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是连接人体所有器官的一个大型网络,各细胞、组织都依赖“血液循环”获取营养物质,代谢废物。
专家表示,血液循环不良的早期迹象不明显,但当小血管堵塞较多,超出人体代偿能力时,会出现明显循环障碍,具体表现为:
手脚冰凉、麻木。血液循环不佳时身体会优先保障内脏器官的需求供应,四肢等部位就容易率先出现异常信号,比如:手脚温度比身体其他部位的温度更低;久坐时脚趾灼痛;行走后大腿、小腿或臀部疼痛,休息后疼痛消失等。
头晕。当体循环不良影响到大脑的血液供应时,可能出现头晕、眼花、注意力不集中、面色苍白、乏力等症状。
气短。肺内气体交换,需要通过血液循环来保证,如果心脏不能将动脉血及时有效地泵出,就会造成胸闷、气短、憋喘等情况。
脚趾毛发脱落。当末梢血液循环变差,脚部毛发的血供就会减少,毛发变薄、脱落。而且,下肢血液循环变差导致的腿部肿胀,也会加重脚部毛发脱落。
下肢水肿。心功能不全会导致全身血液循环不良,出现下肢水肿、小腿皮肤发炎等表现,严重者腿部皮肤还会发红、瘙痒、感染等。
消化能力下降。胃肠道血液循环差,会导致食欲下降、早饱、腹胀等,还可能出现便秘或营养不良。
专家提醒,改善血液循环,先要做好这几件事。一是加强营养。营养不良会严重影响血液循环,日常既不能暴饮暴食,也不能厌食偏食。每天尽量保证一斤蔬菜半斤水果、水产类食物和畜禽肉类各40~75克、1个鸡蛋、1杯300毫升的奶、5个麻将块大小的豆腐。二是控好血糖水平。高血糖对血管的伤害是全身性的,可导致血管内皮损伤。控糖可以将部分精制米面换成粗粮,如薯类、玉米、山药、糙米等。将运动坚持下去。三是合理锻炼可扩张外周血管,增加血氧含量。中医也强调“动则生气”,适度活动气血才能“跑”起来。四是尽量让自己开心。压力大、长期紧张,可导致内分泌调节机制失常,导致末端血液循环变差,出现头晕、手脚冰凉等问题。调整情绪可以试试:深呼吸、冥想,或者做一些能出汗的运动;听音乐、唱歌、按摩等。
摘自“新华社”微信公众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