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儋州围绕“调优做精第一产业,发展壮大第二产业,重点突破第三产业”的产业发展思路,按照“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要求和“一村一品”的模式,注重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引导农民建设产业型新村、旅游新村,逐步形成了“旧村改造、新村建设”的建设模式和极具代表性的支柱产业,带动了农民增收,促进了乡村生态游的全面发展。
如何打造好美丽乡村?儋州美丽乡村建设的经验和做法值得借鉴,力乍村就地城镇化,农民吃上旅游饭,成为海南农家生态旅游明星村;屋基古村落、鹭鸶天堂、千亩玫瑰园等独具特色的民俗风情和田园风光,给予游客感受和亲近原生态、亲近大自然的体验。儋州以绿色生态、节约集约为理念,在生态文化旅游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成果显著,提供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有益经验,值得学习、推广。
1.发挥基层党建战斗堡垒作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美丽乡村建设,要发挥基层党建战斗堡垒作用,培育文明乡风、乡贤文化,让村民积极融入到美丽乡村建设中,应走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的路子。以丰厚的回报,激发农民创建“美丽乡村” 的积极性,有了农民的参与,“美丽乡村”的建设才能不断加速,并且也拉近了干群关系。因此,只有通过党政府的真心真意,尽力去帮助百姓,传达党对群众的关怀和温暖,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才能取得显著效果,才能为群众带来实惠。
2.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
非政府组织在创建美丽乡村过程中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儋州市在美丽乡村的建设过程,充分发挥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社区大学的作用,让美丽乡村建设更顺畅更便捷。
专业合作社帮助村民采购、供应成员所需的生产资料;组织收购、销售生产的农产品;开展农产品运输、贮藏、加工、包装服务;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开展技术培训、交流、咨询服务。还通过政策、资金扶持等手段,采取“龙头+基地+农户”或者“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扶持典型示范户,通过效益比较,以点带面,引导、带动农民发展林间种植、林下经济、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石屋农村社区大学是全国第一所农村社区大学,通过整合教育资源和政府的培训资源,开办系统的农业科学、生活技能、社会人文等课程,启迪民智,提升农民的整体素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社区大学秉着培育新农民,建设新农村的宗旨,充分发挥“建在家门口的农村社区大学”的优势,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培训原则培育新农民,举办农村建设骨干培训班,培育了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讲文明、守法纪的新型农民。
3.科学规划,体现地方特色;因地制宜,突出民族特色
美丽乡村建设首要的是科学规划,按照不规划不设计、不设计不施工的理念,在村庄整治初期用七分力量抓规划、三分力量搞建设,初步形成了以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为龙头,涵盖镇域村庄布局规划、土地综合整治规划、中心村建设规划、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规划的规划体系。规划立足乡村特点,兼顾自然生态和产业发展,尊重当地传统、习惯和风俗,体现地方特色和地域特征。
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推进的原则,按照重点建设中心村、全面整治规划保留产业村、科学保护特色村的思路,突出整体规划、道路建设、垃圾收集、生活污水处理与卫生改厕、饮水管网建设、文体广播电视设施、村庄绿化、产业发展、文明农家等十项重点,力求村庄整治保持田园风光、体现农村特色。
这种重视条件的差异性,不搞一刀切,不一味地大拆大建,更多地关注村庄的特色和个性的理念,推动了人与自然、村庄形态与生态环境的相得益彰。建设力求体现丘陵、盆地、平原等不同地域特色的民居风貌,在营造变化有序、错落有致乡村空间布局,打造具有乡土风情和显著辨识特征的美丽村庄方面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借鉴。
4.保护性开发守住了乡味提升了文明
美丽乡村建设首先应该是精神的建设,文化乡风认同的建设。让带着乡愁回去的人能感受到曾经的温暖和印记,让承载村子历史的灵魂和记忆有所保留,哪怕是一棵古树、一块百年石板、一间有年头的老屋,留下它给长者们当作唤醒记忆的闹钟,当作给后辈们铭记村子的历史教科书,当作游子们出行时拍照留念的背景。新农村建设的宗旨应该是本不能忘,历史不能丢,留下一个可以盛放归来游子热泪的地方。
儋州力乍村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正是坚持这样的理念,他们并没有大拆大建,村落格局和建筑风貌都保留客家的风情特色。村子民舍保留了原有的淳朴色彩,院落不起眼但整洁有韵味,家居摆设都尽量保留了村民原有的“古董”。所改变的就是增加了污水、垃圾处理系统。村子实行合作化统一管理,村民是经营者、合作者,是真正的主人。村子的历史和原味成了他们创收的法宝,他们保留并优化了这种古朴的遗韵和遗产,并让之产生效益,这才是保护性开发利用。
5.不破坏植被,充分利用原生态地形地貌
儋州屋基村玫瑰观光产业园项目着力打造集“高新特色农业+传统村落文化+休闲观光旅游”为一体的产业园。在项目规划实施中,充分利用山水田林路原生态地貌,以不破坏植被生态为原则,将生产、加工、展示等功能区规划于较为平整的农田区域,将原地貌低洼地改造成供鹭鸶栖息的生态地带,将玫瑰酒庄休闲观光功能区规划于水渠地带,最大限度地利用和保护农田、村落、湿地的原生态地形地貌。
6.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
粽子加工是力乍村最有传统的百年老产业。粽子传承远近闻名的“洛基粽”配方,风味独特,每年外销粽子3万多个。村里房前屋后种上了粽叶,成立了粽叶种植专业合作社,粽叶不仅满足村里的需要,还销往外地,发展了庭院经济。
力乍村与全国农业龙头企业广东温氏集团合作养殖,猪粪、鸡粪可以养鱼,也是胶林、果树的肥料,还可做沼气,这样的循环经济模式,既节省成本,又生态环保。
在橡胶林地空间内种植竹荪、鹿角灵芝等实用菌类,发展林下经济,实现林地高效益,建立林下经济综合实验示范基地。同时,把观光、农家乐等项目结合起来,实现农民收入的可持续增加。
力乍村以农家餐饮业为龙头,带动富有地方特色的儋州粽子、客家擂茶、客家米线等产业发展,启动“品黄皮、摘黄皮、农家休闲游”,搭建旅游公共线路,变成集农业观光、乡村休闲游为一体,建设城乡一体的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村庄变身旅游区,以前土里刨食的农民成了乡村旅游的经营主体,由此激活了之前闲置的农村自然景观、悠久的民俗文化、天然的养生环境等旅游资源,形成了城乡互动,生态旅游的发展格局。
综上所述,儋州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坚持“不砍树、不占田、不拆房,就地城镇化”的发展理念,让农民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更为重要的是外出务工的村民以乡情为纽带,用学识专长、创业经验反哺桑梓,建设美丽乡村,这种奋发图强、自强不息的精神,基层党建的战斗堡垒作用功不可没。
美丽乡村建设的最终目标,是把农村建成农民幸福生活的家园和市民旅游休闲的乐园。儋州“美丽乡村”的建设不但改善了农村的生态与景观,还打造出自己的农产品品牌,带动了农村生态旅游的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为美丽乡村建设探索出一条创新的发展道路。因此,儋州美丽乡村建设的优秀经验值得其他地区学习和借鉴,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寻找美丽乡村建设的各具特色的发展途径。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