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80后”新农人的杰出代表,杨建辉是山东省潍坊昌邑市农业创新发展的先锋。他将全套电子化结算应用到市场结算、将水肥一体化应用到生姜种植、将大姜“品牌化”,用自己的行动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树立了一个生动案例。
为家乡大姜“逆”行,开启创业之路
数年前,杨建辉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毕业,拥有计算机和金融双学位,也曾是西部大开发第一批乌鲁木齐电信机房的高级工程师,但他还是回到了让他魂牵梦绕的这片土地上。
当看到乡亲们的大姜滞销时,他果断投身农业。这个决定在当时并不被家人理解,尤其是父母。杨建辉坚信自己的知识能为家乡农业带来改变。面对亲戚朋友的苦口婆心,他经过反复思考,还是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返乡创业。
经过多年不断地摸索,杨建辉的大姜批发市场先后与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农批市场建立了合作。杨建辉考虑到“品牌化”可以带来的竞争优势,比如认知度和美誉度高、差异化大,以昌邑生姜的发源地注册了品牌生姜——“南逄大姜”。随后,“南逄大姜”的名声越来越响亮。
随着口碑打响,销售额增加,杨建辉开始考虑学以致用——将计算机知识迁移到农产品结算上面。他打造了全套电子化结算系统替代人工系统,节省人力的同时也形成数据分析支撑。
电子化结算为大姜交易注入新活力
计算机知识与农产品结算的综合应用开始结出硕果。
2015年,经过潜心研究和拜访相关行业的专家,杨建辉将全套电子化结算系统投到大姜批发市场。运来的产品需要经过进门、清洗、过磅、实时结算四个步骤才算交易完成。其中电子化程度最高的就是过磅和结算两个步骤。当货物需要过磅时,购买方需要刷信息卡再称量,杨建辉也考虑到防舞弊的重要性,磅前磅后各有一个摄像头,保证了货真价实。称量完毕,相应的过磅费由购买方账户直接打到市场账户,货物价款也由购买方账户打到对应农户账户,实现实时结算。
生姜交易市场于2002年开始筹建,专业做生姜批发。2016年,为推动市场转型升级,公司投入了1.28亿元,新建了更加智能的大姜批发交易市场。目前市场有40台洗姜机,去年销售生姜达20万吨,客户来自全国30个省份。
杨建辉在大姜交易市场旁边设立了大姜种植基地,运用水肥一体化等科学技术进行管理,精准施肥。原本浇一亩地可能需要两个工人,现在十亩地可能只需一个工人,而且能精准施肥浇水,提高了生姜品质。来来往往进行大姜交易的农户可以直观看到大姜的生长情况,杨建辉也将相关技术和种植技巧无偿提供给周围农户。
从地头田间,走向深加工
昌邑大姜品质优良,纤维少、汁多、鲜辣度适中,是高端客户的青睐之选。杨建辉一边进行昌邑大姜的生活应用研究与品牌开发,一边进行大姜合作社及批发市场经营管理,一边精心经营着大姜种植基地,将其作为高品质生姜推广以及与科研院所合作的重要平台。
头雁领航,群雁齐飞。昌邑大姜种植实现了田间的大幅度增产丰收,不仅在国内市场畅销,还实现了“买全国卖全国”,周边地区的姜种和种植技术多是从昌邑推广出去的。
如何能进一步实现深加工?杨建辉的公司一方面继续运作成熟的市场,另一方面重点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昌邑大姜尤其适合做调料和加工品,女性用姜和花椒煮水泡脚可缓解痛经。”杨建辉介绍说,他们与山东大学、青岛大学等合作,研发姜脯、姜黄素、姜辣素、生姜蛋白酶、姜枣红糖茶等深加工产品。
“南逄大姜”成为耀眼的明星品牌
作为从计算机行业勇敢跨界而来的新农人,老农人对他的指引与帮助成了关键因素。老农人耐心地向杨建辉讲述着生姜种植的每一个细节,从选种时对生姜品种特性,到育苗时的温度、湿度控制。通过言传身教,将自己多年积累的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杨建辉。
杨建辉结合老农人的经验,积极推广节水灌溉技术。通过精确的计算和智能化的控制系统,让每一滴水都能发挥最大的作用,在保证生姜生长需求的同时,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在施肥环节,他引入减肥增效技术,利用科学的养分分析和精准的配方施肥方案,减少化肥的使用量,提高肥料的利用率,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还保证了生姜的品质更上一层楼。
“南逄乡,作为昌邑生姜的发源地,赋予了这个品牌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地域价值。”杨建辉介绍,自2006年品牌注册以来,“南逄大姜”在绿博会、农交会等各类展会上连续获奖,这一系列成就的背后,是新农人和老农人携手共进的成果,也是传统经验与现代科技完美结合的体现。
(王绪松 胡 伟 王 越 张 苗)
摘自“潍坊融媒”百家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