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村庄微论坛:“六创”为农业科技园区增值
时间: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陈丽芳 任红伟 字号:【

  中国农业大学卢凤君教授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六创”增值系统可以解读为“苍鹰”模式,其中两翼是“六创”空间与增值空间,鹰头是智慧逻辑,鹰尾是决策调优,躯体是系统方法,以调查研究和工程项目为两爪,形成一个综合的运作系统。

  “六创”增值的系统逻辑与商业模式是一个复杂的体系,通过每两个维度的分析形成三维认识,最后形成体系。以下图为例,目标效果、背景载体、抓手手段通过内聚外延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载体要从中观、宏观、微观三个角度来解读,体系是抓手,最后以增值健康、平台生态、融投上市为目标。系统的思想是伟大的,通过系统可以有效地解决面临的问题。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六创”增值的系统逻辑表现为下面三个部分:构架平台促进园区“六创”聚联;策划舞台扩大园区“六创”空间;导创主体提高园区“六创”活力。这种系统逻辑是很有效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六创”增值的商业模式主要表现为:创新创业怎样强化园区的增值驱动,园区发展没有动力是不行的;依靠创意创客拓展园区的增值来源;依靠创投创服调优园区的增值载体,有效利用“六创”增值系统来推动园区建设。

  北京君智达咨询公司金琰博士

  “六创”增值系统中,创业创新是基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以科技为支撑,以竞争为核心带动管理创新、理念创新、制度创新乃至文化创新。创意多产自大众消费过程,因此创意创客是逆向参与到都市农业链和产业链的打造中,以文化为灵魂。如果要使整个体系获得增值,必须要有创投创服,创投创服以服务为引领,以资本为支撑。创投创服是体系化的保障,避免在创新创业以及创意创客中产生孤岛化效应。“六创”之间构成一个倒金字塔的结构,基于平台的创投创服位于金字塔底端,基于产业链的创新创业和基于功能链的创意创客分列两侧,共同指向金字塔顶端。

  如白洋淀农业科技园区,总体规划布局为打造核心区一淀一城,示范区一区一带。一淀是文旅农科融合核心淀区,一城是白洋淀生态农业科技城,包括产业新城和白洋淀科技城。打造一城突破了传统的就农业论农业的窠臼,是融合城区、园区、景区、社区、校区五区一体的开放式网络科技园区的示范区。一区围绕着白洋淀的一环,优化生态涵养功能,拓展了白洋淀的水路循环。一带,沿着府河和白洋淀大堤一直到保定城区,围绕着田园小镇和美丽乡村,打造府河“六创”农业扩展带。白洋淀农业科技园区“六创”增值的产业载体分别是以生物科技支撑水陆生态循环农业,以品牌标准增值健康食品加工产业,以创意文化提升体疗康养体验产业,以信息网联培育智能装备服务农业。白洋淀的优势机遇表现为湿地生态资源价值稀缺、生态人文孕育创意文化、创意要素聚集逐步增强。但其也面临劣势挑战,如人才瓶颈制约、服务制约以及孤岛现象等。

  中国农业大学战略与决策研究中心陈黎明

  我们目前在做一个关于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机制的理论与实践的项目,这是北京市教委和中国农业大学的合作共建项目。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六创”系统人才的培养,尤其是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很重要。应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以组织为手段,求解培养机制。创新创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情绪能力、综合能力。该项研究以教授工作站为载体,进行调研。调研初步结论是教育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培养体系有待健全,运作机制有待完善。互联网+背景下,我们在管理1.0(科层组织)和管理2.0基础上形成3.0(混合组织)管理模式来培养学生。互联网时代,也就是信息生产力的时代,对人才的情商和综合能力要求更高。目前的企业管理实践领先于理论实践研究,学校教育管理主体、企业主体等面临巨大的机会与挑战。机会表现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流、能量流跟过去完全不一样。主体面临着认识是否到位,能力是否够格等挑战。在此基础上,路径与对策是异径均衡,因材施教。首先,强调结构分类,将培养过程分为三个课堂:第一课堂是课内,第二课堂是课外,而第三课堂是面向社会实践的,在实战中培养能力。第一个课堂着重专业能力培养,第二课堂指向情商能力,第三课堂是综合能力,对不同的人才类型有精准的培养模式。因此从结构化视角,内聚外融用智慧,强调他组织建设;从功能视角,强调通过自组织系统形成优势互补;从价值观角度,强调混合组织生态的共享共生,将教授工作站与科技小院相结合,形成跨站跨链的联接合作。总之,通过混合组织、三个课堂、“六创”空间来寻求发展路径。

  华夏幸福基业股份有限公司李坚刚

  华夏幸福属于产业地产公司,负责大城市周边的城镇化建设,准备在河北省大厂县打造国家农业公园,范围为35.5平方公里。根据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提出的国家农业公园指标,我们在综合分析自身资源的基础上制定了产业定位:以旅游为抓手,以农业为基础;价值定位则是:聚人气、兴产业、富农民、统城乡;客户定位是环北京游客。规划发展致力于提升区域价值,将农业发展元素融入农业主题之中。确立的原则是:农为本,发展农业,打造农业旅游生态基础,支撑农业旅游体验功能的实现;游为神,通过农业旅游体验,提升本地农产品品牌美誉度,促进农产品销售,推动农业生产。在梳理现有资源基础上,综合运用周边资源,统筹规划,搭建平台,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来吸引相关主体,发挥不同主体的能动性,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责任编辑:霍然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