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农人的“新”路历程
时间:2024-10-31 03:16:24 来源:农民文摘 作者: 字号:【

  当前,一批能创新、敢创业的“新农人”积极返乡,还有一批传统农民通过转型加入“新农人”行列。今年61岁的费明智就是这样一位靠自己的艰辛努力,成就了一个老农人的新传奇,而他的“新”路历程带给人们更多启示。

  走进费明智的人生,很难把他和印象中的传统农民对上号。

  但费明智是一个绝对意义上的农民。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金海管理区凡庄村的费明智兄弟姊妹10个,他一辈子就没有离开过生他养他的金海那片土地。

  费明智从来就不怎么“安分”。金海盛产煤,以前叫金海开发区(即金海煤炭开发管理区)。改革开放初期,当地人一窝蜂似的去挖煤,煤炭成了金海的支柱产业,挖煤也成了金海人主要收入来源。

  1986年,老费还是小费,年轻时有一把子力气。有钱挣,肯吃苦,小费跟着大家一起下井挖煤、挑煤。只是,和别的挖煤人不同的是,费明智脑子特别活泛,他知道光靠卖力气不是致富之道,他边挖煤边琢磨着怎么样才能在这个资源产业链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那时的小煤窑在金海到处都是,紧缺的不是资源而是资金和技术。年轻的小费还不明白如何融资,但他认定找人合伙可以解决这两大难题。就这样,“入行”不久的费明智就有了自己的小煤窑。

  无序开采导致生态遭到破坏,小煤窑安全生产事故频发。几年下来,多少有了点积累的“费老板”厌倦了提心吊胆的生活。“移情别恋”的费明智瞅准了家门前的下赛湖。

  下赛湖水域面积2000亩,水不深。老费盘算着围湖种水稻。1997年,费明智开启了他的规模农业生涯。插秧、收割时,老费就雇一帮乡邻来帮忙。老费在下赛湖收获过丰收的喜悦,也遭遇过天公不作美带来的困苦。1998年夏天,眼看丰收在即,突如其来的大洪水,将老费辛辛苦苦种下的水稻全部淹没。水稻泡汤了,投下的十几万元泡汤了。

  “湖毕竟是湖,不是田,自然界的风险无法避免。”费明智对于经营中潜在的风险总能处变不惊。

  老费坚实的脚步总能踩出不一样的时代思维,他从合伙制起家转入规模经济,再从传统农作物种植转向家庭农场。2003年,老费与其他几个人合伙承包了村里的林场,当时以种植传统油茶为主业。

  守着山场,盯着市场,老费一直在琢磨着如何将家庭农场做大做强。2017年,老费只身一人去了英山、罗田,考察那里的种茶业。回来后,种茶的念头越来越强烈。管理区组织一批致富能手赴浙江省安吉县考察,这次考察更让老费吃了颗定心丸。

  金海的气候、土壤非常适合种植白茶。白茶其实是绿茶的一个变种,它所蕴含的氨基酸种量比绿茶丰富,市场前景很好。老费流转了村里100多亩山场,种起了白茶。现如今,白茶已经发展成了金海的支柱产业。老费也成了种茶、制茶的行家里手。他不仅有自己的茶园,而且办起了制茶作坊,形成种茶、采茶、制茶全链作业生产。

  2016年,金海管理区谋划在径源村流转53亩土地开办合作社,要以此来带动一些贫困户脱贫。谁来牵头?管理区领导找上了费明智。湖田种水稻留下的阴影还没有消退,现在又让搞合作社种蔬菜瓜果,老费心里在打鼓。“老费,只要你搞,条件你尽管提。”管理区领导满怀期待地对他说。老费斟酌再三,最后还是下决心牵这个头。

  合作社与村里签了15年的土地流转合同。老费出资40万元,其他合伙人每人出资20万元。刚开始,合作社以种菜为主,用工量大,成本高,利润很薄。几名合伙人相继退出合作社,只剩下老费一人苦苦支撑。

  在这块熟悉的土地上摸爬滚打几十年的老费开始了又一次启程。他认准自己走的这条路不会错,错在产品的选择上。于是就转变思路,改种菜为种瓜果,老费为此先后投入了300多万元。老费给自己的果园起了个很应景的名号——绿康天天果园。果园果然一天天做出了名气,一年有30万到40万元收入。

  (王良太 周 明 李 磊)

  摘自《黄石日报》

责任编辑:霍然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