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里的年味
时间:2025-03-14 15:03:06 来源:农民文摘 作者: 字号:【

  春节前后,人们剪窗花、赏花灯、贴年画、吃年席……这些传统年俗不仅凝聚着民族特色与智慧,也承载着人们的文化记忆和新年愿望。

  “四四席”吃出齐风鲁韵

  新年伊始,位于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的熙临居·博山菜馆内食客熙熙攘攘,明档厨房里的豆腐箱、硬炸肉等菜品格外诱人,种类丰富的年货礼盒也成为热销品。

  近年来,博山多家餐饮企业推出“四四席”年夜饭体验或年夜饭套餐礼包,让市民体验“四四席”食俗,或根据材料包动手制作非遗美食,感受年味的升腾。

  “四四席”食俗是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也是博山地域文化在饮食方面的生动体现。1919年,博山聚乐村饭庄在过去“三台席”的基础上改进宴席形制,形成包括四冷盘、四行件、四大件、四饭菜的“四四席”,对当地宴饮习俗产生了很大影响,相关礼仪传承至今。比如,讲究寓意,婚宴均有“八宝饭”,寿宴要上“四喜丸子”,家宴则上“全家福”;讲究程序,先上头菜(第一大件),头菜若为海参即海参席,在第一大件之后上第一行件,整席菜品再依次穿插上桌。其菜品如豆腐箱、糖醋鲤鱼、爆炒腰花、酥炸小公鸡都很具代表性。

  博山区饮食行业协会会长崔凯介绍,近年来,为适应更多消费者的个性化、品质化需求,博山菜在传承菜的基础上推出系列创新菜,如改变肉馅食材做出的“清淡版”豆腐箱、在传统博山酥锅基础上衍化出的古法蒸梭鱼,都很受年轻人喜爱。

  宫灯照亮岸底村的新年

  春节临近,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岸底村村委会大院内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村民制作道具、排练节目,为即将在农历正月初十开展的“岸底耍十支”做准备。

  “‘耍十支’又叫十支耍灯、耍红火,是在本地传承了上百年的传统民俗活动,包含舞龙舞狮、跑旱船、扭秧歌以及村民自编自演的节目等。”岸底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元元介绍,在岸底村的春节习俗里,各色宫灯占有主导地位,家家户户不仅要在大门、屋檐上悬挂宫灯,“岸底耍十支”演出中也处处可见宫灯的光影。

  相传清乾隆年间,村里的一名武状元从京城带回两个宫灯,心灵手巧的村民利用植物秸秆和麻纸仿制形成了岸底村宫灯,深受村民喜爱,此后这一工艺便延续下来。

  在传承宫灯制作技艺的基础上,岸底村也结合现代技术和审美进行创新。“以优质木头取代植物秸秆结构,用绡布丝绸取代普通色纸,使其更结实耐用。宫灯上的剪纸图案和装饰也更加丰富,凸显美好寓意。”李元元说。

  剪出快乐 剪出红火

  在医巫闾山的满族村庄里,一张张精美的剪纸传递着人们对新春的期盼与祝福,连接着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

  医巫闾山又称北方镇山,地处辽宁省西部,位于锦州“辽西走廊”东端。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地位,使多元文化在此交流汇聚。其中,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医巫闾山满族剪纸在此世代相承、延续至今,被誉为满族文化的“活化石”。

  医巫闾山满族剪纸的图案粗犷豪放、生动形象,涉及婚丧嫁娶、衣食住行、祭祀娱乐、农耕劳作等生活场景,记录了满族的民俗风情和人文历史,体现了近代中原农耕文化与医巫闾山山林文化的融合,已成为当地人民在春节等传统节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剪纸屋里,医巫闾山满族剪纸第四代传承人张波和他的女儿——第五代传承人张瀚文近来格外忙碌。他们以“蛇盘兔”为主题设计了多款新年剪纸作品,寓意福气满满、生活富裕。

  张波说:“希望通过剪纸作品把团圆、幸福的祝愿送到千家万户,同时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到剪纸的传承中。”

  年画祝福与世界共享

  手法娴熟,精雕细琢,从刻版到印制,每一步都尽显匠心……在浙江省金华市木版年画博物馆内,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黄根法为制作一批木版年画正忙得脚不沾地。

  “春节年画中包含着吉祥寓意和美好祝福,这种文化记忆刻在了华人基因里,国外友人也非常喜欢年画艺术。”金华市木版年画博物馆馆长黄晨说。

  年画是年的象征,其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使它成为反映中国民间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金华木版年画形成于宋代,鼎盛于明清,不仅是宋代以来江浙一带吉祥文化创作与雕版套色印刷相结合的非遗技艺,也是对传统民间造型艺术等宋韵美学的延续。

  经过一代代年画艺人近千年的传承发展,金华木版年画形成了其独特艺术特征——画面追求线条,刻讲究刀味,印讲究配色,塑造的年画人物形象细腻、委婉、和颜悦色。“春节前,我们不仅收到国内北京、上海、杭州等地的年画订单,还收到了日本、泰国、菲律宾等国家的近万份订单。”黄晨说。

  (孙丛丛 朱 萌 葛 鑫 周传人)

  摘自《中国文化报》

责任编辑:霍然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