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马村: 水乡沁情画意浓
时间: 来源:中国村庄-中国农村网 作者: 字号:【

  小桥流水,人家炊烟,漫步村庄,宛若置身江南水墨画卷——张马村坐落在上海青浦区西南的古镇朱家角,具有江南水乡特色。它融合传统水乡诗情与现代种植画意,平衡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旅游发展,是一座沁着乡情的“美丽乡村”。2015年初,入选首批15个“上海市美丽乡村示范村” 。

  村庄水陆两路交通便捷,村内小河纵横,有11条内河,3条外河。陆路距G50高速5.6公里,沈太路贯穿全村。村区域面积3.12平方公里,全村有6个自然村,17个村民小组,总户数602户,户籍人口2018人,流动人口400人左右。村有耕地2930亩,以种植水稻、茭白为主,此外还有500亩水源涵养林。

  文化保护传承好

  上海文明始于“三泖九峰”,张马村就形成于悠悠三泖(圆泖、大泖、长泖)汇合之地,三国时期属于吴国领地,曾是水兵演练基地,现今便是村庄内的太阳岛国际俱乐部。这里也是上海地区母亲河黄浦江的水系源头,水质优良,属于国家二级水源保护区。在唐乾符年间,有僧人在泖河中筑台建塔寺,泖塔既是佛塔,又是灯塔,泖河浩淼宽广,塔顶挂灯作为来往船只的航标。1962年9月泖塔被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10月被国际航标协会列为世界历史文物灯塔。

  自唐朝起,这方宝地便积累了悠久的历史文化,商旅墨客在此云集,陆龟蒙、宋庠、王安石、朱熹、董其昌、林则徐等历代名人慕名来游,吟咏不绝。1994年至今,每天到这里学修佛法或者旅游观光者川流不息,对张马村乃至青浦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世代生活在泖河边的张马农家,民风淳朴,东吴文化、泖塔文化长期惠泽村民,张马人讲文化、爱文化、传文化。广为流传的田山歌、摇快船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唱田山歌、小河摇快船已经成为农家人耕作之余的娱乐节目。张马村建有文化长廊、农家书屋、农具展示屋、文化墙、家训墙等。这些年,张马村先后荣获了上海市文明村、市生态村、“我最喜爱的乡村”,全国最美休闲乡村,全国生态文化村等殊荣,并于2005年被授予青浦区田山歌传承基地。

  美丽乡村景致好

  张马村围绕生态农业旅游,开展农业生产、农业观光、果品采摘、生态体验、花卉种养、休闲养生、会议接待、旅游度假等系列活动和服务,打造具有江南水乡风情的上海大都市郊区“美丽乡村”。

  从2014年4月开始,张马村开始了如火如荼的“美丽乡村”建设。以村庄环境整治为突破口,借助市区镇各级政策,从圩区生态堤防、生态林、生态长廊、农田水利、生态河道、环境综合改造、道路桥梁、环卫设施、庭园经济、薰衣草与樱桃生产基地建设这十二个方面提升村庄整体环境。党员干部带头,村民代表紧密配合工作,掀起环境卫生整治热潮,全村拆除和美丽乡村创建不相配备建筑面积 7500平方米,清运乱堆物、影响环境卫生垃圾6500吨,铺设黑色路面6150平方米,602户人家全部进行硬化隔弄。

  张马村在“美丽乡村”建设之前河道大多淤积严重,行船困难;沿河两岸居民多搭建有鸡棚、鸭棚等民用建筑,严重影响了河道运输安全与河道水质。此次水环境综合整治清理318条沉船,拆掉158座鸡鸭棚;同时,疏浚全村14条河道,在两岸建起生态护坡,并种上花草。张马村的村民们开始到河边洗菜、洗衣服,人们的眼里又看到了江南水乡的美景。“美丽乡村”建成后的张马村令人心旷神怡:阡陌交通,水田纵横,丰茂的茭叶丛宛如青纱绿帐,不时有白鹭水鸟低飞掠过;清澈的小河小浜、整齐的护岸河堤紧接着1150米的生态长廊,脚边波斯菊在缤纷绽放;游船水路将村里的农事景点联成一线,人行桥串起了户户农家,临水楼舍小巧精致,绿篱菜园诉说着最质朴的乡情。

  2014年5月开始,张马村又被选定为农业部村庄规划试点村进行设计,旨在探索符合新农村建设要求、符合村镇实际、具有较强指导性和实施性的村庄规划。村庄规划试点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结合为张马村带来更具合理性和长远性的发展,破解农村建房方面的实际问题,提高农村养老、农村基础设施的配套,提升村民生活质量。

  资源丰富生态好

  张马村建设“美丽乡村”本着“美在生态、富在产业、根在文化”的理念,在“美在生态”方面,基础建设完毕后,要加强长效管理来维持建设成果,出台了村卫生长效管理制度和《村民公约》,提高村民的卫生意识,改善现有不良习惯,让村民责任与福利挂钩,通过村民共建来维护村庄环境。

  洁净的水源、肥沃的土壤是张马村最大的优势。张马村在1991年引进休闲度假圣地——太阳岛,2005年引进400亩薰衣草等不同类型香草的观赏园——寻梦园,2010年引进100亩左右自由采摘“农家乐”——泖塔农情园,2013年引进300亩蓝莓生产基地——浦江蓝莓园,2015年引进500亩集四季蔬果采摘、水上森林、湿地公园、野生动物保护区为一体的上海市首家开放式的农村公园——蓝美庄园,构成张马村“四园一岛”农事旅游格局,有效融合“美丽乡村”一、二、三产业链,形成了新型旅游农业产业链,观光农业已相对成熟,十分适合忙碌的城市人群来感受和体验农村生活。

  蓬勃发展前景好

  现今张马村本身的村落环境、水环境吸引了众多参观者,村庄将继续朝着农事旅游方向深入发展,提出“第三产业+”的概念,每个自然村有不同的定位,共同打造“农旅+民宿+文化产业”的综合体。有机融合“根在文化”的理念,借助田山歌传承基地身份,把杨家埭自然村作为艺术区,村整合社会资本,引入了一个文化公司,旗下有100多位艺术家,把民房打造成工作室进行艺术创作和沙龙活动会场,吸引相关人群到这里活动。同时,艺术家会每周为村民上一堂免费的艺术课,绘画、音乐、戏曲、手工艺等各种主题,为张马村民和孩子带来艺术的熏陶,提升精神文明。莫家村以商业为主,利用起160栋民房,装修成民宿,让住客吃灶头饭,品尝小菜园中即采即煮的新鲜食物;有的民房开设商店、餐馆、花房、书店、咖啡店、农产品销售中心等等;前期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根据游客需求,布设了人行桥2座、亲水平台4座、凉亭2座、步道2公里,并拓展文体休闲功能,打造公共亲水空间;建设4座码头,通过水路串联5个景点,打造出一条创新的旅游线路。打造14.2公里的观光河道,游客可以通过游船进入莫家村,以水路的形式探究各活动点,这些也契合了张马村作为坐落在泖河边的村庄的水文化和农耕文化。施家浜自然村以拓展区为主,开设木船俱乐部、房车俱乐部、慢跑俱乐部。

  “美丽乡村”创建是张马村发展的关键转折点,在短短一年集中建设后,张马村从默默无闻的小村庄崛起成为市级“美丽乡村”。今后,张马村将围绕产业转型,在特色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民宿产业上发力,以实现农民富的愿景。

责任编辑:霍然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