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那些事之误区篇
时间:2025-05-21 09:10:38 来源:农民文摘 作者: 字号:【

  由于现代生物学知识专业性很强,导致部分公众因为不了解而对“转基因食品”产生了误解。比如有些公众误以为吃转基因食品会改变自己的基因,甚至有些人轻信转基因食品会让人“断子绝孙”的谣言。实际上,只要了解什么是转基因技术,以及转基因生物的研发过程和生物安全监管过程,公众的绝大部分顾虑和误解都可以消除。然而倾听科学的声音,是一件需要耐心和理性的事情,也需要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储备。相信随着转基因技术的科学普及,更多的人能够对转基因有更为客观全面的认识。

  吃转基因食品会改变人的基因吗?

  吃转基因食品不会改变人的基因。

  绝大多数食物都来自动物、植物、真菌等生物。除病毒外的所有的生物体都由细胞组成,细胞内都含有基因。因此不论是转基因食品还是非转基因食品,都含有大量的基因。

  在转基因食品出现之前,从没有人担心会因进食了食物中的基因以及基因碎片,而被“转基因”。实际上,人体的消化系统并不具备识别出转基因食品中额外的外源基因的能力,并据此对被转入的基因加以区别对待。所以,无论是转基因食品还是非转基因食品,人体的消化系统对其中的基因一律平等对待。食品进入人体后,会在消化系统的作用下,一步步地被分解成小分子。食物中的基因序列会被拆分开,而不会以完整基因的形式进入人体组织发挥遗传功能,更不会使人类自身的基因组成受到影响。简单来说,人类吃了上千年的猪肉和大米,体内也没有转入猪肉和大米的基因。

  转基因食品会致癌吗?

  食用转基因食品不会致癌。

  “转基因食品致癌”的谣言源于2012年法国某大学研究人员塞拉利尼发表的一篇文章,文章声称用转基因耐除草剂玉米喂养的大白鼠易患癌症。由于实验不严谨,缺乏科学性,这个实验已被欧洲食品安全局、德国联邦风险评估研究所、法国生物技术高等理事会等国际生物学界权威机构和众多科学家所否定。相关学术杂志也对这篇文章进行了撤稿。

  针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很多国际上的专业机构已经给出了权威的科学结论,即通过生物安全评价,获得批准上市的转基因产品是安全的。转基因作物自大规模商业化应用以来,近30年间累计种植面积已达400亿亩以上,从生产和消费的实际情况来看,至今未发生一例被证实的转基因食品安全事件。

  紫薯、圣女果、彩椒是转基因食品吗?

  紫薯、圣女果、彩椒都不是转基因食品。

  国内市场上所有的紫薯、圣女果、彩椒都不是转基因品种,而是自然演变和人工选择产生的品种。人类长期对野生作物进行栽培、驯化,形成了种类丰富的农作物。

  目前我国的转基因产品分为以下两类:一类是由我国生产的转基因抗虫棉和转基因抗病毒番木瓜,目前国内上市销售的番木瓜绝大多数都是转基因产品;另一类是从国外进口用作加工原料的转基因大豆、玉米、油菜、甜菜和棉花。

  转基因玉米会导致母猪流产和老鼠减少吗?

  转基因玉米不会导致母猪流产和老鼠减产。

  2010年9月21日《国际先驱导报》的一篇报道称,山西、吉林等地区因为种植“先玉335”玉米,导致出现母猪流产、老鼠减少等异常现象。这是一则彻头彻尾的谣言。

  2010年9月21日,杜邦公司就发布声明,“先玉335”玉米不是转基因玉米。山西省农业厅(现称“山西省农业农村厅”)也表示,报道所称动物异常现象与实际调查情况不符。科技部、农业部(现称“农业农村部”)组织了多部门、不同专业领域的专家组成调查组到实地考察。据调查,“先玉335”玉米不是转基因玉米,在山西、吉林等地也没有种植转基因玉米,老鼠减少现象与转基因无关,而是与政府防治、天敌数量增加、粮仓水泥地增多等有关。此外,经与当地农民核实,母猪流产的报道与实际情况不符,属虚假报道,更与转基因无关。《新京报》把《国际先驱导报》的这篇报道评为“2010年十大科学谣言”之一。

  “先玉335”玉米是2000年以PH6WC为母本,PH4CV为父本选育而成的玉米品种。其中,PH6WC由PH01N×PH09B杂交组合选育而来,来源于Reid种群;PH4CV由PH7V0×PHBE2杂交组合选育而来,来源于Lancaster种群,均为非转基因玉米品种。“先玉335”玉米于2004年[国审玉2004017号(夏播)]和2006年[国审玉2006026(春播)]通过国家品种审定。

  转基因违背了自然规律吗?

  转基因技术不是对自然规律的违背。

  有些人认为转基因违背自然规律,可能是基于两种错误的理解。一种是基因是不能跨物种移动的,另一种是跨越物种的基因转移是不能自然发生的,是对生物的人为强迫。

  其实,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着基因的跨物种水平传递,甘薯就是天然的转基因产物。根据2015年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一项研究,农杆菌的基因存在于世界各地的291个甘薯品种中,并和甘薯获得巨大的块状根有关。也就是说,正是因为农杆菌基因的加入,才让甘薯的根部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成了现在人们所熟知的样子。

  因此,转基因技术是效仿这种自然界早已有之的基因转移方式,并非违背自然规律。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将其他物种的基因为我所用,也是生物的“进化智慧”之一。

  转基因农作物对增产没有任何作用吗?

  转基因农作物是有增产效果的。

  尽管提高产量并不是种植转基因抗虫作物和转基因耐除草剂作物的直接目标,但由于害虫的减少以及田间杂草的清除,减少了产量损失,客观上起到了增产的作用。此外,新型的转基因作物也在聚焦于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提升等特性。

  多种因素都能影响作物的产量。转基因抗虫作物和转基因耐除草剂作物可以减少害虫和杂草的为害,并加速低耕和免耕栽培技术的推广,这实际上可以提高产量。巴西、阿根廷种植转基因大豆后产量大幅度提高;引进种植转基因抗虫棉花后,印度从棉花进口国变成了棉花出口国;在种植转基因抗虫玉米后,南非的玉米产量翻了一番,从进口国变成了出口国。

  转基因农作物对周边环境有影响吗?会导致“超级害虫”“超级杂草”的产生吗?

  转基因农作物不会导致“超级害虫”“超级杂草”的产生。

  总体来说,种植转基因农作物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是正面的。

  采取适当的环境保护措施后,不会导致“超级害虫”以及“超级杂草”的出现。实际上,转基因生物的安全评价非常严格,不仅涵盖公众关心的若干项目,还包括很多公众没有想到的评价内容。环境安全评价其实是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转基因作物商业化推广应用之前,要进行长期而严格的环境影响评估,包括生存竞争力测试、遗传物质转移到野生亲缘种的可能性评估以及遗传物质转移到其他物种的可能性评估等。

  转基因抗虫作物的效果类似于杀虫剂。有些人担心,如同长期使用同一种杀虫剂一样,害虫会因长期种植转基因抗虫作物而逐渐适应并产生抗性。针对这些顾虑,科学家们早已预想到并给出了对应的解决方案,通过在转基因抗虫作物周围种植一定数量的非转基因作物,从而防止或延缓害虫抗性的产生。美国和加拿大的转基因作物种植经验表明,按适当比例在相邻的田地里间隔地种植转基因抗虫作物和同种非转基因作物,将非转基因作物作为害虫的“庇护所”,给害虫以生存的缓冲空间,可以有效减少抗性害虫种群的出现。

  转基因耐除草剂作物不会变成无法控制的“超级杂草”,当前研发的转基因耐除草剂作物一般只对1种或2种专门的除草剂具备耐受能力,对其他除草剂则没有抵抗力。事实上,农业中并没有“超级杂草”这个术语,这个词来源于1995年在加拿大油菜田里发现的一个可以抵抗1~3种除草剂的油菜,当时人们将其称为“超级杂草”。但是,当喷施第4种除草剂2,4-D(2,4-二氯苯氧乙酸)后,这个油菜就被杀死了。截至目前,没有证据表明存在“超级杂草”。

  (中国农学会组编)

  摘自《转基因那些事》

责任编辑:霍然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