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辣酱干出大名堂
时间:2024-11-01 09:35:54 来源:农民文摘 作者: 字号:【

  每天凌晨三点起床,铲地,直到天黑,每年种二三百亩地的辣椒,制酱,是她的工作。

  谢文英是北大荒集团黑龙江八五五农场有限公司的一名职工,也是“英子蔬菜合作社”的负责人和“双创”致富带头人谢文英工作室的发起人。

  当年,几名北京知青返回八五五农场,在谢文英家做客。谢文英把自家平时吃的辣酱端上了饭桌,没想到知青们对桌上的鸡鸭鱼肉不感兴趣,反倒对辣酱情有独钟。

  “英子,你做的这个辣酱比超市卖的好吃多了,你可以靠这个手艺赚钱啊!”知青们告诉她,这种“绿色食品”在城市里火得不得了。在他们鼓励下,谢文英找了几个人制作辣酱。一个月做了40锅酱,4000多斤,卖了2万多元,净赚1万多元,这成为谢文英创业的第一桶金。

  手工小作坊,产量上不去;没有库房,辣酱只能在秋天制作;不放防腐剂,保鲜也成了难题。这些,使她的辣酱成了和水果一样的应季产品。

  在乡村振兴战略大背景下,八五五农场开始大力发展自营经济。乘着政策的东风,谢文英琢磨着扩大辣酱产业。

  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她找到了农场领导。农场党委非常支持,不仅给她划批厂房建筑用地,还帮助她协调银行贷款,并找来专业的人帮着做厂房设计。终于,谢文英筹集到1200万元,在农场工业园区建起了八五五英子蔬菜保鲜厂,拥有了800平方米的办公楼、700平方米的生产车间,并投资500万元采用意大利原装进口设备建成气调保鲜库。“这个保鲜库可以储存1000吨水果蔬菜,在当时是最好、最先进的。”同年,谢文英注册了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事业就这样一点点干起来。

  新型设备的引进,使辣酱的产量从一个月4000多斤增加到万斤以上,辣酱的保存也有了保障。然而,如何将这些辣酱卖出去呢?

  “愁有啥用?不懂咱就去学,就去问,找专业的人学着干专业的事儿!”谢文英到吉林、沈阳等地考察市场,农场领导也多次和她一起带货参加哈洽会展销,推介辣酱产品,寻求合作伙伴。

  2017年,谢文英与勃利伊鑫集团合作成立了黑龙江省鹏锦食品有限公司,对辣酱的生产设施进行了升级改造,实现生产的标准化规模化,并且成功地为“七哥辣酱”系列产品申请到QS认证标准。

  谢文英不断研发新品,紫苏酱、牛肉酱、鹿肉酱、山菜酱等,30余种口味的辣酱相继面世。目前,“七哥辣酱”系列产品畅销全国各地,供不应求。当初那个小小的创业梦一点一点开花结果了。

  谢文英又开始学习线上卖货和直播,产品线上线下多点开花,一时间,平民化的价格、妈妈的味道、时尚化的商品包装成了英子辣酱的标签,吸引了香港、深圳、马来西亚等众多客户,国内外客商签订辣酱购销合同500吨,销售额达到1000余万元。

  (王 彦)

  摘自《黑龙江日报》

  

  辣椒“住”大棚 收益“鼓”钱包

  45岁的韩国忠是吉林省德惠市同太乡林家村农民,多年来,他以种植露地辣椒为主,今年新建两栋日光大棚,让辣椒“住进”大棚里,为增产增收注入新动力。

  大棚里绿意浓浓,一株株辣椒秧长势喜人。韩国忠介绍,自己多年来一直种植辣椒等露地蔬菜,虽然效益稳定,但田间管理难度大,与棚膜种植相比收益有差距。今年3月中旬,他建起两栋日光大棚,4月末辣椒移栽完成,上市时间可能会略晚一些。韩国忠说:“两栋大棚共种植辣椒近9000株,面积约4亩。”

  韩国忠采用喷灌与滴灌相结合的湿度调节方式,生物菌肥料也可以通过滴灌带实现精准施放,直达作物根部,有效促进作物自然成熟。50厘米的植株间距,可为辣椒提供足够的生长空间。韩国忠表示,棚膜辣椒最主要的是没有病虫害,无需使用农药,绿色健康。他种植的辣椒品种产量高、口感好,很受市场欢迎,实行订单销售,可以一直销售到10月份,与露地辣椒相比,每亩可增收近两万元。

  (郭小宇)

  摘自《吉林农村报》

责任编辑:霍然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