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共咸阳市委副秘书长、市城乡发展一体化办公室主任 赵强社
西部地区村庄与先进名村比,差距表现在观念、经营方式、管理方式方面相对落后,但西部地区村庄具有后发优势、资源优势、生态优势、人文优势。西部地区村庄在发展上要做到“三个认清”。
一要认清村庄建设面临的形势。农村发展面临四大矛盾:(1)农村劳动力减少与农民工增多的矛盾。一方面农民外出打工是大势所趋,不可逆转,另一方面,村庄建设需要大量的优质劳动力。这是村庄建设面临的“人”的瓶颈。(2)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与农业规模经营的矛盾。一方面,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另一方面,发展现代农业必须规模经营。这是村庄建设面临的“地”的瓶颈。(3)农民的物权与收益之间的矛盾。宅基地和承包地是农民最主要的物权,但这些物权不能转让、买卖、租赁,所以就不能带来相应的财产收入,这也是农村大量空心村和耕地撂荒的根本原因。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原因不是经营性收入,不是工资性收入,而是财产性收入。这是村庄建设“物”的瓶颈。(4)村庄建设的全面性与选择突破口的矛盾。村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千村千面,条件各异,所以每个村在具体建设步骤上不可能相同,必须正确选择突破口。
二要认清村庄建设的政策环境。农村改革将是我国未来30年发展的基本动力,但农村改革又是一个不断创新、循序渐进的过程。农村改革面临的“人”、“财”、“物”、“地”等政策瓶颈不是一时可以突破的。村庄建设必须在现有政策基础上进行。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就事关农村改革发展的全面性、战略性和方向性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观念、新论断、新举措,为村庄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概括起来有六个“三”:一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为农村改革指明了方向。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关于农村改革,全会提出,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二是“三个必须”提出农村改革的目标要求。在201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让农业强起来,让农村美起来,让农民富起来,是一个立意高远、内含丰富的宏大命题,事关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成败,事关“三农”中国梦的实现。三是“三权分置”是农村土地制度的重大理论创新。在2014年9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上,习总书记指出:现阶段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要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促进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离,形成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经营权流转的格局。2014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这些政策意见为积极稳妥健康推进土地规模经营提出了原则要求。四是“三个导向”作了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制度设计。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以“三个导向”为内涵的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要以解决好地怎么种为导向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以解决好地少水缺的资源环境约束为导向深入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以满足吃得好吃得安全为导向大力发展优质安全农产品,努力走出一条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五是“三权明晰”为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在完善农村产权制度中明确指出: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是法律赋予农户的用益物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是农民作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应当享有的合法财产权利。现阶段,不得以退出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作为农民进城落户的条件。六是“三批试验”为全国农村改革的探路之举。2011年年底,全国建立了首批24个农村改革试验区,启动了新一轮农村改革试验工作,涉及农村金融、农村产权制度等七个方面改革试验任务。2013年4月,国务院确定黑龙江省先行开展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提出了九项改革试验任务,启动了由一个地方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的试验。2014年11月,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的要求,农业部在全国新批了34个县市作为第二批农村改革试验区,共安排了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改善乡村治理机制等5个方面共19项试验任务。截至目前,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数量达到58个,覆盖28个省(区、市)。这些试验区围绕各自的试验课题,进行了多方面的积极探索,为我们村庄发展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特别是农业部于2013年初发布了《关于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的意见》,使全国各地美丽乡村建设全面启动。
三要认清各自村庄的发展优势。各个村落都有自己的特色,都有别人没有的优势,正如罗丹所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所以,认清自己,发掘自己村庄发展的“特色”优势十分重要。一是发掘村庄的自然资源优势。西部地区自然风光秀美,民族文化多元,大部分乡村地广人稀,位置偏远,发展滞后,但因之,一些古老建筑得以幸运留存,自然风光没有受到破坏,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较好传承,人与山水和谐相依,旅游开发前景较好,在“逆城市化”时代,这些自然资源具有极高消费价值。二是发掘村庄的人文资源优势。村庄特色不只意味着有丰富的产业资源、独特的历史建筑、生态的自然风光、优越的区位条件这些有形资产,一些无形资产的挖掘也十分重要。如一个名人、一棵古树、一个典故、一段历史、一个文化符号、一件民族服饰、一个民间习俗等,这些人文元素的挖掘、整理、加工和推广,将成为村庄建设的突破口。
按照习总书记提出的要“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要求,基于“三个认清”,本人认为村庄建设要向绿色化、人文化、智慧化的方向发展。
打造绿色村庄。绿色是农村的本色。美丽的田园风光、山水特色是农村区别于城市的显著特征。绿水青山就是农村的金山银山。因此,村庄建设要做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要“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要以人为主体,以环境系统为依托,以生态环境动态平衡、资源利用节能高效、产业发展低碳循环、人居环境和谐宜居为标志,建立绿色村庄综合体系,多做山的文章、善做水的文章,多给自然“种绿”,多给生态“留白”。
打造人文村庄。人文是村庄的灵魂。村庄建设不仅要重视水、电、路、气、讯等硬件建设,更要重视民俗文化、家庭文化、农耕文化、孝道文化等软件建设。人文有历史性、地域性,每一个村庄在发展的过程中,都有其与众不同的人文特色,要继承、发扬、保护。要在村庄建设中,复活传统文化中“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等中国传统文化基因,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打造智慧村庄。智慧是村庄现代化的标志。农村巨大的市场是智慧村庄建设的“吸铁石”。如果说目前的电商下乡是对城市实体店的一种冲击,那么对农产品销售则是一个机遇。要实现农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就要顺应信息化发展的需要,以信息化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要让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旅游、智慧养老、智慧社保、智慧人才进农业、进农村,让村庄建设跟上现代化发展的步伐。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