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先进焕发新活力——记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云龙镇上李家村
时间: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赵梓成 字号:【

  俗话说“山坡好上、山尖难爬”,一个闻名已久的村庄如何焕发新的活力呢?李德龙以倾心为民的赤诚、锐意进取的创新、百折不挠的坚韧,把上李家村打造成充满活力、蕴含潜力、颇具魅力、在省内外都有影响力的村庄……

  早在2008年,国内仅有的7个“全球生态500佳”村庄齐聚中国绿色村庄年会,上李家便是其中之一。也是在此次年会上,笔者结识了上李家村的李德龙书记。这位浙东名村的领路人,身材高大,一副金边眼镜又平添几分温文而雅,与其说他是村书记,倒不如说更像是一位儒商。

  时光荏苒,很快就是八年过去了。八年间,每次召开全国“村长”论坛时,都能见到李德龙书记,还有村委会赵烈宏主任。时间久了就更熟识了。用赵主任的话讲:“阿德书记说了,别的组织的会可以不去,但‘村长’论坛必须要来,交交朋友,开开眼界,学习先进,看我们还有哪些不足,哪些需要改进,回去更好地为村里为老百姓服务。”

  近几年每次论坛上见面,李书记总要跟我讲讲村里的新变化:

  2011年,村里有了文化礼堂,还成立了便民服务中心;2012年,建立了居家养老服务站;2013年,投入100多万元进行内河整治;2014年,新村改造三期工程启动。

  2015年2月,上李家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我打电话过去祝贺,李德龙书记说,这是对我们村“两委”班子工作的肯定,我们一定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荣誉,再接再厉把工作做得更好,让老百姓更富!

  2016年7月的一天,微信上看到赵烈宏主任发来的上李家新村图片,别墅成群,格局有致,小桥流水,绿树成荫,比起大城市的喧嚣与拥堵,这个苍翠精致如画的绿色小村,怎能不让人心生向往?

  于是乎,禁不住“美村”诱惑的我,便有了这次的上李家之行。

  初见

  地处宁波南郊鄞州区云龙镇的上李家村,东临风景秀丽的东钱湖,北距城区10公里,是个典型的江南平原小村。走进上李家,除了感受到整片的绿色还有村庄的气息外,现代化的厂房楼宇、气派的公寓别墅、纵横的道路和幽静的公园亭榭,已经与繁华的都市别无二致,但又除却了都市的喧嚣嘈杂,我不由得赞叹: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幸福感必定爆棚吧!一旁的赵烈宏主任笑答中带着得意:那是必须的!别看我们村子小,只有0.4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也只有206户477人,但我们去年人均收入29369元,老百姓的幸福指数可不是一般的高哟!

  党建工作是保障 民主管理促发展

  上李家村社区服务中心是一栋简洁的三层小楼,经过楼前左侧的宣传橱窗,赵主任告诉我,这里的“三务公开栏”每月20号更新,村务财务等情况一目了然,也是村“两委”接受村民监督的平台。每月20日也是村里的组织生活日,提前定好学习内容,一手抓班子建设,筑坚强堡垒;一手抓队伍建设,树先锋形象。在班子建设中靠的是民主议事、考核激励、责任落实以及上下联动。面向村干部实施“三诺一考”制度:即年初承诺、年中践诺、年末述诺。“一考”指的是年底接受乡镇和村民的考评;面向村里党员实施网络化管理,每个支委联片区,每个党员联村民,让基础党组织的力量覆盖到全村每个角落。各项制度的实施保证村里党建工作一直走在前列,在全省的党建工作之一“党支部战斗堡垒指数考评”中,上李家村被评为五星级党支部。

  李德龙书记敢于担当又非常有责任心,他经常说自己是党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把党建责任以清单的形式一条条都列出来,时时对照,时时接受监督,村“两委”班子成员也都一丝不苟地去落实,在日常生活中严于律己。我笑着问:“看来在咱们上李家当村干部要一人分饰多角啊,不仅是村里各项决策的带头执行者,更是群众的政策宣讲员、矛盾调解员,会不会觉得压力山大?” 赵主任摇了摇头道:“压力是有,但我们早给它转化成服务群众的动力了!”

  进入社区服务中心,一楼大厅进门右手边,一面“全球生态500佳”标示墙异常醒目。回顾过往,赵主任很是感慨:“我们村的发展,可以说走过了一条从先进到落后,又到先进的发展之路。早在1992年,我们村就被评为全球生态500佳村,当时全国仅有7个村获评。在我们看来,这既是一种荣誉,也是一种鞭策。可后来一段时间由于种种因素导致各项发展停滞不前。好在2008年李书记上任后,始终把尊重民意、发扬民主放在首位,践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三民理念,通过听民意,了解群众所需;讲民主,执行三步决策法;办民事,加强新村建设等,充分发挥了党支部的核心堡垒作用,从而推进了村级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使我们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有了新一轮的跨越,才有了今天的局面和成绩,并在去年光荣地被评为‘全国文明村’”。

  到了二楼,李书记却不在办公室,其助理说又去工地了。赵主任无奈地说,跟书记说过好几次,大热的天,工地有负责人,不用天天去。可书记就是不听,说新村建设关系到家家户户,不盯着不放心。

  便民利民解民忧 幸福百姓享福利

  虽然是周末,一楼大厅里便民服务中心仍然有村民前来办事。工作人员耐心地询问办事村民相关问题,全程微笑服务,让人从心底感觉踏实。

  赵烈宏主任解释说,服务中心基本是无休的,双休日也有人值班。中心实行“一个中心对外、一个窗口受理、一条路服务、一站式办结”的服务体制,为村民提供社会救助、劳动保障、计划生育、农业服务等一站式服务。具体地说,就是交交水电费、办办养老保险、充值公交卡、小额银行存款等等。基本做到群众到服务大厅,大事小事不出村就能办好。当然,实在办不好的事情中心也会“跑腿”代办,真正实现了“村民动动嘴、干部来跑腿”的工作理念。今年1至6月,共接待1000多人次,代办事项500余件,办结率100%。听到这里,我不由得竖起了大姆指,这种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的宗旨和以优化服务、方便群众、提高效率为目标的工作理念,确实值得学习。

  问及村民福利,身兼便民中心主任的赵主任如数家珍:村里的老弱病残弱势群体在享受政府低保、社保上,实行村级老年社员退休福利金享受待遇。老年退休社员男满60岁、女满55岁,每人每月可享受200元福利金,同时又可享受全村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待遇,老年社员都可得到失土农民养老金。实施社员大病住院费补助政策,凡本村社员大病住院自费部分,都有一定额度的补助,全村每年福利待遇支出达80多万元。

  清廉政风得民心 五水共治现洁境

  抬腕看看时间,赵主任说:“估计李书记一时半会儿回不来,要不咱们直接去三期工地找他,一路也实地感受一下真正的绿色村庄。”

  出了便民中心,右手边是一个六角石亭,小巧精致,环围于绿丛之中,抬头见“莲志亭”三个大字, 左右两侧联曰“立党为公树公心修浩然正气,执政为民听民声抒鱼水情怀”。越过石亭再往前则是一条暗红木质文化长廊,入口有联曰“一心为公自会宠辱不惊,两袖清风始能正气凛然”。这就是上李家村以“反腐倡廉”为主题的廉政文化园。园中设立廉政建设宣传专栏,张贴廉政漫画、廉政格言等内容的资料和图片,让党员干部感受到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氛围。同时,定期组织村干部、党团员和广大群众开展廉政文化教育活动,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使反腐倡廉意识深入人心。一路前行,时不时地能看到廉政标语,如莲塘小径标识牌上书“赏莲者,乃爱莲之人;尚廉者,为崇廉之士”;健身器材旁边的廉政石上四个大字“清风廉韵”。这些独特的细节设计,无不显示出村里对廉政建设对党建工作的用心与重视。

  沿着绿树成荫的河道,赵烈宏主任边走边介绍:上李家村四面环水,周边工业园区多,农业生产方式已经改变。在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五水共治”号召后,村委会又全力以赴对村水系进行整治规划,推进村庄水环境整治。从2010年到2013年,先后投入近500万元,实施污水处理工程、构建可控式、自循环的独立水系工程、河岸及园林绿化工程以及河道水质改善工程等。整治的结果显而易见,现在的上李家村,环村河道水清鱼欢,公园庭院万花锦簇,长廊亭台相映成趣,形成“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的乡村美景,拥有“不出城廓获山水,身居乡村有林泉”的美丽意境,成为了让城市人向往的乡村公园。

  居家养老出新招 文化生活更多彩

  上李家村文化礼堂,两层的暖黄色小楼,让人感觉舒适温馨。礼堂的一楼,笔者参观了居家养老服务站。工作人员介绍,没建服务站之前,村里高龄独居老人有40多人,大多生活不能自理,甚至有位独居的老人在家里切菜,不小心把自己手臂切了个大口子,要不是发现得早,就危险了。阿德书记知道这事后,马上针对这种情况召集村“两委”讨论优待老人的措施,让70岁以上的老人享受一日三餐的就餐服务,每人每月400元的用餐标准。谈话间,两位老大娘来到跟前,其中一位眉开眼笑地直拉着我的手说:“姑娘啊,你可要好好写写我们的阿德书记,他一直为我们这些上了岁数的老人着想,比我亲生儿子都强多了。”另一位也连声附和:“就是啊,上个月我扭了脚没法下床,我那儿子在杭州工作,半个月才回来一次,根本指望不上,要不是服务站的人一天三趟又送饭又送药的,我都不知道该咋样过嘛。”工作人员接口道:“我们服务站有两位工作人员,专门为出行不方便的老人提供上门送餐、理发、送药就医等服务,阿德书记一再给我们讲要在上门服务的过程中细心认真,及时了解老人近况以便更好地照顾。如此一来,老人们安居乐业,在外工作的子女也就没有后顾之忧了,村里很多老人都称呼阿德书记为暖心书记呢!”

  礼堂二楼,有村史陈列室、图书室、电子阅览室、妇女活动室、老年活动室等场所,这里是全村人民的精神家园,也是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的主阵地。礼堂前的文化广场虽然看上去不大,但是节目十分丰富,天天有活动。自从有了文化礼堂,村民们习惯早上来健身、晚上来活动,渐渐地,营造了很积极的文化生活氛围,晚上一到,灯光一亮,音乐一响,其乐融融,一派祥和。

  新村建设是抓手 联户自建好处多

  出了文化礼堂,面对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更显别具一格的新村别墅,我提出了疑问:“当初建新村时是如何破解拆迁难题的呢?”赵主任回忆道:其实当初新班子刚上任时,压力是很大的,因为前任班子拆迁拆了5年都没有拆好,肯定是困难重重。从李书记2008年3月当选为村支书起,就把旧村改造、新村建设作为第一件大事来抓,当年书记掷地有声、立下“三年没起色自动下台”的军令状时,我都替他捏了把汗。可李书记就是有能耐,一上来就对村里100多拆迁户走访了一遍,了解他们对拆迁的安置要求、愿望,然后作为拆旧建新政策制定的主要依据。村里又组织全体党员、村民代表,多次讨论后达成共识,通过统一规划、统一拆迁、统一配套、统一管理、联户自建的“四统一联”改建方式进行新农村建设。由于前期工作做得细致到位,在联户自建的过程中,充分宣传党的政策路线方针,传达省市区镇的重点工作,征求村民建议,结帮结对,解决了村民的实际困难,干部党员又做好了表率,6个月内就完成了之前5年都没有完成的拆迁工作。

  穿过二期新村,我们直奔三期工地。先遇到施工方负责人郑永宽,说到李书记,郑永宽连连点赞:“作为村里投资最大的项目,李书记几乎天天来工地查看进度,书记对房子质量和安全问题抓得挺紧的。” 54岁的村民李正伟也在施工现场,这批在建的新居中,有他们家的两间房子。“我每次来看新家,都看到阿德书记也在。”他说,原来的老房子卖不上几块钱,这新房值100多万呢。“村里个个都成了百万富翁。”看着李正伟满脸的喜悦,闻迅而来的李德龙书记也欣慰地笑了:“村民们从原来几十平米破旧老屋搬到现在200多平米的新式别墅,很多人戏称自己是‘做大款,住别墅’了。我们走的是一条先拆后建、原拆原建改造住房的新路子。在镇党委吴永华书记的关怀指导下,在区镇二级补助拆旧资金的支持下,通过农房改造,让百姓资产升值增值,使村里环境焕然一新,一举两得。”

  李德龙介绍:2008年7月,启动新村原拆原建,首批115套新房于2010年6月交付;2010年8月,对未改造的区域,通过改房、改路,绿化、美化,完善基础设施、完善功能配套等工作,使200多户村民受益。2014年,三期项目启动,村内136户、约1.5万平方米,上世纪80、90年代的建筑实施原拆原建,建设17套联排别墅、140套小高层,总投资额4000万元,预计到2016年底可全部完工,到那时,全部村民都将住上新居。

  从拆迁政策制定、项目招标,到质量把关、新房分配,新村建设的每个程序都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支委会讨论、交由党员议案、村民代表表决。李书记说:“自己的房子,村民监督的比专业监理公司还严格。联户自建,用最少的钱,办最大的事,质量同样有保证。”村民李正伟接过了话茬:“阿德书记办事,阿拉信得过!”

  为民书记一心为民

  安居乐业百姓安居

  在与李德龙书记面对面的聊天中,从村主任赵烈宏和村民的讲述里,我更多地了解这位上李家村的带头人为富民强村所付出的艰辛。

  李德龙和村班子一起制定村集体经济发展规划,在原牧场区30亩土地上建设一批标准厂房,面积达1.5万平方米,每年增收180万元。为吸引客商来上李家村落户,2008年7月一个大雨倾盆的晚上,得知钟公庙街道某企业有将公司迁至上李家的意向,却有诸多顾虑时,李德龙立即冒雨登门拜访。真情感动了对方,客户第二天就来村委会签订了投资协议。就是这样真诚的服务赢得了众多投资者的信赖。

  近年来,李德龙一直思考着强村惠民的事。他利用村土地的“边脚料”,建起了外来人口廉租房,解决了外来务工人员的住宿难题,每年为村里赢利20多万元;为使村线路改造后尽快通上电,他先后跑了11趟供电部门;7年来,投入1400万元完成了文化礼堂、四星级环保公厕等一批实事工程;他主动联系生态绿化专家,建成了全区首个村级内河水循环系统。

  “新村建起来了,还要让村民享受城里人一样的配套服务。”李德龙如是说。下一步,上李家村将在全村安装摄像头,保证百姓生命财产安全;李书记还计划引进中小型超市,引进便民服务各种配套来满足村民需求;并将探索创新新村管理长效机制,为群众提供更专业的社区化服务。

  看着眼前工人们挥汗如雨地劳作着,李德龙书记语重心长地说:“作为村里的支部书记,我有决心和信心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特别是让村里有钱办事,让老百姓安居乐业,都能住上新房子,过上生活富裕、环境优美的生活!。”

  后记

  从上任时提出“村级经济为基础,新村建设为抓手,党建工作为保障,共同富裕为目标”的28字工作方针,经过近10年奋斗,上李家村这个老先进终于在李德龙书记的手中焕发出了新活力。近年来,上李家先后获得全国绿化造林千佳村、中国绿色村庄、省市小康建设示范村等荣誉称号,特别是“全国文明村”的荣誉,更是李德龙带领的村“两委”艰苦奋斗、实干兴村的结晶。

  十年磨一剑,赤诚谱新篇。

  宏图在追求中描绘,新村在拼搏中崛起。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上李家村的明天将会更美好!

  ​

责任编辑:霍然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