡土烙印犹存,徘徊于乡土与现代城市,体会双方拉扯的撕裂感。

  在听到这个人要结婚的时候,他的亲戚包括邻里都为他的父母松了一口气。结婚这天,他刚过完25周岁的生日没几天,但村里人都是以虚岁计算。他的相亲之路从20虚岁开始,到年前26岁终结。一年又一年,这个小伙子来回奔波于城乡之间,哪家有媒人来说亲了,他就要回来相亲。期间跟父母闹过很多次别扭,母亲甚至说过,“哪怕你以后要离婚我都不管,先看一个差不多的娶了。”在长达三年的时间里,父母从最初的挣扎、唠叨,到后面的看开,这对双方都是一个漫长的折磨过程。每次父母走在街上遇到族里的长辈,长辈第一句话就是,“儿子成家了吗?要赶紧啊!”在村里,无论成就多大,但儿子到年龄没娶亲,那就是父母的大罪过,任由街坊邻居说嘴,都没有还口的余地。这种传统看法很固执,但随着大量青年外出务工以及大龄男女单身青年的存在,习俗的力量在慢慢变弱。渐渐地,懂得变通的母亲看开了,虽然仍在不断地给儿子制造相亲机会,但不会强逼了,开明的母亲认为儿孙自有儿孙福,她也要学会顺势而为。

  村里的女孩子相亲要求很高,有的看你条件一般,连见面都免了。三年前,父母为了给儿子增加相亲成本,把多年的积蓄拿出来,去城里买了辆汽车。汽车开回来一段时间,说亲的人猛增,但仍别不过女方对家境的挑剔和儿子对现代婚姻的坚持。儿子外出务工,老一辈不会开车,汽车就在家里闲置了,跟农用机动三轮车一起被放在院子西边。早已盖好的准备结婚用的房子,铝合金的窗户也不再时兴。

  又3年过去了,之前一个相过亲的女孩子,在年龄渐大又找不到更好的人家时,向媒人打听这个年轻小伙的近况。媒人一看有戏,就立刻联系了两家,在见面的第三天,双方就开始讨论彩礼婚假事宜,半个月后,双方定亲了,女方比男方大两岁。一个半月后,也就是今天,他们结婚了。男方先给了女方10万彩礼,再在城里买了房子并付了首付,车早已经买好了,然后决定先在老家结婚,新房装修好再搬家。随后,男方又把家里重新装修了一遍,添置全新家具。在订婚的前一天,双方因为房子产权问题产生了纠葛,本来对婚姻有抵制的小伙不乐意了,但在舅舅一干长辈和舆论的压制下低了头。闪婚在城里人看来是时髦、前卫,农村人却都习以为常。不知究竟是谁走在了谁的前面。

  婚礼过后,已经正式上位为婆婆的六旬老人一大早起来,给媳妇做饭,待到媳妇吃完,再拿回来刷洗锅碗,接着思索给媳妇准备什么样的丰盛午餐。一天天就这样过去了,婆婆每天就是小意地伺候媳妇以及默默拜送子观音,期待孙子的到来。过高的婚姻成本使得婆婆端不起婆婆的架子,双方地位来了个大反转,而公公会不时拿着密密麻麻的账本,上面记着向亲戚朋友借来的钱,这个5000,那个3000……十几万的债务,是这个刚过六十的老人不吃不喝在村里建筑队干上十多年才能凑齐的数。老人寻思着怎么还债以及优先还哪个手头比较紧的亲戚……

  然而生活总是充满了向上的力量,尽管小伙儿对婚姻有诸多的不满意,他会偶尔替媳妇洗碗,年后再回城市上班挣钱,撑起这个家。他会对私下对父母说,“以后挣了钱,我会给你们一部分,给媳妇一部分。婚礼的债务你们别担心,我来还。”他的妻子是父母举全家之力帮忙娶回来的,父母毕生的血汗都付诸于此,尽管他有诸多的不忍,但他也有自己的无奈。他是婚姻斗争的失败者,他向现实屈服妥协,但谁又没有自己的苦衷呢。

  毋庸置疑,以后这个小伙和妻子会在县城里有一套自己的房子,他们的家庭会慢慢由农村过渡到县城,完成家庭阶层的分化与蜕变。不再延续父母一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生活,土地与他们的关系也仅仅是户口本上那么一个干巴巴的粮农身份,他们家庭的务农历史会在终结于父母这一辈。而婚姻就是他们阶层上升的一大推手,通过婚姻向家庭内用力来实现压力的转移,这是市场开放以来农民实现阶层分化的手段之一。在这看似衰败而又陋习众多的农村,尽管他们阶层分化的过程很痛苦,但这狠心的一次自我撕扯,可以将下一代推上一个阶层,因此,其总体发展方向还是向上的,还是有潜在的活力和希望。随着这一代代的推举,有可能这个年轻小伙的儿子可以自由选择婚姻伴侣,可以自我选择想要过的生活呢?

责任编辑:霍然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