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昌平区郑各庄村从“村企合一”的模式开启主动城镇化道路,到全面建成“以企带村”的新型城镇化产业支撑体系,建立起一种以村为基础,企业为支柱的产城融合新格局。在集体建设用地上长出了资产,长出了企业,甚至长出了城市。郑各庄村对主动城镇化的做法和效果,村庄与企业关系的处理,村范围内资产和收入分配的模式的探索,为于中国的农村改革城乡二元体制、实现健康城镇化提供了借鉴意义。这种新型城镇化模式在2012年被选为哈佛大学城市化研究的经典案例。
为了帮助偏远少数民族村庄实现富裕,根据全国“村长”论坛第九次执委会达成的“翁丁共识”,帮扶培训30名少数民族村官的承诺。郑各庄村分别在2013年9月和2014年4月承接了云南临沧市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贺派乡党委书记李福军、红河州屏边县新华乡副乡长潘协良等6名来自云南的少数民族村官挂职学习。
2015年6月,郑各庄村与四川达州魏兴镇结成对口帮扶,在党建工作、经济发展、村社建设、社会管理等方面加强交流,并给予最大的支持。
2015年11月郑各庄村党总支书记黄福水参加了第十五届全国“村长”论坛,代表郑各庄村与近800名著名村官以及55个少数民族村官代表汇聚一堂,围绕民族区域村庄发展、相互帮助共同致富展开研讨。并积极参与了“红石榴”少数民族村庄帮扶活动签约仪式,发达村庄与欠发达村庄结成一对一帮扶。北京郑各庄村与西藏巴嘎雪村结为帮扶对子,为推动少数民族地区村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被授予了“红石榴”帮扶行动“三星勋章”。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原院长周其仁肯定郑各庄村自主城镇化的先锋作用,称赞郑各庄村通过“红石榴”活动彰显名企、名村的社会责任的行动,是反哺农村建设,助力少数民族村庄发展的善举。 今后,郑各庄村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积极的参与到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红石榴”民族村庄发展的公益帮扶活动中来,为进一步促进各民族村庄的“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促进”开展名企支持。”通过“红石榴”活动彰显名企、名村的社会责任感,加大对少数民族村庄的帮扶力度,以郑各庄村探索出的实际经验反哺农村建设,借众人之手,托起少数民族村庄的发展之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