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打好种业翻身仗夯实资源基础——农业农村部负责人就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答记者问
时间: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 字号:【

  近日,农业农村部部署开展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工作,就推进开展农作物、畜禽、水产种质资源普查进行了安排。日前,农业农村部负责人就普查有关情况回答记者提问。

  问:中央提出要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请问开展此次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对打好种业翻身仗有何意义,目标是什么?

  答:农业种质资源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副产品有效供给的战略性资源,是农业科技原始创新与现代种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作物品种历经7〜9次更新换代,每一次都是从资源上先突破,种质资源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种业之争本质是科技之争,焦点是资源之争。谁占有了更多种质资源,谁就掌握了选育品种的优势,谁就具备了种业竞争的主动权。没有自主的资源,就没有自主的品种。我国是种质资源大国,但还不是种质资源强国。目前,许多种源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较大差距,重要原因就是优异种质资源储备不足,精准鉴定挖掘不够。要打好种业翻身仗,实现种源自主可控,必须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当务之急是要开展资源普查,摸清资源家底。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分别于1956—1957年、1979—1983年开展了两次农作物种质资源征集,保护了一大批资源;于1979—1983年、2006—2009年开展了两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调查,基本掌握了除青藏高原区域以外的大部分地区畜禽遗传资源情况;水产方面还没有开展过全国性的普查。农业种质资源分布状况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直处于动态变化中。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气候环境变化以及农业种养方式的转变,农业种质资源数量和区域分布发生了很大变化,部分资源消失的风险加剧,一旦灭绝,其蕴含的优异基因、承载的传统农耕文化也将随之消亡,损失难以估量。因此,迫切需要组织开展新一轮普查,摸清我国农业种质资源家底和发展变化趋势,开展抢救性收集保存,这是打好种业翻身仗的首要任务,更是事关农业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

  这一轮普查,我们计划利用3年时间,全面完成农作物、畜禽和水产种质资源普查,摸清全国种质资源种类、数量、分布、主要性状等家底,明晰演变趋势,发布种质资源状况报告,有效收集和保护珍稀、濒危、特有资源,实现应收尽收、应保尽保。

  问:这一轮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的预期成果有哪些?

  答:这次普查,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覆盖范围最广、技术要求最高、参与人员最多的一次普查。农业农村部组织制订并印发了《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工作总体方案》及农作物、畜禽、水产三个分物种的具体实施方案,重点强调结果导向,为打好种业翻身仗夯实资源基础。预期成果概括起来直接体现为“321”,即发布三份报告、保护两类资源、建立一个大数据平台。

  第一,我们将分别发布国家农作物、畜禽、水产资源状况报告,包括我国农作物、畜禽、水产种质资源家底,以及近几十年的消长变化,这是今后制定保护利用政策的根本依据。

  第二,我们将抢救性收集一批珍贵、稀有、濒危资源,发现鉴定评估一批特色优质高效的新资源,届时我国资源保存总量将位居世界前列,这是今后实现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宝贵财富。

  第三,我们将健全国家农业种质资源数据库,构建全国统一的农业种质资源大数据平台,这是今后实现农业种质资源高效管理和利用的重要支撑。

  问: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是一项重大行动,请问在组织推进方面有哪些保障?

  答:这次普查时间紧、任务重,而且专业性强、技术性强,为确保取得圆满成效,我们将按照“统一部署、分头实施、统筹推进”的原则,在以下几个方面强化保障。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农业农村部成立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分别设立农作物、畜禽、水产种质资源普查工作办公室和技术专家组,负责普查工作推进落实、技术支撑和服务。同时,要求省级农业农村部门也相应成立领导小组和技术专家组,县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加强力量配备,强化部省县级普查工作协调统一。

  二是加强经费保障。中央财政已安排了相应经费,各省也有安排。实施过程中将加大监管力度,通过开展绩效评价,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确保经费使用规范科学。

  三是加强指导培训。农业农村部将根据普查工作要求和进度安排,组织开展全国性、区域性技术培训,指导和督促各地加快推进。省级农业农村部门加强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开展不同形式培训和现场指导,对执行进度和完成情况进行督促检查,确保普查方法统一规范,普查数据全面、真实、可靠。

  四是加强宣传引导。认真做好普查宣传的策划和组织工作,深入挖掘先进人物、典型事迹、相关传统农耕文化等,通过媒体加大宣传,提高社会公众认知度和全民参与意识,提升普查成果影响力。

  问:据了解,2015年我国已经启动了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请问此次普查中农作物种质资源方面是如何安排的?

  答:2015年,农业农村部启动了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计划完成31个省份2323个农业县的普查与征集,以及其中种质资源丰富的679个农业县的重点调查与抢救性收集。目前,已完成了1616个县的普查与征集、291个县的重点调查与抢救性收集工作,新收集资源9.2万份。此次普查,主要是利用3年时间,完成攻坚收尾工作,并开展特色优异资源展示推介,促进共享交流。主要包括:一是完成707个县的普查与征集、388个县的重点调查与抢救性收集;二是完成所有新收集种质资源繁殖和基本生物学特征特性鉴定评价,编目入库(圃)保存;三是对征集和收集的珍贵地方品种和具有开发利用前景的种质资源进行田间展示与宣传,分年度发布十大优异农作物种质资源,推进资源共享和开发利用。

  问:新中国成立以来已经开展了两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调查,请问即将开展的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有什么特点?

  答:与前两次调查相比,第三次普查有以下五个特点。

  第一,区域全覆盖。凡是有畜禽和蜂、蚕遗传资源分布的区域实现全覆盖,将以前未覆盖到的青藏高原区域和边远山区作为重点,共计2300余个县(旗、区)。其中,青藏高原区域和边远山区最有可能发现新遗传资源,是这次普查的重点区域。

  第二,对象更明确。这次普查包括了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的猪、牛、羊、鸡、鸭、鹅等17种传统畜禽和梅花鹿、马鹿、水貂、银狐、貉等16种特种畜禽,也包括了适用《畜牧法》管理的蜂和蚕遗传资源。所有的地方品种、培育品种和引进品种都纳入普查对象。

  第三,内容更深入。这次普查除了继续注重畜禽遗传资源的分布区域、群体数量、体型外貌、生产性能等传统指标参数外,还有两个亮点,一是在分子水平上收集整理有关遗传信息,推动建立畜禽品种DNA特征库;二是依靠畜禽保种单位和养殖场户全面系统开展生产性能测定,确保数据准确、可靠。

  第四,手段更先进。针对本次普查,我们专门研发了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信息系统和数据库,开发了PC终端软件和移动终端APP,普查数据可以即查即报,全部纳入数据库,实现动态监测和监督管理的信息化,将大大提高普查工作效率。

  第五,保护更及时。此次普查同步启动抢救性收集保护工作,加大对濒危、珍贵、稀有资源的保护力度,对新发现的遗传资源,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将按规定及时进行鉴定评估,最终实现应收尽收,应保尽保。

  问:据了解,此次普查中水产种质资源普查在全国范围内尚属首次,请介绍具体情况。

  答:改革开放以来,在“以养为主”的发展方针指引下,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2019年的水产养殖总产量超过5000万吨,占我国水产品总产量的比重达78%以上,是世界上唯一养殖总量超过捕捞总量的主要渔业国家。这个发展过程,大量的水生生物资源被发现、驯化、培育成了水产种质资源。“六五”期间,在长江、珠江和黑龙江进行了草鱼、鲢、鳙的原种收集与考种研究(俗称“三江考种”)。此后,除育种研究进行的零星种质调查收集外,还没有对水产养殖种质资源进行过全国性普查。

  水产种质资源是推动水产养殖业高质量发展的必备物质基础,此次全国水产种质资源普查是首次,主要完成3项重点任务。

  第一,开展基本情况普查。对分布在全国的鱼、虾蟹、贝、藻、棘皮、两栖爬行等水产养殖种质资源进行普查,摸清资源种类、群体数量、区域分布、保护利用等情况,实现原种、地方品系、新品种和引进种全覆盖。

  第二,开展重点调查与收集保护。依托有关专业机构开展水产养殖种质资源的特征特性测定、遗传多样性评价等重点调查。根据调查结果,采取活体和遗传材料保护相结合的方式,活体资源纳入原良种场、保种区保护,相关遗传材料提交国家种质库保存。

  第三,建立资源数据库和发布资源名录。建立全国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数据库,纳入全国统一的农业种质资源数据库平台;编写水产养殖种质资源系统普查报告、资源状况报告,发布国家水产养殖种质资源名录。

责任编辑:高晓川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