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协恩的教育观
时间: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沈少春 字号:【

  毫无疑问,“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也是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的问题。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三农”问题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素质的高低成为新农村建设成败的关键因素。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要提高农民素质,培养造就新型农民队伍”,只有从根本上解决农民教育问题,切实提升农民素养,才能真正解决“三农”问题,也才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型代表,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在55年的发展历程中,始终把教育摆在重要位置,真正把教育活动融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过程,通过正面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为一体的实践方式,经由家风培育、党风强化、互学推广等多层面的实践路径,探索出一条既符合中央精神,更适宜在相类区域、相类阶段贯彻实施的农民教育新路子,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实践属性和借鉴意义。作为“天下第一村”的带头人,华西村党委书记吴协恩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所形成的一系列关于教育的创新观点,也为华西的农民教育注入了新鲜朴质而强劲充沛的动力与活力。

  经营家庭,是要讲艺术的——吴协恩

  家风家教,管好小家为大家

  今年52岁的吴协恩既是华西村的领头人,又是一个四世同堂大家庭的主心骨,在带领华西村大家庭蒸蒸日上的同时,自己的家庭也经营得和谐美满。“家风连着村风。我身为村书记,家风好了,就会带好村风;村风好了,民风就好了;一个个家庭好了,整个村子也好了;全国的村庄都好了,那我们国家也就好了。”治小家与治大家一脉相承,是他独特的治家与治村之道。

  (一)经营家庭讲艺术。这些年来,吴协恩总结出了一套艺术的“生活经”。这种艺术不仅体现在夫妻关系上,还渗透到了家庭关系的方方面面。吴协恩常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家庭,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保障,家庭好,你的事业才会好。从村庄来说,也是如此。家庭和,村庄才能和;村庄和,社会才能和。家庭要有和谐的氛围,就要把家庭经营好,这个经营是要讲艺术的,既不能感情用事,也不能逞口舌之快,夫妻之间要相互尊重、彼此包容。”经营家庭需要分工明确,吴协恩说:“我们家里有个原则,就是从来不把工作上的事情带到家里来。我母亲一辈子没有任何一件公家的事情要我父亲办,我老婆也没有,所有的工作压力我都自己扛,不给家里人增添烦恼。”尽管吴协恩在村里是“掌舵”的,但在家里,他的爱人孙惠芬才是“一把手”,“家里的事,我都是让老婆做主,全听她的。”不仅如此,他平时还常在孩子面前多夸赞妻子,由此也在子女中树立了一个榜样。经营家庭需要彼此包容,吴协恩认为,夫妻之间偶有矛盾是正常的,关键是如何化解矛盾:“我跟爱人有时候可能会有一点点不同的想法,那我们就艺术性地来处理,各让一步,什么问题都能解决了。我们夫妻两个做好了,那么这个小家也就和谐了。只有小家和谐了,才有更大的后劲和底气去为华西村这个大家庭拼搏。”正是这种彼此包容,才使得夫妻之间即便偶有矛盾,也总能化干戈为玉帛。经营家庭需要自由宽松,在吴协恩看来,“做父母的,不是培养人才,而是培养人。家长用宽容的心对待孩子,关系会更和谐。一个人总的能力是平衡的,即使书读得少,只要做人做得好,社会经验也会逐渐丰富,最终也会取得成功。”但是,这种自由宽松不是无条件的放纵,孩子的言行必须置于家庭、学校、社会的基本规范之上,“孩子的教育只有一条底线——不干坏事。除此以外,我比很多家长宽松。”

  (二)严守家训重传承。华西村吴仁宝老书记丰富的实践经验及其特色语言,都是华西村宝贵的精神财富。吴协恩不仅用来教育子女,也用来引导民风村风。他说:“老书记常讲,‘家有黄金数吨,一天也只吃三顿,豪华房子独占鳌头,一个人也只占一个床位’,就是教育我们不要过多地追逐利益,要懂得为村民造福。这就是老一辈留下的优良传统。”受父辈们的影响,现在每年小年夜的村民大会上,吴协恩都会带领全家向全村老百姓做出承诺:“要求大家做到的,我们首先做到;要求大家不做的,我们首先不做”,以此约束好一家人,示范好全村人。吴协恩常讲:“关心村里下一代的成长,是村党委、村委和家长最大的责任!只加‘财’,不加‘才’,那样就真的会‘富不过三代’。培养年轻人,花多少钱都舍得、都应该。如果村里不去正面引导年轻人,他们就会被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所引导。”每年村里的大学生毕业回来后,安排给他们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到一线车间接受锻炼。自2014年开始,华西村已连续3年选派150多名年轻人到贵州穿洞村,与那里的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让他们从艰苦中体会幸福、从辛苦中感受责任。实践出真知,经过锻炼,这些年轻人发生了改变、得到了成长。吴协恩说:“对于孩子的教育,生活中不少人总是抱怨自己的孩子不听话,在我看来,这些人忽略了非常重要的一点:孩子的问题归根结底都是家长的问题。‘人之初,性本善’,孩子都是跟家长学的。亲情教育,三分靠说,七分靠做。年轻人生活在一个家风淳正、相亲相敬的环境,耳濡目染中自然会增强价值认同,实现道德传承。因此,传承家训,除了鼓励、规劝或提醒外,更重要的就是家长要身体力行、做好榜样。榜样是最好的说服,示范是最好的引领,表率是最好的教育。实际上,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你自己;你教育孩子,也是在教育你自己。”

  (三)弘扬家风带全村。吴协恩经常说:“人生的真谛不在于钱有多少、权有多重、位有多高,而在于一家人团团圆圆、和和美美、平平淡淡地生活。希望大家一定要向老书记学习。特别是要从他的‘三不’(不拿全村最高工资,不拿全村最高奖金,不住全村最好的房子)中汲取营养、敲响警钟,不仅个人要干干净净、清清白白,而且要管理好家庭、营造好家风!”吴协恩以吴仁宝老书记为榜样,从2013年开始也不拿奖金,每月只拿3500元的基本工资。上级这些年来批给他的奖金至今已有1亿多元,他都全部留给了集体。“我们家还有一个氛围,就是敬老。”从结婚第一天起,吴协恩一家从未和岳父母分开过。岳父早些年过世了,岳母主持着一家人的生活。吴协恩认为,“孝”在当下是最重要的,“老人是家庭的核心,老人在,家就在,心就聚在一起。老人在的时候,孝顺要做到位,要把老人捧在手心里,老人走了以后,要把老人放在心里面。”一花引来百花开,这种敬老的氛围不仅存在于吴家,整个华西村都是如此。今天的华西村,不仅真正做到了50岁以上村民实行“保养金”待遇,而且还设立了“敬老奖”。中心村民凡年满80岁、90岁、100岁的,分别奖每个直系亲属1000元、5000元、10000元。村里已有三位百岁老人的家庭成员获得了奖励。现在,华西既有医疗设备先进的体检中心,还有一座即将建成的文体娱乐中心。所有这些,不仅保障了老人的身体健康、丰富了老人的文化生活,而且也让他们的家人能够更好地集中精力去工作。

  基层管理除了制度完善,还要情感完善——吴协恩

  党员联户,联出干群一条心

  2009年,华西村率先在全国农村创建了联户制度,由100名骨干党员担任全村970户村民的联系人,每周入户了解情况,每月进行集中学习,每季度进行联户总结。学习内容上至从中央到地方各级组织精神,华西村党委、村委的各项精神,下到全村上下的团结和谐、邻里乡亲的和睦相处、房前屋后的卫生情况等。该制度自创立以来,在推进依法治村、提升村民素质、营造社会和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诚如吴协恩所说:“党员联户,就是加强村委与村民之间联系的最好的一条纽带。”

  (一)联户教育促进了邻里相亲。吴协恩说:“华西无小事,件件是大事,老百姓的事更是大事中的大事。我们创建党员联户制的目的,就是要更好地为老百姓服务。像这里的农村,过去家里包了馄饨、团子后,邻里之间还要端来端去,现在这种氛围越来越少了;过去夫妻吵架,邻里一劝就没事了,但是现在,邻里吵架不仅闹到村委,有的还直接上到法院。法制意识强是好事,但是有些事情很小,如果把过去的优良传统传承好了,就能大事变小,小事化了。”吴协恩说:“有的党员或村民,想给我或者给村委会提建议,当面他不好说,但通过联户组长,开会时和他身边熟悉的人在一起,他就敢说了,这样意见就被及时地反馈上来了。党员联户制度的建立,就是把百姓的想法和需求定期带到支部和党委会上,解决基层党员的实际问题。”在吴协恩看来,一个单位最难统一的是思想,只要思想统一了,任何困难都能克服。百姓百姓,不团结就是百条心,团结了就是一条心。吴协恩深切感到,华西经过50多年的发展,能取得今天的成就,与“两个一”是分不开的:一个是同中央与百姓两头“保持一致”;一个是教育不分淡季、旺季,坚持几十年的“一贯制”。从教育的角度来说,职工教育主要靠厂长经理,村民教育主要靠联户学习。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提高人的素质,只要人的素质提高了,自然就会促进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如果仅仅经济发展了,而人的素质没有跟上去,那么这种发展是不健康、不持续、不长久的。吴协恩立足于当前华西现实,反复强调:华西追求的,不是一时挣点钱,而是要持续走百年,所以提高村民素质就是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联户制度维护了集体大局。吴协恩说:“联户学习,首先就是要传承好老书记留下的文化。文化,是一个国家彰显强盛的软实力,也是一个村庄得以传承的生命力。老书记留下的思想文化、精神文化、诚信文化,就是华西健康发展的强大支撑。对村庄来讲,村庄发展成什么样子,其实是由基因密码决定的,华西村的传承文化决定了华西村的个性和特质以及未来。华西的文化基因是什么?就是老书记的思想智慧、华西村的优良传统,以及特色的发展之路,像村歌、六爱、十富、十穷等,都是需要我们传承的基因。联户学习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不断对这些特色理念进行温故而知新。”除了学习各级组织的精神、讨论村里的大事小情外,联户小组还会对不正之风进行批评,谁家有困难其他几户都会施以援手。联户学习会不仅每周都要开展,而且还要进行比赛,年底评奖。真正做到了“三结合、三深刻”:学习与实践结合、自省与对比结合、讨论与思考结合,内容深刻、过程深刻、对照深刻。同时,吴协恩要求联户学习时一定要鼓励村民多提意见与建议。对于合理的意见与建议,村里目前能做的马上做,有难度的争取做,暂时不具备条件做的等待机会做,但要对建议者一定要解释清楚。特别是对于联户组长本人,吴协恩强调:“打铁还需自身硬”,组长通过自身的示范引领,才能更好的推动全村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取得新成就。最近一段时间,吴协恩围绕中央精神,进一步加强了对党员的教育,一是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进一步明确了“应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违反了怎么办”;二是落实“从严治党”的精神,进一步推动了“华西的信仰让干部不想贪、华西的制度让干部不能贪、华西的监督让干部不敢贪”;三是对照“三严三实”的要求,进一步做到了“三正三平三不倒、三清三严三榜样”,目的就是要给权力涂上“防腐剂”、带上“紧箍咒”。

  (三)联户学习维系了村民情感。吴协恩说:“基层管理除了制度完善,还要情感完善。有些问题,可能村民坐在一起多沟通沟通、多交流交流,就很好地解决了。”所以,华西的联户学习多用“拉拉家常、谈谈家事”的方式,通过小组内部的沟通交流、谈话谈心,让人心情舒畅、精神焕发、生活愉快,从而促进了村民情感的融洽、人心的凝聚、素质的提升。像今年是华西的改革年,各个联户小组正围绕“三大改革”(用人改革、制度改革、股份改革)进行讨论,目的就是要改得更加符合发展的需要、更加符合华西的实际、更加符合村民的期待,让华西每年实现“五个多一点”:村庄多一点新的变化,百姓多一点幸福安康,干部多一点责任担当,发展多一点远见卓识,未来多一点真正希望,使老百姓拥有更多的幸福感与获得感。吴协恩认为,联户小组既要完成“规定动作”,也要推出“自选动作”,不要总是等着上面布置任务让你去完成,要结合本组实际创造性地开展一些特色举措,让好的经验由下面的实践汇聚而成。然后,再由村委向其他小组复制推广,不断推动联户教育迈向更高的台阶。特别是各联户组长既要创新理念,也要提高能力,既不能总是简单地以“老一套”来做现在的事,也不能仅仅满足于扮演“传达者”的角色。要深入扎根到村民当中去,主动去了解、去沟通、去服务,让联户学习成为村民提升素质的“最前沿”、增强觉悟的“加油站”、端正品行的“主阵地”,让村民“精神比物质更丰富,脑袋比口袋更富有”。

  可以说,华西的联户教育不仅仅是管理村庄的一种方式,更是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效经验的一种尝试。联户教育产生的效果和影响,得到了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的一致肯定。有位中央领导曾高度评价过这一特色制度。他说:“华西的党员联户制度,为全国的党建工作、群众路线工作创造了经验!”

  哪怕来的1万个人中,能带动100个人,或者10个人,他们回去后把家乡改变了,这也是值得的——吴协恩

  互学交流,助推各地奔小康

  2006年初,吴仁宝老书记提出“村帮村户帮户,核心建好党支部,最终实现全国富”的思路,与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开展互学交流活动,目前已为全国培训基层干部近40万人次,仅贵州一个省就举办了58期培训班,人数达11560人。每期培训班开展期间,吴协恩不管多么忙,都要抽出时间,亲自为各地学员们讲一讲。用他的话说:“一个人有多么忙不重要,忙什么才重要。培训班上为大家讲一讲,这不仅是一种理念的传播,也是一种共富的带动。”

  (一)互学交流推广了先进经验。每期培训班上,吴协恩都会对各地学员讲:“虽然大家来自不同的地方,甚至不同的民族,但从事的工作是相同的,追求的目标也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建设新农村,富裕老百姓。所以,我们都是同行。同行之间,既要相互学习、相互促进,也要相互关心、相互支持。”对于到华西学什么,吴协恩说:“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实际,学习不能照搬照抄,一定要走自己的路。像学华西,不一定非要像我们一样发展工业、发展服务业,你这个地方适合什么,就发展什么,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只有这样,才能取到真经、带动人民。为此,希望大家要带着问题学、带着任务学、带着责任学,不仅要学华西的做法和思路,更要学这里的精神和理念,从而取长补短、推动发展。”过去,老书记常说:“做群众工作,不怕群众不听话,就怕自己说错话;不怕群众不听话,就怕自己不听群众话。”在吴协恩看来,做群众工作,思想上要尊重群众、感情上要贴近群众、行动上要深入群众,这样才能把工作做好。特别是做好一名基层干部,一要确立长期行为,二要听老百姓的意见,三要经常自找不足。村书记主要是和群众打交道,对于我们的工作,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就是评判我们的一个重要标准。几十年来,华西一贯注重发展为民。所以,吴协恩经常说,所谓“发展”,就是要做到更科学、更健康;所谓“为民”,就是要做到听民声、顺民意。只有发展了,才能更好地为民;也只有确立了为民的宗旨,才能推动更好地发展。”

  (二)互学交流推动了共富进程。目前,全国有60多万个农村、200多万名村干部。习总书记曾说过:“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而老乡怎么样,吴协恩说:“关键基层干部怎么想。”有不少欠发达地区的同志,初到华西看后都发出这样的感叹:“我们那里可能几辈子都发展不到华西这个样子。”每次吴协恩都会开导他们说:“大家要知道,华西也是经过55年一步步发展起来的,不是一夜之间变成这个样子的。而要发展,最关键的就是要转变理念。包括转型的观念、用人的观念、为民的观念等。新常态就是要有新理念,我们再不能简单地用过去的办法做现在的事,因为过去的钥匙打不开现在的锁。”通过之后的培训学习,当各地学员了解到华西村的发展历程,尤其是亲身感受了华西人“解放思想干实事、持之以恒抓发展”的志气和干劲,他们进一步增强了建设好家乡的信心。在吴协恩看来,培训班的意义,也不仅仅局限在人才、智力、信息的互通,还可以是技术、资源、项目的互补,这些对各地农村的经济发展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现在,华西不仅为山东、安徽、陕西、云南、宁夏、新疆、西藏等地开展培训班,而且积极落实中央提出的“精准扶贫”,以“产业扶贫”的方式,与这些地方合作发展新能源产业,一做就是20年以上。吴协恩认为,新能源产业既是华西转型升级新的亮点,也是双方交流合作新的起点,更是彼此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因此,今天的培训只是一个交流的平台,今后的合作才是广阔的舞台。

  (三)互学交流加强了民族团结。在吴协恩看来,“穷不能生根,富不是天生”,脱贫致富,既要靠理念、靠办法,也要靠团结、靠实干。特别是对于少数民族村官,吴协恩说:“56个民族,56朵花。只有民族团结了,我们国家才能团结,各项事业才有保障。少数民族村官赴名村挂职培训,不仅是一次工作上的交流,也是一次情感上的交融,更是一次文化上的交汇,促进了我们的民族认同感和民族自尊心。”吴协恩还是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会长,肩负着促进全国农村发展的使命。现在,村促会每年都要举办“村长”论坛,而且还组织名村接受少数民族村官挂职培训。吴协恩说:“作为接受挂职培训的村庄,都是从全国众多村庄中,精心挑选出来的佼佼者,不管是经济发展,还是村庄建设,不管是思想理念,还是为民实践,都有的学、值得学、可以学。作为前去挂职的少数民族村官,一定要敞开胸怀、打开眼界,要带着问题学、带着任务学、带着责任学,不仅要学他们的做法和思路,更要学那里的精神和理念。当然,有不少少数民族的村官在思想信仰、精神风貌、为人作风等许多方面,都有独特的优势和长处,同样值得我们学习。像藏区干部身上就有三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一是吃苦精神、二是担当精神、三是奉献精神。”吴协恩说:“不管是学好老书记,还是当好村书记,关键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尤其是作为一名带头人,只要能一心为公、一心为民,我看,再差也差不到哪里去。对于我来讲,人生中有些要抛开,有些不能抛开。要抛开的是名利,不能抛开的是工作。当一个人真正把名和利看穿了,工作的心态也就更好了。”

  党的十八大期间,吴协恩曾对央视记者这样讲:“实实在在地实现农村、城市教育均等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才会有保障。”诚如吴协恩所言,解决了教育问题,其他一切问题都能迎刃而解。吴协恩的教育观,从某种程度讲,揭示了中国农村发展的新方向、转型的新常态、变革的新思维。这些真实体验、睿智心得和智慧真谛,已成为全国农村基层干部共享的财富。

责任编辑:霍然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