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农业文化遗产的当代传承人
时间:2024-11-06 08:43:44 来源:农民文摘 作者:梁 伟 字号:【

  作为中国首个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的当代传承人,浙江青田愚公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冠洪十余年如一日,坚持投身于稻鱼共生有机循环农业、青田田鱼原种保护、繁育和推广工作,带动周边农民共同致富。

  2022年,徐冠洪荣获“大国农匠”全国农民技能大赛一等奖。同年,他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大会上向全世界介绍了青田稻鱼共生系统在当今时代的传承和发扬;去年,他作为农民代表,成为杭州亚运会的火炬手;2024年2月,他获得“2023年度三农人物提名奖”。

  还是想念家乡的田鱼

  1971年,徐冠洪出生于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他在乡村的田间地头长大,“对农业有着深厚的情怀,尤其是对我们的田鱼尤为喜爱”。

  在徐冠洪的记忆中,田鱼就是世界上最美味的食物。徐冠洪从丽水师范专科学校物理系毕业后,回到青田华侨中学担任物理老师。

  周围越来越多的人去国外工作,自己的学生也是一批批奔赴国外。家人也开始鼓动徐冠洪去国外“淘金”。2002年,徐冠洪辞职,远赴法国。“辞职的时候,特别痛苦,对于未来也很忐忑,有些迷茫。”

  2005年,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首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成为我国第一个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听闻这个消息,徐冠洪决定回国,即使不能从事相关产业,但至少还能时时品尝美味的田鱼。对于家乡的味道,徐冠洪很是思念。

  田园开办生态农场

  2006年,徐冠洪回国创办青田香溢物业公司,经营得顺风顺水,但他终究忘不了儿时美好回忆——生态稻鱼共生模式,他决定开办一个生态农场。

  2011年,徐冠洪租赁50亩闲置土地,创办“愚公生态农场”,开始从事稻鱼产业。他在采用稻鱼共生系统的基础上,建立稻鱼共生有机循环种植养殖模式。他心里明白,要做到稻鱼双丰收,关键就是要尽快学会稻鱼共生技术要领与掌握当地田鱼鱼种的繁育本领。于是,他潜下心来向种植养殖专业技术书籍杂志学习,虚心向农业技术专家和周围的农民学习。

  熟悉徐冠洪的人都知道,他有时候特别“轴”。就像做农业一样,他坚持不洒农药,坚持不施化学肥料,任何人劝说都没用。徐冠洪说,这是自己做农业的初衷,也是自己的底线。这个“两不”原则,也让他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农场前三年的经营都受到了损失。

  “走别人没走过的路,总要付出一些代价,想要‘两不’,稻和鱼的产量就注定不会高。”极力追求生态种稻养鱼的徐冠洪,面对困境依旧选择坚定走下去。他建立一系列对比实验区,用来测试怎样种稻养鱼效益更好。经过不断实验、尝试,渐渐地,徐冠洪掌握了鱼与稻之间巧妙平衡的田间管理技术,逐渐形成一套成熟的稻田养鱼高产技术。一时间,徐冠洪看见了曙光,对于未来也充满了信心。

  2016年10月,台风“鲶鱼”来袭,下了整整两天暴雨,整个农场被冲毁,基础设施、田埂被冲垮,鱼儿全部跑光,仅仅这一次台风,损失就达100多万元。徐冠洪说:“当时彻底绝望,感觉自己所有的努力全部付诸东流。内心一直在斗争,我倘若现在放弃,这些年的辛苦就白费了。我现在有技术,有经验,无非就是加强对自然灾害的防护,所以必须坚持下去。”

  此后,徐冠洪重建了基础设施,加强了对自然灾害的防护,同时,还建设了田鱼育苗池、孵化池、检测重建室等,并与浙江大学、上海海洋大学等院校合作,坚持推广和应用GT/T19630-2011有机产品质量要求进行生产,从农业生产管理、生态环境控制等环节严格把关,采用稻鱼共生种植养殖组合优化技术等措施,达到增产、增效、优质、有机的目标。慢慢地,他的一亩田可产稻350公斤,田鱼150公斤,亩产轻松过万元。

  联农带农同走共富路

  在农场,徐冠洪设计建起一幢二层楼高的玻璃房,上面写着“青田稻鱼共生科技馆”“青田田鱼原种保护育苗基地”“共富工坊”,玻璃房内,排列着十个白色的大桶,这就是被徐冠洪称为田鱼种鱼的“产房”,每年清明节至端午节这段时间,工作人员都会把有孕的雌鱼和雄鱼按照1:2放养在白色的大桶中,再放入柳杉的枝条作为鱼巢,引进激流水,刺激亲鱼活跃追逐、产卵受精。而后把附着鱼籽的柳杉枝条,放进旁边特制的“孵化池”里,每天不断地淋水保湿。三到五天后,再把柳杉枝放到“水花培育区里”(徐冠洪称其为“月子中心”),让鱼子入水孵出鱼苗,这种鱼苗被当地村民称之为“鱼花”。每年,徐冠洪可为当地提供几千万尾水花。

  徐冠洪在青田田鱼原种保护育苗基地蓄养了10多个田鱼原种。这些年来,他只要听说哪个村里的田鱼原种好,就会登门收购采集。徐冠洪说:“我培育出的田鱼,一眼就能认得出来。”原来,普通的田鱼两侧都有一条侧鳞纹,从头到尾呈笔直一条线。但是徐冠洪偶然发现几条侧鳞纹分叉的亲鱼,如获至宝。于是,他将两条侧鳞纹从头到尾部有开叉的田鱼当鱼种,孵化出的水花鱼苗长大后,都有开叉,具有遗传的稳定性。从那以后,他专挑有开叉侧鳞纹的田鱼作鱼种,自然就能一眼辨认出来。

  近年来,徐冠洪先后在青田建立稻鱼共生有机循环生产示范基地120亩、青田田鱼原种保护与孵化育苗基地120亩、培育原种青田田鱼水花5000万尾以上,公司建有完善的青田田鱼原种池、育苗池、商品田鱼暂养池、青田稻鱼共生科技馆等基础配套设施。同时,结合青田实际,总结编写出适合青田山区的种植养殖技术规程,青田田鱼孵化与育苗技术规程,并进行示范推广,通过示范、培训、讲座等形式带动3000多户农民生产,带动农民户均增收4000元每年,增收总值1200万元以上,近三万人到基地参观学习,增加了周边农民的收入。

  徐冠洪明白,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他希望给自己增加收入的同时,还能带动周边更多的农民加入稻田养鱼产业。在青田县政府的牵线下,徐冠洪还参加了东西部合作帮扶工程,把青田田鱼“远嫁”到四川省古蔺县,为他们提供鱼苗,带去技术。

  徐冠洪一步一个脚印走到了今天,获得“农遗传承师”“侨乡农师”“侨乡精英”等众多荣誉。让他最激动的就是,能作为世界农民代表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大会主会场上发言。他说:“作为中国首个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当代传承人,我希望自己能把青田稻鱼共生的故事讲给全世界听。每天早上走进农场,看着长势喜人的稻苗,看着游来游去的田鱼,那就是我最幸福的事情。”

责任编辑:段伊鸣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