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办公厅关于组织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2016年度课题申报的通知
时间: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 字号:【

  

  农办科〔2015〕37号

  各有关单位:

  按照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工作的有关要求,以及《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4〕64号)的有关精神,依据转基因重大专项总体实施方案和“十三五”实施计划,经研究,2016年拟继续滚动支持一批重大课题。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支持范围

  在转基因重大专项“十一五”和“十二五”实施基础上,对转基因重大专项“十三五”实施计划确定的13类研究项目54个重大课题,按照“滚动支持、动态调整”的原则予以支持,详见附件1。

  二、课题组织实施方式及实施期限

  按照转基因重大专项总体实施方案的要求,重大课题采取“择优委托、专家论证”的方式确定课题承担单位。课题实施周期为5年(2016—2020年),实行“3+2”管理模式,第三年末将对课题进行中期评估,进一步明确课题后两年研究目标,调整和优化研究内容、经费和人员配置。对执行不力、无法完成预期目标任务的课题将及时予以终止。

  三、经费来源

  转基因动植物新品种培育类课题,单位自筹和地方配套经费不低于中央财政经费的30%。基因克隆与功能验证及规模化转基因操作技术、转基因生物安全技术和发展战略研究类课题,全部为中央财政经费。

  四、申报基本要求

  (一)请各课题牵头申报单位和课题负责人严格按照转基因重大专项聚焦瘦身的要求,参照“十三五”战略研究的成果,优化调整课题研究内容、参加单位和人员队伍。参加单位最多不能超过9家(不含课题主持单位)。

  (二)重大专项实行承担单位法人负责制。法人单位是课题申报和实施的责任主体。牵头申报单位和联合申报单位均应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或企事业单位。牵头申报单位应对联合单位的申报资格进行审核。各方须签订共同申报协议,明确约定各自所承担的工作、责任和经费。

  (三)在本专项前期实施过程中有不良记录的单位和个人不得参与本次课题申报。如学术不端、违反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规定等。

  (四)按照科技部关于民口科技重大专项管理改革的有关要求,专项总体专家组成员不得承担专项项目(课题)。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总体组成员不参与本次课题申报。

  (五)课题负责人应是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在职人员,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相关研究经验,对国内外最新科技动态有较全面的了解。课题负责人只能主持申报一项课题。课题参加人最多可以参与两项课题(含在研重大、重点课题)的申报。课题负责人投入课题研究时间不少于本人工作时间的60%。如申报人(包括负责人和参加人)同时负责或参加多个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课题,合计投入课题研究的时间不超过其工作时间的100%。

  (六)课题负责人及参加人不得弄虚作假,违背科学道德。对于提供虚假资料和信息的,一经查实,将被记入信用档案,并在3年内不受理其提交的任何课题申报。

  不符合上述规定的申报书视为无效申请,不参与课题评审,不进入滚动支持。

  五、申报文件的编制与递交

  (一)编制要求

  1.课题申报书和附件均以中文编写,要求语言精炼,数据真实、可靠,不得涉及国家秘密。课题申报书与附件合订成册。

  2.附件应提供清单,并顺序排列,主要包括:申报单位法人代码证复印件、联合申报合作协议、课题申报要求的其他资质证明文件。

  3.课题申报要求中如明确有配套资金要求的,申报单位必须提供经费配套承诺文件,保证配套资金及时到位,保障研究工作顺利实施。

  (二)申报方式

  根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4〕64号)的有关要求,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6年度非涉密项目(课题)申报将统一在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中心网站http://program.most.gov.cn(以下简称“申报中心网站”)通过在线方式进行;涉密项目(课题)仍按照离线方式进行报送。

  (三)网络申报流程

  1.单位注册。申报单位通过申报中心网站进行在线注册,具体注册流程及要求请认真阅读申报中心网站说明。此前申报过国家科技计划项目(973、863、科技支撑等),已经注册的申报单位不需要重新注册。

  2.账号创建。单位注册通过审核后,申报单位使用所注册的账号(单位管理员账号)登录申报中心网站,创建申报用户账号,并将申报课题在线授权给申报用户。

  3.在线填报。申报用户在线填报申报材料,完成后提交至单位管理员审核。单位管理员审核确认后,将申报材料在线提交转基因重大专项实施管理办公室。

  4.申报时间。网络受理时间:2015年10月8日至10日,请各申报单位合理安排课题填报时间,认真审核,按时提交课题申请书。

  网上申报技术支持电话:010-88659000(中继线),010-51292636。

  传真号码:010-68523108、68520906、88654001、88654002、88654003、88654004、88654005。

  技术支持邮箱:program@most.cn

  (四)纸质申报材料的递交方式

  在完成网上在线提交后,请各申报单位在线打印或导出申报书电子版,用A4纸双面打印,正文与附件一起简易装订成册一式15份(2份为盖章原件,封面标注正本),连同电子版光盘一份,电子文件名称格式为:“课题编号+课题名称+申报书”(例如:1-1抗虫转基因水稻新品种培育申报书),于2015年10月13日16:00前,报送至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项目管理处(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607室,电话:010-59199368、59199367),逾期不予受理。邮寄的申报材料以收件时间为准。对申报材料在邮寄过程中遗失或损毁的,责任自负。

  联系人:苏国东、付金东

  电  话:010-59192979、59193078

  附件:1. 转基因重大专项2016年度课题支持范围

  2. 转基因重大专项课题申报书(格式)(略)

  农业部办公厅

  2015年9月22日

  

附件1

  转基因重大专项2016年度课题支持范围

  围绕转基因重大专项“十三五”目标和技术发展路线图,针对我国动植物转基因研发和产业化发展中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按照转基因生物研发及产业化的完整链条,在“十一五”和“十二五”重大课题实施的基础上,2016年拟继续采取“择优委托、专家论证”的方式,启动实施转基因动植物新品种培育、基因克隆与功能验证、规模化转基因操作技术、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技术、转基因生物检测监测技术和产业化发展战略研究等13个研究类项目54个重大课题。与专项目标关系不密切,没有充分紧扣专项的特点和要求,距离产业化的目标比较远,出于科学家的兴趣或自由探索的前沿性、基础性的研究内容不予支持。

  项目一:转基因水稻新品种培育

  开展新型抗虫、抗病、抗逆、高产、优质转基因水稻新品系的研制。

  (1)课题1-1.抗虫转基因水稻新品种培育

  针对我国主要水稻产区的螟虫和稻飞虱等最主要害虫,在“十二五”的基础之上,培育适合于不同生态区的优良转基因水稻抗虫衍生品系和组合,建立相关的生产应用操作规程,加强多年多点新品种比较试验,为产业化打下坚实基础;培育新型安全的抗虫转基因水稻新材料,以消除大众对外源基因和蛋白的顾虑;创制新型抗虫(重点是抗稻飞虱)转基因水稻新品系和新材料,进行相应的转基因生物安全性评价;研制多价和抗性叠加的转基因水稻新材料。继续保持我国抗虫转基因水稻在国际上的领先水平。

  (2)课题1-2.抗病转基因水稻新品种培育

  针对我国水稻主产区的重大病害白叶枯病、稻瘟病、纹枯病和条纹叶枯病等,创制一批抗病转基因水稻新材料;培育一批抗病转基因水稻新品系(新品种);建立其生产应用的操作规程;为解决我国水稻生产中的病害问题提供科技支撑。

  (3)课题1-3.抗逆转基因水稻新品种培育

  针对我国水资源贫乏以及化肥利用率低下等问题,重点筛选有重要应用价值的节水抗旱、氮磷营养高效的基因;创制节水抗旱、氮磷营养高效转基因水稻新材料,培育新品系;进行抗除草剂转基因水稻产业技术规范研究,做好产业化前期准备;开展抗逆转基因水稻新品系的生产性试验,培育一大批新型抗逆、抗除草剂转基因水稻新材料。

  (4)课题1-4.高产转基因水稻新品种培育

  利用转基因及基因组编辑等前沿技术,创制株型理想、高光能利用率、配合力强的新型高产育种材料,培育产量潜力大幅度提高、具有重大应用前景的水稻新品种(系)。

  (5)课题1-5.优质转基因水稻新品种培育

  培育一批优质食味、富含营养、耐贮以及具有功能性特殊品质的转基因水稻新材料和新品系,推进其转基因生物安全性评价和营养保健功能性评价,实现新材料、新品系储备。

  项目二:转基因小麦新品种培育

  创制抗病虫、抗逆、氮磷养分高效利用及高产优质等重要性状转基因小麦新新品系。

  (6)课题2-1.抗病虫转基因小麦新品种培育

  针对影响小麦生产的主要病虫害,培育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的抗小麦黄花叶病转基因新品系;创制抗赤霉病、纹枯病、抗蚜虫等转基因小麦新种质和新品系,完善高效的小麦抗病虫分子育种技术体系。

  (7)课题2-2.抗逆转基因小麦新品种培育

  针对干旱、盐碱、高温等影响小麦生产的主要逆境因子,创制抗旱节水、耐盐碱、耐高温等抗逆转基因小麦新种质,培育具有重要生产应用前景的新品系;完善小麦抗逆分子育种技术体系。

  (8)课题2-3.优质、高产转基因小麦新品种培育

  利用高光效和产量构成因子(穗粒数、千粒重、分蘖等)等产量性状相关基因,培育高产转基因小麦新种质、新品系;在保证产量基础上,创制产量与品质协调改良、营养功能型转基因新材料和新品系,完善小麦高产育种新方法。

  (9)课题2-4.氮磷高效利用转基因小麦新品种培育

  以提高养分利用效率为目标,创制氮磷高效利用转基因小麦新材料和新品系;完善小麦养分高效利用分子育种技术体系。

  项目三:转基因玉米新品种培育

  培育抗病虫、抗逆、养分高效利用、优质、功能型等具有产业化前景的转基因玉米新组合和新品种。

  (10)课题3-1.抗病虫、抗除草剂转基因玉米新品种培育

  针对我国玉米生产中的实际需求,继续围绕抗病虫、抗除草剂等目标性状,培育抗虫转基因玉米和抗除草剂目标性状突出、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转基因玉米新品种;创制抗病(粗缩病、纹枯病等)转基因玉米育种新材料,选育优良杂交组合;重点开展抗虫、抗除草剂优良转化体的产业化技术体系研究,推进我国转基因玉米的产业化。

  (11)课题3-2.优质功能型转基因玉米新品种培育

  在前期研究工作基础上,利用已经获得安全证书的植酸酶玉米,综合运用分子育种技术,培育出目标性状突出、商业化前景良好的植酸酶玉米,开展产业化技术体系研究,加快推进转植酸酶基因玉米品种的产业化进程;创制优质(高淀粉、高赖氨酸等)和功能型(高植酸酶、高维生素)转基因玉米育种新材料,组配和筛选优良杂交组合。

  (12)课题3-3.抗逆转基因玉米新品种培育

  围绕我国玉米生产中的干旱、盐碱等抗逆性状开展抗逆转基因玉米新品种的研究;对已经进入中间试验和环境释放的转基因新材料继续开展生物安全评价等试验,结合常规育种技术,培育目标性状突出、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抗逆转基因玉米新品种,开展产业化技术体系研究,推进抗旱转基因玉米的产业化进程,大大提升我国抗逆转基因玉米的整体研发水平。

  (13)课题3-4.高产转基因玉米新品种培育

  围绕玉米高产耐密、早熟脱水快宜机收相关性状开展转基因研究,筛选光合效率显著提高,早熟脱水快宜机收,耐密性大幅度改善与粒大粒多、穗重容重增加等其他产量构成要素明显改良的转基因玉米育种新材料;对已经进入中间试验的新材料,继续开展生物安全评价的同时,开展杂交组合的组培以及配合力分析,鉴定目标性状突出、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转基因杂交新组合;开展多年多点品比试验。

  (14)课题3-5.养分高效利用转基因玉米新品种培育

  在“十二五”研究的基础上,围绕氮、磷、钾营养高效目标性状,开展营养高效吸收利用转基因玉米新品种培育,对已进入中间试验的转基因玉米新材料开展回交转育,筛选氮、磷、钾等养分高效利用的转基因玉米育种新材料,对获得的新材料开展生物安全评价和育种价值综合评估,组配和筛选优良杂交组合。

  项目四:转基因大豆新品种培育

  培育抗除草剂、抗逆、优质、抗病虫、养分高效利用等目标性状突出、综合性状优良的转基因大豆新品种(系)。

  (15)课题4-1.抗除草剂转基因大豆新品种培育

  在前期研究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开展抗除草剂转基因大豆新品种培育,创制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转基因育种新材料,培育目标性状突出、综合性状优异的转基因大豆新品系和新品种,建立转基因大豆产业化技术体系,积极稳妥推进转基因大豆产业化。

  (16)课题4-2.抗逆转基因大豆新品种培育

  继续开展抗逆转基因大豆新品种培育,创制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转基因育种新材料,培育目标性状突出、综合性状优异的转基因大豆新品系和新品种,建立转基因大豆产业化技术体系,积极稳妥推进转基因大豆产业化。

  (17)课题4-3.营养功能型转基因大豆新品种培育

  继续开展优质功能型转基因大豆新品种培育,创制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转基因育种新材料,培育目标性状突出、综合性状优异的转基因大豆新品系和新品种,建立转基因大豆产业化技术体系,积极稳妥推进转基因大豆产业化。

  (18)课题4-4.抗病虫转基因大豆新品种培育

  继续开展抗病虫转基因大豆新品种培育,创制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转基因育种新材料,培育目标性状突出、综合性状优异的转基因大豆新品系和新品种,建立转基因大豆产业化技术体系,积极稳妥推进转基因大豆产业化。

  (19)课题4-5.养分高效转基因大豆新品种培育

  继续开展养分高效利用转基因大豆新品种培育,创制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转基因育种新材料,培育目标性状突出、综合性状优异的转基因大豆新品系和新品种,建立转基因大豆产业化技术体系,积极稳妥推进转基因大豆产业化。

  项目五:转基因棉花新品种培育

  培育具有带动作用的高产、早熟、优质、抗旱耐盐碱、抗病虫转基因棉花新品种(系),实现二代转基因棉花产业化。

  (20)课题5-1.高产高效转基因棉花新品种培育

  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利用转高产(RRM2等)基因新材料,通过转新型抗虫基因、抗除草剂基因及株型塑造基因(PAG1等)等的应用,结合不育系简化制种,以高产高效为主要目标,针对我国不同棉区的生产需求,培育高产高效转基因棉花新品系和新品种,并推广应用。

  (21)课题5-2.早熟抗病转基因棉花新品种培育

  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利用转熟性(GhFPF1、vgb等)、抗病(GAFP等)基因新材料,围绕早熟、抗病等主要性状,以多抗、轻简化为重点,进行棉花早熟品种的遗传改良,创造熟性相关、抗病、新型抗虫、抗除草剂等转基因棉花新材料,培育适宜麦棉套种、油棉套种以及油后麦后直播的早熟抗病转基因棉花新品系及新品种,并推广应用。

  (22)课题5-3.优质纤维转基因棉花新品种培育

  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针对我国棉花品质相对偏差的主要问题,利用转优质(iaaM、KCS等)基因材料,聚合优质、抗虫、抗除草剂等性状,以改良棉花品质为主要研究目标,培育优质、抗虫等转基因棉花新品系和新品种,并推广应用。

  (23)课题5-4.抗旱耐盐碱转基因棉花新品种培育

  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利用抗旱(ABF2、EDT1等)、耐盐碱(betA、Tsvp等)、新型抗虫、抗除草剂(EPSPS-GR79+GAT)等转基因新材料,以改良棉花抗旱、耐盐碱、抗除草剂等主要逆境为目标,创制抗旱、耐盐碱、抗虫、抗除草剂等转基因棉花新材料和新品系,培育抗旱耐盐碱转基因棉花新品种,并推广应用。

  (24)课题5-5.特色专用转基因棉花新品种培育

  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利用种子特异表达棉酚合成相关基因(CYP706B1等)、纤维特异表达花色素合成相关基因(GhPAPMYB1等)等,创制种子低棉酚植株高棉酚、彩色纤维、高油、抗除草剂等特色专用转基因棉花新种质,培育特色专用转基因棉花新品系和新品种,并推广应用。

  项目六:转基因猪新品种培育

  培育一批具有节粮高瘦肉率、优质环保及抗病高产特性的种猪育种新材料或新品系。

  (25)课题6-1.节粮型高瘦肉率转基因猪新品种培育

  以提高猪饲料转化效率和瘦肉率为研究重点,创制和培育具有节粮高瘦肉率的种猪育种新材料或新品系,以MSTN基因修饰猪为突破口,推进转基因猪产品的应用推广。为养猪业节约饲料用粮,保障我国粮食战略安全,满足消费者对猪瘦肉的需求,提供种源战略储备,抢占技术制高点。

  (26)课题6-2.优质环保转基因猪新品种培育

  以提高猪肉品质和减少猪废弃物排放为研究重点,创制和培育具有优质、环保特性的种猪育种新材料或新品系。为满足居民对优质猪肉的消费需求,减少养猪业带来的环境污染,保障生态安全,提供种源战略储备,抢占技术制高点。

  (27)课题6-3.抗病高产转基因猪新品种培育

  以提高猪的抗病性和繁殖力为研究重点,创制和培育具有抗病、高产特性的种猪育种新材料或新品系。为提高猪的成活率和繁殖效率,减少猪群用药,保障食品安全,提供种源战略储备,抢占技术制高点。

  项目七:转基因牛新品种培育

  培育一批优质、高产、抗病的转基因牛育种新材料和新品系。

  (28)课题7-1.高品质转基因奶牛新品种培育

  以功能型乳铁蛋白转基因奶牛为重点,完成食用安全评价和功能性产品开发研究,完成安全证书和产品生产许可证书申报,制定转基因奶牛的品种、饲养管理、繁殖和育种等技术标准,育成目标性状突出、综合生产性能优良的高品质转基因奶牛新品系。

  (29)课题7-2.高产优质转基因肉牛新品种培育

  应用新一代安全、高效的肉牛转基因技术,研制促进肌肉生长、提高肉质的转基因肉牛育种新材料;在“十二五”的基础上,完成转基因肉牛育种价值评估和生物安全评价,培育高产优质肉牛新品系;完成相关生物安全评价的申报工作。

  (30)课题7-3.抗病转基因牛新品种培育

  进一步完善抗病转基因牛新品种培育技术体系,应用新一代安全、高效转基因技术,创制一批抗乳腺炎和抗结核病的转基因牛育种新材料,对已有抗乳腺炎和抗结核病的转基因牛育种材料进行育种价值评估和生物安全评价,培育抗病力显著增强的转基因牛新品系。

  项目八:转基因羊新品种培育

  培育具有重大生产应用前景的高产、优质、抗病转基因绵(山)羊新品系。

  (31)课题8-1.高产超细毛转基因羊新品种培育

  以提高超细毛羊羊毛产量、质量为重点,创制和培育产毛量高、毛纤维长等综合性状突出的高产超细毛转基因羊育种新材料或新品系。以转IGF-I基因和FGF5基因修饰羊为突破口,培育高产优质转基因超细毛羊新的种质资源,满足毛纺织市场对超细羊毛的需求,促进转基因超细羊毛制品应用。提供种源战略储备,抢占技术制高点。

  (32)课题8-2.优质转基因山羊新品种培育

  以提高绒山羊羊绒产量、质量和奶山羊羊奶产量、品质为重点,培育产绒量、绒长度及细度等综合性状突出的转基因绒山羊新品系,培育乳铁蛋白稳定表达的转基因奶羊新品系。通过培育高产优质转基因山羊新的种质资源,推动转基因山羊的推广应用,满足市场对山羊产品的需求。建立高产绒量转基因绒山羊和高产优质转基因奶山羊产业化技术规程,为产业化奠定基础。

  (33)课题8-3.抗病转基因羊新品种培育

  以保障人类食品安全为重点,培育对人畜共患布氏杆菌病和乳房炎等性状具有突出抗性且符合转基因羊品系认定标准的新品系(或具有育种价值的新材料);以TLR4和溶菌酶基因为核心,开展多基因集成抗病创新,抢占转基因羊抗病育种的国际制高点;推动转基因羊产品的产业化进程,降低或解决羊的烈性传染病对牧民和消费者健康的威胁,整体提升养羊行业的种质创新能力,保证草原生态与环境安全。

  项目九:基因克隆与功能验证

  克隆产量、品质改良、抗病虫、抗除草剂、抗逆、资源(肥、光)高效利用等关键新基因、调控元件,验证功能并明确育种价值。

  (34)课题9-1.基因克隆新技术和新方法研究

  围绕专项重大需求,通过方法、技术创新,建立复杂基因组基因高通量克隆鉴定技术体系;特别注重复杂基因组作物新基因克隆技术方法体系的建立。

  (35)课题9-2.高通量基因克隆技术体系的研究

  建立高通量玉米基因转化和功能鉴定技术体系;完善水稻高通量DNA测序为基础的快速QTLs鉴定技术体系。

  (36)课题9-3.重要性状基因克隆及功能验证

  利用不同的生物资源材料(含野生种、地方品种、突变体等),克隆可用于改良农作物产量、品质、抗病虫、抗逆、抗除草剂、资源高效利用等重要性状功能基因,验证其功能并明确其育种价值。

  项目十:规模化转基因操作

  研究重要功能基因的定点突变、敲除、置换、插入等改造和修饰技术;优化和改造植物基因打靶技术;在农作物中建立和优化基因叠加技术和单倍体化技术,建立转基因玉米安全生产防御体系;研发高效安全的基因改造和基因表达调控的新技术,实现转基因表达调控的高效化和准确化。

  (37)课题10-1.转基因新技术新方法

  动物转基因技术方面,以大型动物家畜猪牛羊为模型,探索高效基因组编辑平台的建立:(1)利用PiggyBac等系统建立规模化动物基因组编辑技术,在猪等农业动物中首次建立高效实用的全基因组编辑与筛选技术,促进对大动物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将猪基因组编辑效率提高到50%以上,建立1种以上猪疾病模型,培育1种以上基因修饰猪。(2)利用基因组定点编辑技术、新型靶向修饰技术和同源重组等技术相结合;对体细胞修饰后核移植、通过受精卵注射法直接进行修饰等途径进行评估和优化;针对重要疾病模拟和经济性状改良制备基因修饰大动物。(3)制备牛、羊MSTN和β-酪蛋白基因位点精确修饰的新材料,获得牛或羊MSTN基因敲除和人源化Fat1基因在MSTN和β-酪蛋白基因位点定点整合的细胞系和动物;利用截断(Truncated)的gRNA和CRISPR/Cas9与FokI相结合的技术降低CRISPR/Cas9脱靶效率。

  植物转基因技术方面,在主要作物中建立可直接应用于主栽品种的高效安全转基因技术体系,利用已建成的基因组编辑系统平台和病毒诱导基因沉默载体系统,快速完成基因研究并可获得具有重要经济性状的品系;在农业生产和育种中推广小麦“超级愈伤”,建立相应栽培品种的转化体系,提高稳定转化效率,真正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建立和完善水稻和玉米浸花法转基因技术体系,明确不同作物农杆菌介导的浸花法转化技术主要参数;向科研工作者推广水稻浸花法转基因技术,为转基因专项和其他科研项目服务。利用无选择标记载体系统创制无选择标记基因培育可用于农业生产的无标记抗虫转基因水稻;建立可以用于玉米和棉花功能基因快速高效分析的病毒载体系统(BSMV和双生病毒);创建新型的籼粳杂交亲和的条件可控核不育系。

  (38)课题10-2.基因表达调控技术研究

  研究基因的定点突变、敲除、置换、插入等改造和修饰技术;植物基因打靶技术体系的建立与应用;在农作物中建立和优化基因叠加技术和单倍体化技术,建立转基因玉米安全生产防御体系;研发高效安全的基因克隆和基因表达调控的新技术,抢占制高点。实现转基因表达高效化,为专项实施提供技术支撑。

  (39)课题10-3.安全转基因技术研究

  完善和推进基因删除技术、水稻雄性不育技术、基因定点插入和叠加技术、新型抗除草剂基因在安全转基因技术上的应用。

  (40)课题10-4.规模化转基因技术体系构建

  通过技术创新和技术集成,建立完善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棉花五大作物以及猪、牛、羊三类动物的安全、高效、规模化转基因技术体系,并利用该体系进行高效的转基因服务。

  (41)课题10-5.动植物转基因材料价值评估

  针对转基因植物,对专项获得的重要基因及植物新材料进行育种价值评估,制定相关技术规范,使第三方育种价值评估机制有效运行。针对转基因动物,建立和实施第三方育种价值评估机制,对专项获得的重要基因和动植物新品系及新材料,从基因安全性、知识产权和育种性状利用价值三方面把关评估,以制定行业标准为目的,建立和完善相关技术规程或技术标准,为提高转基因动植物新品种培育效率、加快产业化进程提供技术支撑。

  项目十一: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技术

  开展抗虫、抗病、抗除草剂、优质、抗逆等转基因动植物新品系、外源基因和转基因生物的环境安全性和食用、饲用安全性评价技术体系研究,重点发展新型复合性状、营养品质改良、抗生物和非生物逆境等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程序和技术。围绕专项培育的抗虫玉米、抗除草剂玉米、抗除草剂大豆、转基因抗虫水稻、抗旱小麦、高衣分优质棉、高品质奶牛、高瘦肉率猪等重大产品,系统开展生物安全评价,为相关产品申报安全证书提供技术和数据支撑。

  (42)课题11-1.转基因水稻环境安全评价技术

  整合和完善”十二五”期间研发的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技术和方法,形成系统的安全评价国家或部门技术标准或规范;建立新型抗虫、抗除草剂、抗病、抗逆优质和功能型等转基因水稻的环境安全评价程序和方法;对专项研发的新型抗虫和耐除草剂水稻进行系统的环境安全性评价,推动专项重大产品产业化进程。

  (43)课题11-2.转基因棉花环境安全评价技术

  整合和验证“十二五”期间研发的转基因抗虫、抗除草剂棉花环境安全评价技术和方法,形成系统的环境安全评价国家和部门技术标准或规范;发展优质纤维、新型抗虫、高产、轻简化等新性状转基因棉花的环境安全评价技术,满足我国对新型转基因棉花环境安全评价技术需求;完成具有产业化前景的转基因抗虫、耐除草剂棉花新品系的环境安全性评价,推动重大产品产业化进程。

  (44)课题11-3.转基因玉米小麦大豆环境安全评价技术

  整合和验证“十二五”期间研发的转基因抗虫玉米、抗除草剂大豆、抗旱小麦等环境安全评价技术和方法,形成国家和部门环境安全评价技术标准或规范;发展抗旱、耐盐碱、优质等新性状转基因材料的环境安全评价技术,满足我国对新型转基因材料环境安全评价技术需求;完成具有产业化前景的转基因抗虫玉米、抗除草剂玉米、抗除草剂大豆、抗旱大豆和抗旱小麦等新品系的环境安全性评价,推动重大产品产业化进程。

  (45)课题11-4.转基因生物的食用和饲用安全评价技术

  围绕专项重大产品和转基因新技术开展食用和饲用安全评价及技术研究。整合和完善“十二五”期间研发的转基因生物食用和饲用安全评价技术和方法,形成系统的安全评价国家或部门技术标准或规范;完成专项研发的具有产业化前景的玉米、大豆、棉花等重点产品以及有储备前景的水稻、小麦和猪、牛、羊等转基因新品系食用、饲用安全评价,推进其安全评价进程;研究完善转基因产品食用和饲用安全评价的动物模型以及相应的技术指标;为实现专项产业化战略和储备战略的目标产品提供食用和饲用安全评价的技术保障,抢占生物安全新技术制高点。

  (46)课题11-5.外源基因和蛋白安全评价共性技术

  整合和完善”十二五”期间研发的外源基因和蛋白安全评价关键共性新技术和新方法,形成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的国家或部门技术标准、评价模型或数据库;建立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的共性程序和方法;为我国转基因生物产业化提供外源基因和蛋白安全评价的技术保障和战略储备。

  (47)课题11-6.转基因作物对灵长类动物食用安全性评价

  针对专项培育的具有产业化前景的抗虫玉米、抗除草剂玉米、抗除草剂大豆以及抗虫水稻等重要转基因目标产品,开展基于灵长类动物模型的食用安全性评价。完善包含毒理学、营养学、致敏性、非预期效应等评价指标在内的转基因作物及其产品的食用安全性评价技术体系。形成灵长类动物模型转基因作物食用安全性评价技术标准。完成基于灵长类动物实验的具有产业化前景的重要转基因作物目标产品的食用安全性评价,为相关产品申报安全证书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撑,为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管理、商业化应用和公众风险交流提供科学依据。

  项目十二:转基因生物安全检测监测技术

  通过研究、整合和验证“十二五”期间研发的转基因生物安全检测监测技术和方法,形成系统的安全检测监测国家和部门技术标准或规范;发展新性状转基因产品的检测、监测、溯源和安全控制技术体系,满足新型转基因产品商业化生产风险管理的技术需求;建立具有产业化前景的抗虫和耐除草剂转基因棉花、玉米和大豆等新品系的安全性检测监测技术、方法和标准,为重大产品产业化的风险管理和控制提供技术支撑。

  (48)课题12-1.转基因产品抽制样和精准检测技术

  通过研究、整合和验证“十二五”期间研发的转基因生物抽制样、检测、溯源技术和方法,形成系统的安全检测溯源国家和部门技术标准;发展新性状转基因产品的检测、溯源技术体系,满足新型转基因产品商业化生产风险管理的技术需求;建立具有产业化前景的抗虫和耐除草剂转基因棉花、玉米和大豆等新品系特异的检测溯源技术、方法和标准,为重大产品产业化的风险管理和控制提供技术支撑。

  (49)课题12-2.转基因生物分子特征识别技术

  完善转基因生物分子特征识别技术体系,重点针对新型抗虫、抗除草剂、抗逆、优质等标志性产品的分子特征的识别鉴定,推进其安全评价进程;同时建立和储备非传统T-DNA插入,如基因组编辑技术产生的新的转基因生物的分子特征鉴定和识别技术。

  (50)课题12-3.转基因产品检测标准物质研制

  以专项研发、具有产业化前景的转基因玉米、大豆、棉花等为重点,形成一套转基因玉米、大豆、棉花标准物质制备技术体系,研制生产一批有证标准物质,为转基因重大专项成果产业化和安全评价、政府监管、监测检测提供物质保障。

  (51)课题12-4.农业生态风险监测与控制技术

  以商业化应用和即将商业化的转基因抗虫棉花、抗虫玉米、抗除草剂大豆等为重点,研究建立转基因生物农业生态风险监测与控制技术体系;跟踪监测转基因生物商业化应用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保障专项研发的转基因生物农业生态安全。

  (52)课题12-5.自然生态风险监测与控制技术

  研究、整合和验证”十二五”期间研发的转基因作物安全监测技术和方法,形成系统的转基因生物自然生态风险监测技术标准或规范;发展新性状转基因产品的自然生态风险监测和安全控制技术体系;建立具有产业化前景的抗虫玉米、抗旱小麦、抗除草剂大豆、高品质转基因奶牛等新品系的自然生态风险监测技术、方法和标准,为重大产品产业化的自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