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湖南省湘潭市的万利隆中央工厂,明亮通透的30万级空气净化标准的生产车间里,现代化的生产设备有序运转,身着无菌工作服的工人们穿梭其间,呈现出一派现代化食品工业的蓬勃景象。
这座占地数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工厂,正是湖南万利隆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韩广宁精心打造的“产业中枢”。从20世纪80年代湘潭街头的一间10多平方米小店,到如今3000多名员工,300多家自营门店,3个中央工厂,这位“面点哲学家”用破旧立新的胆魄,将“万利隆”锻造成湖南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面团里的几何美学
20世纪90年代,当烘焙业还停留在作坊式生产时,这位民营企业家已展现出超前眼光,开始朝着树立行业好标准不断努力。
“好标准”的建立也有了好回报。1995年,万利隆烘焙迎来了飞速发展时期,湘潭湘乡店、怀化店、常德店等分店陆续开张,足迹慢慢遍布湖南省各市州,并延伸至江西省,重庆市。
“现代人的生活很简单,不是吃饱,而是怎样吃好。”在把蛋糕、面包做到了湖南“顶流”后,韩广宁却开始思考更具挑战的命题:如何让包子馒头这类“日出而作”的早点,蜕变为全天候的国民美食?
2017年福星路上开张的首家包子铺,用现蒸现卖的氤氲热气给出答案。面对“包子能有什么技术含量”的质疑,他笑着拈起面皮:“面剂克重、馅料配比等都有大学问,标准化才是传统美食工业化的活力源泉。”
这份执着催生了占地数万平方米的中央工厂革命。面对“重资产拖累”的质疑声,韩广宁用科技赋能回应:中央工厂能够促使全产业链整合,既能保障食品安全与供应稳定,又能推动产品升级与就业增长。
研发、生产、检测、仓储、配送……在万利隆的中央工厂里,由专业品控团队打造食品安全控制体系,是国家食品工厂SC认证生产单位;原料采购环节,严格筛选优质供应商,确保每一份食材都安全可靠;生产加工过程,对每一道工序进行精细把控,严格遵循标准化流程。
为了让产品在最佳状态下送达消费者手中,万利隆在湘潭、怀化、常德均建立了中央工厂,确保2.5小时内能够覆盖全湖南,高效配送。
得益于中央工厂的加持,万利隆实现了从传统手工制作到现代化、数字化生产经营的转型,产品畅销湖南、贵州两地26个城市,成为湖南省烘焙行业的领军企业。
人与机器的温度协奏
当企业把员工视为有机生命体而非生产元素,获得的财富是巨大的。“员工们维系着企业每一天的运转。万利隆的每一大步,都源于他们的每一小步。”韩广宁说,正是看到了每一名员工的重要性,万利隆积极构建完善的培训体系和激励体系,引导员工建功立业,从一技傍身到复合型人才,让每一位员工都能在各自岗位上发光。
从生产技术培训、店面管理培训,到店长培训、服务员培训,万利隆全年为员工滚动开设培训课程,知识养分在源源不断输送,员工的创新潜力也在不断激发。
慢火烘焙百年滋味
走进位于建设路口的万利隆·烘焙工坊,空气里浮动着现烤面包的麦香与咖啡的醇厚。透明操作间里,烘焙师正为蛋糕裱花装点。这间年轻化的烘焙体验馆,正以第六代门店的姿态,书写着37岁老字号的“进化论”。
“食品行业没有捷径,慢即是快。”韩广宁的“慢功夫”,是带着温度的“长期主义”。300余家门店坚持现烤现卖,即便在预制菜风口中也未改初心。
而“快”的哲学,则在研发实验室里加速裂变。在万利隆的“创新地图”上,由十几人组成的研发团队,不断地拓展味觉边疆,每年带着湘味基因闯荡世界,探寻原料革命,与顶尖团队技艺碰撞,拆解自动化设备的“工业美学”,每一次技术过招都是灵感迸发的契机。这家老字号正用全球视野重新定义“传统”——既让传统手艺有了科技注脚,更让湖南味道站上了世界味蕾的舞台。
这种辩证法则同样塑造着万利隆的销售“王国”。线上,万利隆紧跟互联网发展浪潮,搭建起便捷高效的电商平台,消费者只需动动手指,轻点手机屏幕,便能在琳琅满目的商品中轻松下单选购心仪的产品。线下,300余家门店化身“城市味觉坐标”,以热情周到的服务迎接每一位顾客,让顾客踏入店内的瞬间便能感受到家一般的温馨与自在。
这种“慢即是快”的智慧,正让这家湘潭本土民营企业在百年老店的征程上,踏出愈发坚实的足印。
(王兴夏 杨莉莎)
摘自红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