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常出没在何处?——从文物看古代日常生活中的“蛇”文化
时间:2025-03-14 15:02:36 来源:农民文摘 作者: 字号:【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蛇是灵动、智慧、生命力的象征,是古人关注的对象之一,产生了涉及民俗、宗教、文学、艺术等诸多领域的文献、文物、遗址遗迹。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蛇年生肖文物展上,115件(套)与“蛇”及春节传统习俗相关的馆藏文物展现了古人与蛇的有趣互动。

  《说文解字·巴部》载:“巴,虫也,或曰食象蛇,象形。”历史上,巴人由多支族群构成,在与动物的关系中,以蛇和白虎最有代表性,如《山海经》中出现的“巴蛇食象”等。“在古代巴人用的器物中,蛇形象一部分出现在带钩上。这也体现了巴人对蛇的崇拜。”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研究馆员杜芝明说。带钩,就是古人所系腰带的挂钩。杜芝明介绍,目前墓葬出土的巴人带钩中,很多都是蛇形带钩,可以反映巴人对蛇的崇拜。此外,蛇纹是土家族“西兰卡普”被盖的主要纹饰之一,也反映了巴人崇拜蛇的传统。

  在春秋战国时期,蟠虺纹经常出现在铜缶等器皿上。虺是古书上的一种毒蛇。蟠虺纹,以蟠屈的小蛇的形象构成几何图形,其特点是繁缛细密,风格华丽神秘。

  古人不仅将蛇纹放在配饰、器皿上,也创造出了全新的蛇的形象,人首蛇身就是其中之一,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人首蛇身形象在史前的陶器纹饰中已出现,商周时期人首蛇身图像更加明确。而后,汉代大量出现了人首蛇身的伏羲女娲形象。“人首蛇身伏羲女娲形象,既是人蛇强大力量合一的象征,也是生殖崇拜的反映。表现出人们对多子多福、人丁兴旺的美好祈愿。”杜芝明说。

  在人类与自然的互动中,蛇一直是让人畏惧的动物。而在中国,“蛇”却慢慢变成了守护神的组成部分之一。“四灵”系统中龟蛇合一构成的玄武,就是北方的守护神。为什么是龟和蛇的组合呢?杜芝明介绍说,目前有一种解释是,龟和蛇是两个部落的图腾,部落融合后,就变成了龟蛇合一的图腾。“龟蛇合一的形象,被视为长寿、稳定和智慧的象征。”杜芝明说。

  (于晓苏)

  摘自新华网

责任编辑:霍然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