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基层 奉献青春
时间: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 字号:【

  文/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穆棱市义和村党支部书记助理 鄂丽君

  我是一名普通的大学生“村官”,基层工作经历使我感慨万千,体会颇深。我发现农村工作需要做的太多太多,也感到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责任重大。

  一、收获了知识

  正所谓“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农村这片广阔的天地,既是大学生村官施展才华的舞台,又是历练人生的学校。相信广大大学生村官今日在基层一线经风雨,明日必定是绚烂的彩虹,深入基层的这段经历,必定会在我们人生道路上谱写绚丽的诗篇,必将成为我们获益终生的财富。大学生村官青年朋友们,让我们携起手来,脚踏实地,搭当起这个重任!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将一如既往地努力学习,勤奋工作,以正在做的工作为中心,以将要做的工作为起点,本着脚踏实地,坚持进取的态度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和工作能力;不断向领导学习,向同事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做一名领导满意,群众满意的大学生村官,无愧于这个时代对“大学生村官”的称呼。虽然在学校学到了一些文化知识,但是到农村工作岗位后,学校的知识明显就不够用了,必须准确定位,快速转型才能适应农村工作,而要尽快进入工作角色,最好的办法就是学习。一是向书本学习:学习政治理论、法律、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及多方面的农业科技知识。参加工作以来,我从没放松过学习,坚持每天挤出一定的时间不断充实自己。为了做好领导交给我的各项工作,我学习了许多农村相关的工作知识,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知识水平。二是向周围的同志学习:刚参加工作,很多问题不知道如何下手,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向领导、同事、群众学习,主动向他们请教。三是向实践学习: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以农村工作实绩赢得组织的信任,实现为人民服务的目的。

  二、收获了担当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在基层一线,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那些带着泥土芬芳的大白话、内心话,最能直接反映基层群众的意愿,表达群众的诉求。讲真话、讲实话、讲有用的话应成为自觉追求。要时刻牢记大学生村官的职责,以敏锐的嗅觉关心身边群众,随着社会民主意识的日益提升,人们评判的眼光也越来越犀利。公众已经不再满足于表态式的批评、口号式的建议,来自村官的原生态呈现,将成为参政议政舞台上的一抹亮色。比如在去年的村“两委”换届中,大学生村官经过镇里相关部门培训,熟练掌握了村级换届选举的各个环节,与包村干部一道制定选举工作方案和各类应急预案,依法办事,全程监督,坚持做到法定的程序不变通、规定的步骤不减少、选人标准不降低,有效地防止和杜绝了拉票贿选、弄虚作假等违规操纵选举的行为。这次村“两委”会换届选举工作,总的可以概括为“全过程地加强了党的领导,全过程地依法进行了选举,全过程地发扬了民主,选举结果真正地达到了群众满意、组织满意”。在这次选举中,因为全体村干部相信了群众,依靠了群众,尊重了群众的意愿,直接进行了选举,一批村干部被群众推上了义和村的领导岗位。

  三、收获了成长

  只有做到既深思熟虑,又善于表达;既有宏观把握,又有切实思路;既有旁观者的冷静,又有主人翁的担当;既有基层视角,又有国家视野,才能把群众的关切转化为治国理政的实现路径,将人民的心声上升为未来发展的国家意志,从而找到社会的公约数,聚集发展的正能量。记得有一次,我和村书记一起到一个自然村走访时,了解到当地一户村民家中三棵山核桃树年收益就有600元,这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我们村山林资源这么丰富,而且都这么荒着,为什么不把这些荒山开发出来,种上菌类呢?为了便于荒山的开发,我们想出了村民的山林以入股形式由村集体统一经营管理,最终受益实行集体和个人“六、四”分成的模式,村民们也比较支持。思路决定出路,在村集体经济非常困难的情况下,我们以林权作为担保,向信用社贷款200多万元用于发展菌类经济。在这项工作中,我发挥自己在知识、信息等方面的优势,结合“文化下乡”、“科技下乡”等活动,把高校及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请进农村,把学校的科研项目引入农村。从2012年开始,我们村与农科院专家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成立了专业抚育队。现在种植的菌类面积已有3100余亩,并每年还在以300亩的速度增加,保守估计,五年后每户村民每年就有望增加4000多元的收入。看到村民们的腰包正在慢慢地鼓起来,我觉得我从事大学生村官这条路走得很对,我相信各地农村还是有很多资源可以开发、可以利用,大学生村官也大有可为,小村官照样能够干出大事业。

  农村苦一些,但能锻炼人;农村累一些,却能考验人。农村这片广阔的天地,既是大学生村官施展才华的舞台,又是历练人生的学校。相信今日在基层一线经风雨,明日必定绚烂见彩虹。大学生“村官”朋友们,我们携起手来,让小康之花盛开在这片广阔的田野上,不辜负国家和人民的重托,同时也为自己的人生写下富有意义的一页,让群众雪亮的眼睛看得见我们大学生村官的正能量!

  ​

责任编辑:霍然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