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牛的耳标中植入一块生物芯片,芯片就能全程记录它的成长过程,每头牛从出生到被端上餐桌只需一个二维码就能对牛的一生进行整体溯源。甘肃省甘南州运用现代化信息手段,搭建甘南智慧牧场大数据管理平台,带领农牧民群众走出一条智慧“牛”路。在碌曲李恰如生态养殖示范基地,成群的牦牛悠闲觅食,屋内,智慧畜牧大数据管理平台上不断滚动着各项数据,基地动态一目了然。
据碌曲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局长李世忠介绍,李恰如生态养殖示范基地的每一头牦牛都佩戴了“电子耳标”。电子耳标与智慧畜牧大数据管理平台精准对接,是牦牛的电子‘身份证’,可自动采集每一头牦牛运动轨迹、基本信息、成长档案、免疫记录等具体数据,通过智慧化管理体系,从源头把控好牦牛肉品质,将口感最好的牦牛肉输出到市场。
由中国电信甘南分公司承建的甘南州牦牛高质量发展大数据管理平台,运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按照“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跟踪、责任可追究、产品可召回、质量有保障”的总体要求,建立防伪溯源信息管理平台及农畜产品溯源体系,打造从草场到车间到餐桌的“甘南产品”追溯公共品牌。
智慧牧场的智能化管理手段不仅为养牛业可持续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也为其带来效益提升。甘肃安多清真绿色食品有限公司合作店店长德毛草说:“传统牧业的牛羊整头或者进行简单的分割销售,进不了高端市场,通过智慧牧业采集梳理跟踪各环节信息,实现全流程溯源,牛羊肉产品的附加值自然就提高了。”
牧民切洋加措感叹道:“现在好了,我们的牛戴上智能耳标后,我们不需要跑着找买主,只需要把牛养好,等买主给我们打电话,把牛交出去就行了。而且他们给我们的价格比我们交易市场的价格高,这样一年下来我们多卖几头牛,能大大提高我们的收入。”
目前,甘南州327万多头只藏羊、牦牛佩戴上了电子耳标。通过掌握牦牛成长到销售全链条的动态信息,实现信息可查询、源头可追溯,为牦牛养殖注入强大的智能动力,推动牦牛养殖由传统的“经验养殖”向信息化“精细养殖”转变。
(陈春兰 赵 竟 杨淑蓉)
摘自中国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