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村:以文化人 文以载道
时间: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 字号:【

  西安村位于福建龙岩新罗中心城区西侧城乡结合部,面积1.5平方公里,现有25个村民小组、1345户、3246人,村党委下属3个党支部、党员72人,是典型的“城中村”。2014年,村社会总产值突破5亿元大关。社会经济发展综合实力连续25年名列闽西村级首位,被誉为“闽西第一村”。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蝉联四届“全国文明村镇”等29项国家级荣誉。

  作为“闽西第一村”,西安村在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坚持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思想文化创建活动,解决富裕起来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村民综合素质和生活质量,丰富文化内涵和软实力。文化活动呈现出阵地多、活动多、方向准的态势。

  一是加大文化设施投入,打造群众文化活动阵地。几年来,西安村先后投入3000多万元改造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兴建集党员活动、农村服务、农民娱乐、老人活动、传统教育为一体的文化活动中心广场,闽西村级一流的西安幼儿园。这两年又投资100多万元升级了包括书刊阅览区、书法棋牌区、绿色电子阅览区、多媒体视频区、健身运动区、休闲娱乐区等文化活动场所。设置了时事政治、公告、法律建设、科普园地、卫生与健康、村务公开等12个宣传专栏,建起了文明市民学校、党员电教室等教育基地。创办了闽西村级第一份报纸——《今日西安》,开设了西安村网站。如今这些文化活动阵地,已成为居民娱乐、学习、教育、健身、休闲的好去处。

  二是开展丰富活动,活跃居民文化生活。文化活动中心广场现有龙岩采茶灯(2014年12月国务院公布的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龙岩山歌、腰鼓、静板、秧歌、威风锣鼓、舞狮、舞龙、龙舟、广场舞、交谊舞、太极拳、武术等文艺队伍13支,共600多人;结合元旦、春节、五一、七一、国庆等重大节庆日,开展龙岩采茶灯歌舞、龙岩山歌、腰鼓、静板、威风锣鼓、舞狮、舞龙、龙舟赛、广场舞、交谊舞等文体比赛(展演)。现在这些文体活动已成为村民平时生活新常态。文化广场每天早晨6点至8点进行龙岩采茶灯、腰鼓、秧歌、集体舞、太极拳、武术演练,夜晚7点半至9点半进行秧歌、交际舞演练,其他各时间段在各文体活动场所开展台球、乒乓球及各类棋牌活动和书法、绘画练习。以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龙岩山歌传承人郭金香为代表的各类文艺志愿者常年深入西安村指导各类文体活动。文化活动中心广场不单吸引着本村民参与活动,也吸引着城区其他街道(村)群众前来参加,每年参加各类文体活动群众近20万人。

  三是注重教育引领,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等教育引入各类文体活动,培育高素质新型农民是村党委、居委会始终把握的方向。在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人大代表、村党委书记章联生的带领下,村文化大广场坚持把新时期的各项群众思想政治工作编排进文艺节目中,寓教于乐,先后编排了说唱快板《十八大精神暖人心》、《三中全会放光芒》、《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好》,配乐诗《红土清风倡廉政》等反映正能量的节目。文化大广场还积极开展各类学习宣讲活动,近年先后开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传统文化等学习宣讲活动20场次,观众5000多人。

  丰富的文化大餐进一步提升了村民的综合素质和生活质量,提升了文化内涵和文化软实力。西安村也由过去的家庭矛盾多、治安案件多、邻里纠纷多的“三多”,变成了家庭矛盾的少、治安案件少、邻里纠纷少的“三少”,营造出了和谐的家园。

  启示

  推动“两个文明”协调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内容。我们要建成的全面小康、人民向往的美丽乡村,不仅是村民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家家仓廪实衣食足,而且是村民精神状态饱满、人人知礼节明荣辱。这些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村民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日益旺盛。然而,时下存在很多单纯追求物质生活而忽略农民精神需求的现象,农民业余生活单一、枯燥,村民道德素质低下、趣味低俗。农民精神贫瘠成为一种新形式的“贫穷”。

  本刊摘取徐州马庄村与福建西安村作为文化建设的典型,从上述两村庄的做法可看出,评估农民精神文化质量的标准不应局限于文化设施等硬件方面的建设,而是更应关注农民身上体现出来的精神风貌,小康社会建设归根到底是人的全面小康。同时,文化也是一种生产力,马庄村以农民管弦乐团为依托,大力发展农村文化旅游,在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的同时,也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这不失为一种双赢策略。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进入决胜阶段,我们必须更加坚定地推动“两个文明”协调发展,努力挖掘农村潜在的文化资源,把满足需求与提高素质结合起来,把服务村民与教育村民结合起来,努力实现农村地区的“文化小康”。

责任编辑:霍然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