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农村出现了一种新的职业:“新农人”。“新农人”为农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赋能乡村全面振兴与农业现代化。“新农人”在发展产业、增收致富上有何过人之处?来自湖南省岳阳县黄沙街镇三个村不同领域的三位“新农人”,通过他们的创业故事,领略新农村的可喜变化。
黄秀农耕园 黄建文
祖上劝农传佳话 后裔建园留乡愁
黄秀,本是清代御史,岳阳县人,受邀参与康熙皇帝千叟宴,上陈“劝课农桑”等6条主张,受皇家推崇,为后世资政和农耕发展留下了千古佳话。时光流转,岁月不断地推进,黄秀已成为这个地方的文化符号和印记,从人名慢慢就成了地名,如黄秀乡、黄秀村。
从荣家湾往南十公里,来到黄秀村。隔茂林,见修竹,占地2000亩的黄秀农耕文化园出现在眼前。这是一片汇聚了传统农耕智慧与田园风光的圣地。踏入其中,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纯朴而勤劳的年代。
园内道路两旁,各种农作物按照季节依次展现着它们的生机与活力。在农耕文化园的中心,有一个传统的农耕展览馆。馆内陈列着各种古老的农具,犁、耙、锄、镰……每一件都记录着农耕文明的历史与变迁。馆内还有详细的解说,帮助人们了解这些农具的使用方法以及它们在农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农耕文化园还设有体验区,人们可以在这里感受那份与土地亲密接触的快乐,也能学到许多关于农耕的知识,体验到劳动的艰辛与收获的喜悦。
据悉,黄秀的后人黄建文,因为深爱着这片土地,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决心盘活闲置的荒山。黄秀农耕文化园项目2014年3月启动,先后投入1.2亿元,建成集生态种养、游乐体验、研学旅行、商务接待、农业贸易为一体的生态农耕园,因为运作规范有活力,每年吸引游客达30万人次。
创业从来都不会一帆风顺,黄秀农耕文化园也不例外。
“做农业要有一种知难而进、坚韧向前的精神!”黄建文说,面对逆境,不可让暂时的困难摧毁了志气,不能被起伏的情绪蒙蔽了心智。一方面,黄建文将附近村庄招来的330名员工进行全方位技能培训积极争取项目的政策扶持,不断推出新产品,延展场地空间,拓展新的团建项目。
另一方面,任何时候农耕园的营销都不能“躺平”,通过线上线下全渠道广泛促销预售,满足游客的多层次需求。发展新特色农产品,夏季主打露营,引入更多增值服务,让游客喜欢来、留得住、玩得好、带得走。
为了更好地诠释农耕文明及其演变历史和内涵,黄建文不仅充当起了农耕园的“讲解员”,还结合自身创业经历、行业发展现状,担任农耕园唯一的“思政教员”。自2017年开始,黄建文先后给团建活动的中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中石化等单位团体上过30多场别具特色的“思政课”。
在他的带领下,黄秀农耕文化园已获得“湖南省五星级乡村旅游区点”,与中南大学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将农耕文化园作为中南大学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在岳阳地区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新天村猕猴桃种植基地 马开平
汗水浇绿荒山 八年成就品牌
身穿灰色外套,脚踏黑色雨靴,一头乌黑发亮的短发,双眼炯炯有神,谦逊稳重,待人真诚大方,这是新天村猕猴桃种植基地的马开平给人的印象。
2016年,43岁的马开平出于对家乡故土的眷恋和对父母子女的思念,一直在东莞做生意的他萌生了返乡创业的想法。当他看到村里的百亩荒山,觉得荒废可惜,毅然放弃都市生活,踏上返乡创业的旅程。
从东莞返乡后,不知道荒山可以种什么,刚开始马开平心里也没底,只能走访考察邻乡果农种植基地,寻找属于他的“金果子”。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品尝到朋友自己种的猕猴桃,吃起来口感丰富、鲜甜多汁,这让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个大胆的想法油然而生。
说干就干。马开平与另外两位乡友投入400余万元,承包了500亩荒山,搭好支架,购种苗、挖坑栽苗、填土夯实、浇水灌溉、打药施肥,开启了猕猴桃致富之路。一想到三年后可以吃到自己亲手种出的又大又甜的猕猴桃,马开平的心里像灌了蜜。
“新农人”并不好当,猕猴桃“甜蜜”的背后,是无数的辛酸和坚持。因猕猴桃种植需要三年生长期,2020年,由于技术上的问题,500亩猕猴桃树结出的果子果皮很厚,果味变酸,果实大小不一,卖相不好,产量远远低于预期。想到三年的辛苦努力付诸东流,合作伙伴陆续选择放弃。
“吃着自己亲手种的猕猴桃,就像胆汁倒胃一样苦。当时大家都劝我放弃,种猕猴桃是行不通的,但我想一定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只要找到原因,果子不愁卖。”马开平坚定地说。
整理好心情后,一切从头开始。马开平除了在网上学习种植技术,还积极参加各类技术培训,并且不辞辛苦地跑到四川拜师求教,最终找到了“病因”,原来让马开平遭受重大损失的正是这猕猴桃溃疡病。之后,马开平每天起早贪黑和工人在基地里劳作,着力解决猕猴桃种植过程中抹芽、疏花、授粉、疏果、修剪、绑枝、除病、清园等关键技术难题,精心管护每一棵树苗,在不断的尝试和摸索中喜获丰收。
今年是他坚守在田间地头的第8年,马开平从懵懂无知的“愣头青”到掌握果苗培育技术的“农专家”,这离不开他的勤奋努力。马开平种植的猕猴桃不仅远销省外,还创建了自己的“兴天猕猴桃”品牌,仅2023年就创收45万元。在此基础上,马开平继续扩增40亩,除了种植猕猴桃,还种植杨梅、黄金奈李、冰糖李,丰富的品种为他带来更加丰厚的回报,他的基地获评黄沙街镇“金玉产业”。
和谐村栀子花基地管理员 张细国
领着乡亲干 帮着乡亲赚
栀子花是岳阳市的市花。走进黄沙街镇和谐村,远远就能看到数万株栀子树围绕着整个村子,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栀子的芬芳清香,沁人心脾。
2014年,湖南海泰博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杨莉来村考察栀子花种植项目,恰巧来到张细国家附近调研,与当时正想创业的张细国攀谈起来,就是这一次思想碰撞,让杨莉对张细国的管理理念刮目相看。
随即,杨莉流转土地1200亩,成立岳阳市最大的栀子花种植基地并全权委托给张细国负责打理。为了不辜负杨莉的信任,张细国带领乡亲们一起种苗、施肥、除草、打虫、采摘,事无巨细,亲力亲为。不仅如此,他将栀子花种植基地划分为不同的板块,安排专人一对一、点对点进行管护,确保每个环节都不出差错。
“栀子花喜欢阳光充足、土壤湿润的环境,冬季寒冷天气不宜积水,夏季高温天气适宜多浇水。4月份孕蕾到花芽期,需要剪掉多余的枝叶进行‘保蕾’;开花后剪掉残花,新梢生长到2~3个芽时进行摘心,8月份要对第二茬枝摘心,并在其生长期间剪掉重叠、干枯、发黄枝叶;栀子花比较容易出现白粉病、红蜘蛛、蚜虫、黄化病、叶斑病以及蚧壳虫,要定期进行病虫害防治,还要定期清除杂草和灌木修剪。”对于栀子花的核心技术,张细国如数家珍。
一人“专”不如万人“懂”。张细国面对面、手把手将自己多年摸索出来的种植技术传授给乡亲们,经过他和乡亲们悉心照料,栀子花喜获丰收。基地供应140吨栀子花原材料,给公司创造了1900万元的营收业绩。
怎么有这么好的效益呢?现已60岁的罗文峰一语道破天机:“我们采摘的栀子花、栀子果的质和量与我们的收入成正比,只有管护好了,质量产量有保证,收入才会有提升。”
张细国的管理出新出彩出效益。栀子花种植项目落户村里,不仅为村集体增收4万余元,还为村里提供就业岗位200余个,村民增收达60万元。
(冯丽名 黄 怡 陈志超)
摘自《岳阳日报》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