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河源馆藏品鉴赏(十一)
时间: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文/班钢 摄影/戴涛 字号:【

  澜沧江源

  澜沧江是中国西南地区的大河之一,是世界第六长河,亚洲第三长河,东南亚第一长河。澜沧江发源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的杂多县吉富山,流经青海、西藏和云南三省,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勐腊县出境始称湄公河,流经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和越南,于越南胡志明市流入中国南海,全程长4500公里,中国境内河长1600多公里。

  澜沧江源头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西北,吉富山麓扎阿曲的谷涌曲。杂多县城以上流域称为江源区,总面积有1.05万平方公里,“杂多”藏语意为扎曲河(澜沧江)源头。“三江之源”的澜沧江从杂多县城穿境而过,杂多县有“澜沧江源第一县”之称,又因境内所产的“冬虫夏草”体大、质优享誉国内外,有“中国虫草第一县”之美誉。杂多县是名副其实的江河源县,除了澜沧江,长江和黄河的源头也都在县域附近。

  熊国辉大师创作的澜沧江源系列陶艺作品由陶瓷板画《澜沧江之源》和瓷瓶《澜沧江源头》、《美在澜沧江》组成。板画《澜沧江之源》以澜沧江源头眼睛湖美景入画。眼睛湖位于青海省玉树州杂多县扎青乡红色村的托乎曲大草原的托乎曲旁边,距离杂多县城110公里,湖面海拔4470余米,湖水深30余米,湖面积220多平方米。传说扎青乡红色村是藏族英雄格萨尔王所属大食王国国王的属地,据当地老百姓称,大食王国国王所骑宝座就是从眼睛湖飞出来的。两湖在夏季水大时连在一起,好像一副眼睛,在冬春季节水量小时成为两个独立的小湖,犹如眼睛,被当地群众称为眼睛湖。虽然两个湖的面积很小,但高原地区独有的蓝天和白云倒影入湖中,使得眼睛湖的湖水碧蓝可鉴、湖天一色,湖水、天空与周围绿色的草原和远处低矮地群山形成对照,更将眼睛湖衬托的晶莹剔透。

  瓷瓶《美在澜沧江》,大口外撇,筒腹微弧,中腹以下渐收,连腹足。胎质洁白细腻,釉面光滑莹润。瓷画构图简洁,西藏昌都澜沧源头广场的雄鹰雕塑直剌剌地树在天地之间,雕塑背后的高楼与群山被大师以写意的手法虚化处理,表现出澜沧江的伟岸不凡。昌都,在藏语中的意思就是“水汇合处”,昌都地区处于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流域的上游区域,三江水系格局受地质构造和引力因素的控制,形成了举世闻名、昌都地区特有的“三江并流”奇观,而源自杂多县的扎曲和澜沧江最大的支流——源自类乌齐县的昂曲也在此地汇合后,始称澜沧江,因此昌都也被称作澜沧江的起点。

  昌都的澜沧江源头广场还有一个名字叫“天津广场”,因为该广场是由天津市人民政府援助修建而成的。广场上的标志性建筑雄鹰雕塑高21.8米,大鹏展翅屹立于顶端,象征着澜沧江的波澜壮阔,寓意着昌都开放和腾飞。广场上叠水景观墙、气势磅礴的喷泉水带,体现了广场所在地为澜沧江源头“水之源”的独特地理位置,而广场入口设立了一座体现民族团结的汉白玉的和氏璧雕塑。广场成为西藏地区第一个现代的开放型集会广场,标志着中华民族团结友好互帮互助的优良传统。与源头广场一样,澜沧江也是一条团结的河流,从云南出境后,澜沧江先后经过东南亚五国,是一条流贯东南亚的重要国际河流,下游的湄公河平原是东南亚人口稠密、农业发达的重要农业区,而湄公河(澜沧江)也成为沿岸六国人民共同的母亲河。

  辽河源

  辽河是辽宁人民的母亲河,是中国七大河流之一,汉代以前称句骊河,汉代称大辽河,五代以后称辽河,清代称巨流河。辽河发源于河北省平泉县七老图山脉的马盂山(光头山),流经河北、内蒙古、吉林和辽宁4个省区,在辽宁省盘锦市盘山县注入渤海。辽河全长1430公里,流域面积22.9万平方公里,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关于辽河源头的说法,早已有证,郦道元引《水经》云:大辽水(辽河)出塞外卫白平山,东南入塞,过辽东襄平县西,又东南过房县西,又东过安市县西南入海。现代水文观测认为辽河有二源,东源称东辽河,西源称西辽河,一般以西辽河为正源。两源在辽宁省昌图县福德店与西源汇合,始称辽河。而西辽河的源头在河北省平泉县,1996年8月,经国家林业部批准,“辽河源国家森林公园”正式在此成立。公园位于河北省平泉县大窝铺林场,而坐落在公园腹地的柳溪镇大窝铺村也就成了当之无愧的辽河源头第一村,全村总面积21平方公里,海拔高度510米至1700米,耕地面积1759亩,林地3.49万亩。全村有10个村民组,1000多人,主要以满族、蒙古族为主。

  辽河源系列陶艺作品由陶瓷板画《辽河源头高山草甸》和瓷瓶《辽河之源》、《辽河源》组成。因为大窝铺村林地面积占绝大部分,而村庄的海拔落差也相对较大,所以形成了独特的高山草甸景观,板画《辽河源头高山草甸》描绘的正是大窝铺村的草甸景观。草甸是在适中的水分条件下发育起来的以多年生中生草本为主体的植被类型。与草原不同,草甸可出现在不同植被带内,在湿润气候区,草甸可以伴同针叶林或落叶阔叶林出现。辽河源所在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高,植被种类繁多,是华北地区罕见的亚高山草甸。春夏时节,繁花似锦,碧草连天,各种野花次第开放。在熊国辉大师的笔下,地面的草地随道路、水流的走势,呈现出流动的美感,草地与松树、灌木交错,将高山草甸的景观完美地表现出来,而掩映于林中的几间房屋,既给人以想象空间,也让观者感受到辽河源头大窝铺村的生态美景。

  瓷瓶《辽河之源》,撇口,细短颈,鼓腹,连腹足。瓶身图案以辽河源碑刻为景。稀疏地草地上一堆乱石围着石碑,远处是蓝天、白云和牛羊群,棕灰色的石堆和石碑显出古朴苍凉之美。

  辽河源头契丹文化底蕴丰厚,据《辽史》记载,辽河源地区是契丹和奚族的发祥地,大窝铺村所在的马盂山,顶部连绵几千亩的高山草甸,相传是耶律阿保机游牧场所,史称王爷马场。而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契丹族“青牛白马”传说,也是从这里流传出去的: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一个神人骑着白马,自马盂山浮土河而下,一仙女驾青牛沿潢河而下,相遇于木叶山,相亲相爱结为夫妻,生了8个儿子,这就是契丹的古八部。公元907年,耶律阿保机统一了契丹八部称汗,947年定国号为“辽”,辽国即得名于辽水。

  辽河源头水量丰沛,水质清澈,富含各种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历史上,辽河流域曾经繁衍出灿烂的文明。新中国成立后,随着辽宁地区工业化的发展,辽河沿岸分布了许多大型或特大型工业城市,辽河也一度成为全国污染最严重的河流之一,辽河两岸群众中流传着这样的歌谣:“50年代淘米做饭,60年代洗衣灌溉,70年代水质变坏,80年代鱼虾绝代”。近年来,政府对辽河沿岸的河流整治加大力度,辽河的水质得到根本改变,而辽河源头所在的平泉县也加大对辽河源自然保护区生态能力建设的投入。虽然辽河的治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污染容易治理难,以辽河为鉴,人们在欣赏江河源美景的同时,须常思河流和河源的保护之计。

  ​

责任编辑:霍然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