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特产品飞出山 网上货物跑进村
时间: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王春艳 字号:【

  贵州省印江县“农村淘宝”的36个村级服务站,仅开业第一天,茶叶、食用菌、绿豆粉、手工制作的“山里货”等特色农产品就飞出了大山,当天成交1.5万余单,金额达105余万元。洗衣机、冰箱、农资产品等网货插上电商翅膀,飞进了农村,实现“网货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给农村群众带来极大的便利和实惠。

  在“干群连心·同步小康”驻村热潮中,印江县广大驻村干部抢抓互联网+、电子商务云、农村淘宝等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契机,狠抓网络营销机遇,大力加以宣传、引导,将村里人也带入了网购的潮流当中,力促全民共享电商福利。

  开辟网路——拓宽农特产品销售渠道

  近年来,印江县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食用菌、茶叶、绿壳蛋鸡等特色产业,成效显著。但受地域和交通等因素局限,导致特色产品供求信息不畅、营销手段单一,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全县1530名驻村干部针对这一问题,借助该县率先成立“特色中国·印江馆”和“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的契机,充分利用“贵园信贷通”、“一高一特”、“小微企业助保贷”等金融产品,不断拓宽农特产品销售渠道。

  朗溪镇昔蒲村的旅游产品、奇石特产、精品水果等农特产品非常丰富,但是产品销售渠道单一。该村驻村干部任林就借助全县设立村级淘宝服务站的契机,在全县率先申请成立了村级淘宝服务站,该店的成立不仅能帮助村民解决“贵买贱卖”、“买难买贵”和农特产品“养在深闺人未识”的问题,而且还为群众提供了增收致富的新渠道,实现“卖得出、卖得快、卖得好”,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

  “我们村的农村淘宝开业,把超市开到了家门口,不仅方便了老百姓购物,最主要的目的是把我们村的绿壳鸡蛋、金豆腐、精品水果等20多个当地特色农产品放到网上货架上推销出去,带动我们的村民增收致富。”朗溪镇昔蒲村党支部书记田井付说。

  农村淘宝在驻村干部的助推下不仅在朗溪镇开始营销,印江县一个个乡村淘宝网点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目前,全县已建成阿里巴巴农村淘宝印江服务中心,完成50个农村服务站规划选点工作,建成投入运营的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36个、个人网店350家。预计在一年内建成100家农村淘宝村级服务站,辐射带动贫困群众2万余人脱贫致富,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600元以上。力争3年内80%行政村建立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实现“网货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抢先规划——搭建网货进村赶集平台

  先后投入300余万元资金,在县城中心建立了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开展个体孵化、电商知识普及培训、线下体验;投入800万元在印江经济开发区创建电商产业园,开展企业孵化培训、实景沙盘展示、农特产品展示;投入600万元建立冷链物流和质量安全体系建设,不断完善电子商务产业园功能配套。如今的印江,逐步形成县级服务中心——乡镇服务站——村级服务站物流配送体系,打通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

  走进缠溪镇农村淘宝服务站,宽敞明亮的装修,货架上整整齐齐的包裹,给人舒适温馨的感觉;业务员在电脑前熟练地点击着鼠标,和颜悦色地给村民介绍淘宝网上的产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一幅幅热闹的场面呈现在人们眼前。

  “听说服务站开业了,实惠比较大,我特意来看一下网上的产品究竟有多实惠”,缠溪镇方家岭村村干部杨家勇好奇的说道。网购对于大山里的群众来说,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只有用实惠才能使他们接受网购新生活。为此,为了让消费者放心购物,服务站业务员免费开车带着杨家勇到县城电器实体店逐一比较,用货比货、价比价的看得见的形式,查询商品质保和售后政策。当知道产品质量、售后政策与实体店产品完全一样,但价格便宜近四分之一,而且还免费送货上门包安装后,杨家勇一口气在淘宝网上购买了冰箱、洗衣机、电视等13000多元的家电产品,直接节约资金4000多元。

  “看得见”的价格差距才能让群众快速适应网购消费的新方式,“摸得着”的实惠才能让群众迅速接受网络时代的便利。目前,该县以阿里巴巴开展农村电子商务试点为契机,在农村居民相对集中处、村委会或干群连心室,建设“农村淘宝”村级服务站,推进电商进村。全县1530名驻村干部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桥梁纽带作用,协调电信、移动、联通、邮政等通信物流部门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和物流基础建设,全力解决服务农村居民“最后一公里”的难题,搭建“农村赶集”平台。

  农商融合——打造农民增收致富利器

  印江农业资源丰富,农产品独具特色,已建成食用菌、茶叶3个省级现代高效农业园区,新建市级农业园区4个、县级农业园区9个,定植核桃19万亩,建成生态茶叶基地35万亩,食用菌生产规模达7000万棒,优质经果林基地8.5万亩,建设各类畜禽规模养殖场873个,为实现“绿色农产品进城”提供了丰富货源。印江驻村干部立足独特的农产品资源,积极探索“电子商务+干群连心室+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扶贫开发”发展模式,推进电子商务与特色农业发展、精准扶贫有机结合,着力促进群众加速增收致富。

  湄坨村以生产名优茶和高山冷凉蔬菜出名,为帮助群众销售农特产品,湄坨村驻村干部王恒帮扶“湄坨老字号茶叶合作社”在“阿里巴巴”平台上开办网店销售茶叶,产品上架20余种,去年销量达30万多元,发展势头较好,先后与3家茶业生产企业和20多户农户构建了茶叶产销供应链。现网店营运和仓储中心已入驻贵阳市梵净山茶城,实现了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新突破。针对湄坨西红柿滞销情况,王恒就组织村支“两委”在网上发布湄坨村优质西红柿的产品信息,并寄送产品样品,迎来了湖北众菜蔬菜公司的合作,仅去年一年湄坨西红柿远销武汉市的各大华联超市,销量已达50多万元,预计今年由众菜公司实地扩建湄坨冷凉蔬菜基地,新发展西红柿、香葱500多亩,可带动50余户群众通过发展果蔬产业脱贫致富。

  销路不愁了,钱包鼓了,村民们乐了。邛江大地上的特色农产品,在白云萦绕的青山绿水间,日夜吸纳梵天净土的精华与灵气,必将以绝佳的品质,引领市场风骚。武陵之巅,梵天净土,印江优质的农特产品、无限美丽的自然风光、浓郁的人文风情,也必将在淘宝网上光彩夺目。

责任编辑:霍然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