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小组微生”建设幸福美丽新村
时间: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川农 字号:【

  四川幸福美丽新村建设遵循乡村演进、人口变迁规律,着眼于城乡统筹发展,以乡镇为单位,科学编制乡村建设规划,率先编制完成了176个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指导编制了9万多个村落(聚居点)的村庄规划。在规划引领下,针对四川村落多、布局散、规模小等实际情况,按照“宜聚则聚、宜散则散、小聚居大分散”原则,采取新建新村聚居点、改造提升旧村落、保护传统村落民居相结合的方式,建设了一大批“小规模、组团式、生态化、微田园”的美丽乡村。

  小规模聚居,控制建设规模。坚持尊重农民意愿、方便群众生产生活的原则,合理控制建设规模,防止脱离农村实际、盲目求大,片面讲集中、赶农民上楼。根据不同类区,新村规模一般30户至100户不等,内部每个小组团20至30户,一般不超过50户。根据一户一宅的建设政策,充分考虑各家各户的人口数量、经济承受能力,统一设计不同的户型,建设实用型、低楼层、具有民族风情、地域特色的民居民宅。崇州市桤泉镇群安村余花龙门子通过风貌功能改造,建成3个林盘组团,每个组团都小巧而精致,最大的一个也只有60户农户居住,改造过程中保留了所有的树木、竹林、古井、老屋,并打造成吸引游客的魅力元素,不大拆大建也实现了现代化,农民在家门口也过上了城里人一样的现代生活。

  组团式布局,优化空间形态。坚持以行政村为单位,合理考虑群众的生产生活半径,遵循原有村落格局格调,选择村民小组中心点或交界点布局聚居点,形成自然有机的组团布局形态。新村一般由几个大小不等的小聚居组团组合而成,组团间留有足够的生态距离和空间,既适当组合集中,又各自相对独立,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交相辉映、层叠环绕的新村格局。平昌县白衣镇濛溪村布局了3个聚居点,点与点的距离在50-500米不等,组团中央位置规划建设了村级公共服务活动中心,形成了既自成体系又开放开敞的新型农村社区。

  微田园建设,保留乡村风貌。在相对集中居住的民居,规划出前庭后园,让老百姓在房前屋后和其他可利用空间,因时制宜种植瓜果豆菜,让小菜园、小果园、小桑园、小鱼池进入新村建设的内部,建在老百姓的房前屋后,既方便了群众生活,又优化了土地利用,更体现农村特色和乡土味道,让农村再现唢呐声声、炊烟缭绕、鸡犬之声、瓜果飘香的美丽画卷。大竹县庙坝镇长乐村彰显田园底色,尽可能地把现有的林、竹、树和塘保留起来,在房前屋后和公共区域就地取材,把原来脏、乱、差的“鸡啄地”变成整饬有序的“微菜园”“微果园”。慢步行走在新村内,一条条乡村景观路蜿蜒曲折,一幢幢小洋楼错落有致,家家户户门前都有“微田园”。

  生态化建设,保护自然环境。本着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生产、生活、生态相融合的原则,遵循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建设理念,充分利用自然的地形地貌,正确处理山水田林路综合整治与民居建设的关系,严格保护优质耕地、保护林盘,避免夹道建设,体现背山、面水、进林盘的乡土味道,打造林院相依、院田相连、山水相融的生态田园风光,让群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苍溪县元坝镇将军村立足原有民居特点,发展生态庭园模式,充分保留原始乡村风貌,不毁山、不填塘、不倒盖、不撂荒,建设具有“穿斗小青瓦、白墙坡屋顶”鲜明风格的川北民居;挖掘川北农耕文化,将石磨、犁耙、风车等传统农具和稻草人、谷草垛相结合,着力体现农村情趣和传承耕读文明,形成了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生态庭园特色,全村保护建设川北生态民居396套。

  ​

责任编辑:霍然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