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晓春:带领团队研发出“农民的育种加速器”
时间:2025-06-20 15:22:10 来源:农民文摘 作者: 字号:【

  济南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教授秦晓春及其团队一直致力于“光合作用与高光效农业”研究。近日,在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矢志创新发展 建设科技强省”科技人才系列记者见面会上,秦晓春讲述了她的科技创新故事。

  秦晓春介绍,在助力山东农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团队的研究成果主要有两大应用。

  第一,精准补光技术的应用。自2017年起,他们与小麦育种企业合作,将补光技术应用于小麦加代育种。通过在冬季温室或培养室内,按需补充特定强度、特定颜色的光,并配合适宜温度,成功实现了小麦3个月完成全生育期。在北方气候下,大田通常一年只能种植一季冬小麦,但合作企业(如淄博禾丰种业)利用这项技术,实现了“一年三代”的快速育种。由于成本增加不高且操作简便,农民也能轻松掌握,被称为“农民的育种加速器”。

  第二,高光效小麦育种的推广。植物95%的生物量来自光合作用,因此提高光能利用率是增产的关键。他们与育种企业联合成立了高光效循环农业科学院,从小麦的株型、叶片性状、色素含量以及冠层光分布等多个维度,综合评价其光合能力,筛选高产品种。目前,合作企业已创制小麦种质1500多份,育成品系5000多个,其中国审品种12个、省审品种32个。

  此外,他们还有一些储备技术,比如发现了一些能高效利用远红光的植物,并解析了它们的特殊捕光结构。未来,如果能将这种红外光捕获能力转移到作物上,就能拓宽作物对太阳光谱的利用范围,提升产量。

  “其实,像大家熟悉的大豆玉米复合种植等模式,也体现了高光效农业的理念。接下来,我们团队将重点研究如何优化作物的捕光能力、拓展光谱利用范围,对此我们充满信心。”秦晓春说。

  谈及青年科技工作者如何戒掉浮躁心态、坐住坐稳“冷板凳”、扎扎实实开展科学研究,秦晓春结合亲身经历给出了建议:一是要明确科研的本质。二是课题选择要慎重。三是营造良好环境。四是保持定力。

  (范俐鑫)

  摘自《济南日报》

责任编辑:霍然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