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吉美丽乡村之双一村
时间: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 字号:【

  双一村是我们安吉行的第一个村庄。

  绕过喧闹的安吉城区,在清秀的山峦间穿行,不多远就见到一个碧波清粼的水库——凤凰水库,青山秀水之间,就到了双一村。

  双一村原由3个自然村组成,其中一个为水库建设而迁移到城区变为社区。水库上游是村委所在的中心村戴村。行走在戴村,街道干净,小河相伴,河中溪水清彻,锦鲤等观赏鱼慢慢游动,周围群山环绕,翠竹耸立。

  村中建有朱姓祠堂,这是戴村主要姓氏,祠堂里记录了双一的历史。双一是一个千年古村,据县志记载,宋代时就已是人口稠密的村落。1954年这里成立了第一林业合作社,因当时归属双建乡,就取名为“双一”。这是村名的来历,却也透出双一的林业历史。双一村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起就是全国林业先进单位,1957年、1962年两次受到林业部的嘉奖,1978年荣获全国科技大会奖状,1979年更是荣获了国务院嘉奖令。据说,安吉竹林经营水平的提高,就是总结和推广了双一村为代表的毛竹丰产技术,双一因此号称“竹乡红旗”。双一的荣誉与一位故去的老人分不开,他叫朱岳年,在上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曾担任过双一村的党支部书记,也曾当选为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他主导了双一村的绿化工作,祠堂里专门记录了他的事迹。

  双一村现拥有山林面积2.5万亩,其中毛竹林1.5万亩,是安吉县面积最大的毛竹产出村。村部里有展室展示双一村的毛竹生产历史,各种竹编器件,双一的历史与毛竹的生产史紧密结合在了一起。现在双一群山叠嶂,蕴藏着丰富的毛竹资源。双一有农户810户,总人口2635人,2014年人均纯收入27850元,村集体收入114万元,收入中很大一部分就来自于毛竹产业。

  毛竹种植为双一提供了生态美,这是一种自然环境美。但仅有生态美丽还不够,双一村的住宅区较为拥挤,不像平原地带可以成行成列,缺少一种齐整感,而改观人们印象的就是美丽乡村建设了。

  双一村自2008年开始投身“中国美丽乡村”创建工作,2012年又跻身安吉“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的打造,是美丽乡村建设让双一拥有了村落美。

  双一为打造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进行基础设施的改造。他们投入160万元新建了戴村中心村银杏公园,投入30万元新建高标准公共厕所一座,投入200万元新建村入口景观公园,投入180万元新建大毛竹景观园区入口景观和1200米游步道,投入20万元对戴村和李村自然村部分路段进行五线入地,投入25万元改造部分村道路面及提升1.5公里绿化带。

  同时双一还进行了农房改造和历史文化村落建设。投入150万元重点对戴村中心村内的6幢古民居进行修缮,恢复朱氏宗祠原貌,修复村内古道小巷;投入200万元改造49户美丽家庭示范户房屋立面。2013年至今,全村共拆除违章建筑1200平方米,拆除影响村容村貌且无历史保护价值的破旧房1800平方米。村里还投入30万元新建垃圾分类处理房一座,投资70万元建立科技惠民微动力污水湿地处理节能技术应用池3座,处理垃圾和污水。

  据测算,双一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项目总投资1700万元左右,这体现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决心和手笔。

  当然,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果很显著,走在双一,能感受到人们的幸福目光。戴村街心花园让人赏心悦目,这是双一村搬迁了一家住户,腾出场地建设而成的。一个亭廊为村民提供了休憩场所,一株高大的银杏增添了古朴感,池塘荷叶增加了清新感受,白色围墙上的黑白线条更是一种美感。戴村如此,另一自然村落李村更是如此。李村依据村中河流进行绿化布局,建起廊桥,保留了古树,桥、水、树构成了独特的景致,如城市中的公园,给村民提供了一个生活休息的良好去处。良好的环境里,村民办起特色农庄,酿造醇厚的糯米酒,招待四方客人。

  好的环境改变了人们的精神面貌,双一村民开始自发地维护身边的良好环境,他们清除河道脏物,捡拾垃圾,为的是给别人提供方便。村党支部书记朱学星带我们参观了村庄,特别向我们介绍村里为优秀党员家庭挂红灯笼做法,倡导先进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这是双一的文明特色。正是这样,双一可谓生态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三丰收。我们看到村里有两户相邻村民,因为和睦相处,院中竟没有围墙相隔。

  2013年双一村被评为湖州市“十佳美丽村庄”,2014年,双一村又荣获全国生态文化村、中国最美村镇(循环发展奖)以及浙江省文明村、美丽宜居示范村、历史文化村落、乡村记忆基地、水环境优美村等众多荣誉。

  这就是双一,引人关注的双一村。

责任编辑:霍然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