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赋能传统养牛业小记
时间:2025-06-20 15:29:14 来源:农民文摘 作者: 字号:【

  昔日牧野牛养漫,今朝智慧牧场焕新颜。当传统养牛业插上新质生产力的翅膀,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来到新疆天莱农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莱集团”)一探究竟。

  在办公区的一角,信息部负责人李同杰说:“瞧,就坐在这儿,我就能知道有多少头牛,每头牛的信息都一清二楚,这就是‘云端牧牛’吧。这得益于数字化设备和系统的应用。”

  一辆上料车前往圈舍,看到牛儿们悠然上前,有的佩戴着智能耳环,有的则挂着智能项圈。牛儿佩戴的“首饰”——耳标、项圈里有芯片,每一头牛都有编号,是可云端放牛的关键。负责育种的玉苏普江·阿德艾尼随机找了一头牛,点击登录企业养殖APP,输入牛的编号。就那么一下,牛的疾病预防、入场时间、各阶段体重、体温等信息全出来了。他说:“这些设备的应用为育种工作提供了便利,真的好用,有利于精准配种。”

  牛儿还享有的专属美食厨房,员工们亲切地将其称为“中央厨房”。这里的牛儿都有营养师,会根据需求、生长阶段精准配餐。配餐使用的玉米、苜蓿等都是企业自己种植的。饲料搅拌机前的电子屏亮着红光。随着原材料的投入或饲料的输出,荧幕上的数据会实时更新。眼前这些设备的组合采用了公司研发并于今年推广的新型配套技术,能够实现一键式营养配单自动生产。

  每个圈舍内均配备了循环饮水槽,该设施不仅能自动蓄水,即使在冬季也不会结冰。此外,还设有减缓风速的挡风墙,以及牛儿们钟爱的“大方糖”,其中富含盐、钙、锌等多种矿物质,有效补充它们所需的微量元素。

  这里的牛不仅吃得好、喝得好,睡得也舒服。走进天莱集团养殖区的普通育肥场,副场长魏奋强正在圈舍内查看牛儿的进食情况。魏奋强介绍了圈舍中的技术细节:“牛圈地面设计有轻微坡度,污水能通过重力自然流向集污区,便于清理,同时确保大部分区域保持干爽舒适,实现了养殖环境的干湿分离。”

  (毛卫华 库来西 彭 健 刘 超)

  摘自中国日报网

责任编辑:霍然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