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大豆的故乡,也是豆制品的发祥地。数千年来,从一颗大豆衍生的大豆饮食文化和大豆加工产业,为国人带来了健康、带动了经济,更呵护着我们中华民族农耕文化五千年绵延不断的根基。保障大豆产业的发展涉及我国种植业、养殖业以及食品加工业的安全,涉及国家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世界栽培大豆的起源地在哪里?
栽培大豆的具体起源,可谓观点众多、看法不一,概括起来主要有这样的一些主张:起源于东北地区说,起源于华南地区说,起源于华北地区东北部说,起源于两河(长江、黄河)源头说,起源于黄河中下游说,还有起源于云贵高原说等。通过对历史文献资料所记载“菽”的分布、考古资料发现的大豆遗存的分布,同时结合野生大豆的分布与大豆的生长习性进行分析,“栽培大豆应起源于黄河流域”已成为学者共识。在这里,中国的先民第一次与栽培大豆的祖先野生大豆相遇,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之一是黄河,黄河流域是世界栽培大豆的起源地。
古人是怎么吃豆的?
先秦时期,人们食用大豆,一是作为粮食,二是用于治病。作为粮食,我们的祖先食用大豆的文字记载首先见于《诗经 · 豳风》的 “七月烹葵及菽”,“菽”即今日的大豆。这一时期,大豆不仅被直接煮食,而且已经被人们用以熬制豆屑米粉稀饭,即《周礼》中的“糗,熬大豆与米也”。这种豆屑米粉的混合稀饭至今仍为黄河流域人民的重要早餐。《周礼》中还有将豆屑米粉混合后蒸制糕饼的记录,书中写到“豆末和屑米而蒸之”。可见,2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已经开始注意大豆食用的多样化,类似的食用方法在周代的作品中还能找到。
魏晋前后,我国的大豆加工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人们开始深入探索大豆制醋及加工豆豉的工艺。比如《食经》记载的“作大豆千岁苦酒(醋)法:用大豆一斗,熟汰之,渍令泽,炊。暴极燥,以酒醅灌之。任性多少,以此为率”。这里的“苦酒”不是当代的酒,而是醋。现在,以保健食品“醋豆”为代表,作为“大豆酿醋”的变体,因为在减肥、美容和保健等方面的突出作用,在中国、日本的健康饮食风尚中仍占有一定地位。比如《食经》中记载的“作豉法”。每年农历五月至八月时,先将每石(古代计量单位)豆子拣净水淘,浸泡一夜,次日放入甑中蒸煮,蒸到手指能捻下豆皮为度。然后晾于席片上,豆厚二寸,等豆子完全冷却,以二寸厚的茅草覆盖,三昼夜后查看豆子变色情况,待豆子完全发黄后,拿至室外薄薄摊晒,并经常翻动,使之均匀干燥。连续晾晒三日,然后重新蒸煮,煮至豆子中开始渗出豆汁,再在此豆中拌入秫米女曲五升,食盐五升,均匀搅拌,如偏干,则以豆汁淋入,将湿度调至手捏滴出豆汁为度。然后将此豆豉装入缸中,如缸不满,则以嫩桑叶填满,然后用湿泥巴将其密封,任其发酵,27天后取出干燥。再蒸时,用嫩桑叶汁淋入豆豉中,直至豆豉完全熟透。然后在阳光下曝晒至干燥,豆豉即成。
豆腐是如何发明的?
相传,西汉时,淮南王刘安雅好道学,欲求长生不老之术,不惜重金广招方术之士,其中较为出名的有苏非、李尚、田由、雷波、伍波、晋昌、毛被、左昊这8个人,号称“八公”。刘安与“八公”相伴,长年在山上炼丹以求长生不老。他们取山中“珍珠”“大泉”“马跑”三泉清冽之水磨制豆汁,又以豆汁培育丹苗,不料炼丹不成,豆汁与盐卤化合成一片芳香诱人、白白嫩嫩的东西。“八公”中的一位大胆地尝了尝, 觉得很是美味可口,连呼“离奇,离奇”,这就是“豆腐”的肇始。豆腐初名“黎祁”“来其”,即惊叹语“离奇”之谐音。
另一种传说讲淮南王刘安的母亲喜欢吃黄豆,但有一次母亲因生病,不能吃喜爱的黄豆了,孝顺的刘安就把黄豆磨成粉末状,加水熬成了豆乳,并且放了些盐卤,结果凝成了块状物豆腐花,刘安的母亲吃了之后,病情有所好转,逐渐康复。从此,豆腐和豆腐诞生所蕴含的孝道思想就流传了下来,并从王府高门走进了寻常百姓家。
我国的大豆种植区在哪里?
按照大豆生产的气候自然条件,耕作栽培制度,品种生态类型,发展的历史、分布和范围的异同,我国大豆产区可划分为5个栽培区,即北方春大豆区、黄淮流域夏大豆区、长江流域夏大豆区、长江以南秋大豆区、南方大豆两熟区。而通过对全国区域内自然条件差别划分,全国又分为9个种植区,即:
东北春大豆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东部5盟(市),通常4月下旬至5月中旬播种,9月中下旬收获,是我国最主要的大豆产区,产量高、品质好,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黄土高原春大豆区:包括河北、山西、陕西3省北部以及内蒙古、宁夏、甘肃、青海4个省份,通常4月下旬至5月中旬播种,9月收获,大豆品种类型为耐土地瘠薄和干旱的中 粒和小粒的椭圆形黄豆。
西北春大豆区:包括新疆和甘肃2个省份的部分地区,通常4~5月播种,8~9月收获,一般从相当纬度的东北地区引种。由于日照充足又有人工灌溉条件,单位面积产量较高,百粒重也高。
冀晋中部春夏大豆区:包括河北省长城以南,石家庄市、天津市一线以北,以及山西省中部和东南部,通常6月中下旬播种, 9月中下旬收获,又称冀晋中部春夏大豆亚区。
黄淮海流域夏大豆区:包括石家庄市、天津市一线以南,山东省、河南省大部、江苏省洪泽湖和安徽省淮河以北,山西省西南部,陕西省关中地区,甘肃省天水地区。6月中下旬播种,9月中下旬至10月初收获,是我国重要的优质大豆主产区之一。
长江流域春夏大豆区:包括江苏、安徽两省的长江沿岸部分,湖北全省,河南省、陕西省南部,浙江省、江苏省、湖南省的北部,四川盆地及东部丘陵。春作:4月上旬播种,7月中下旬 收获;夏作:5月下旬至6月上旬播种,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收获。
云贵高原春夏大豆区:包括云南、贵州两省绝大部分,湖南和广西的西部,四川西南部。春作:4月上中旬播种,8月下旬至9上旬收获;夏作:5月上旬播种,8月中旬至9月上旬收获。
东南春夏秋大豆区:包括浙江省南部,福建和江西两省,台湾省,湖南、广东、广西的大部。春作:4月上旬播种,7月上中旬收获;夏作:5月下旬至6月上旬播种,9月下旬至10月中旬收 获;秋作:7月下旬至8月上旬播种,11月上旬收获。
华南四季大豆区:包括广东、广西、海南等省份。春作:2月下旬播种,6月上中旬收获;夏作:5月下旬至6月上旬播种, 8月中下旬收获;秋作:7月上旬播种,9月下旬收获;冬作:12 月下旬至次年1月上旬播种,次年4月下旬收获。
我国大豆育种技术是怎样发展的?
在现代种业发展起来之前,我国先民很早就采用留优汰劣的方法改良大豆品种,我国是最早采用现代遗传学方法培育大豆品种的国家。随着大豆和豆制品在世界范围的传播,世界各国豆农种植大豆的种子基本是自留自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现代大豆育种开始迅速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我国完成了部分大豆种质资源的收集(共收集保存了6814份栽培大豆种质资源),建立了大豆杂交育种体系;大豆单位面积产量水平从1949年的40.76千克,提高到1980年的80千克。改革开放后,大豆杂交育种技术全面普及,初步建立了有中国特色、符合大豆常规种子特征的大豆育种体系;农业农村部根据大豆生产发展需要,支持建立了12个种子基地县建设,对加快良种繁育和普及提供了强有力支撑,全国大豆平均亩产提高到120千克以上。截至2020年年底,我国大豆品种以累计审定总数为3112个(其中通过国家审定的品种数为491个,地方审定的品种数为2621个)的发展成果等为标志,展现了我国大豆育种工作取得的巨大进步,对大豆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保证了食品用大豆的完全自给。
2022年9月9日,“中国大豆生育期组‘零’点标识”碑在黑龙江省黑河市落成。该标识碑的确立使全球不同地区大豆远距离安全引种进入精准时代。中国作为大豆发源地和主产国,为世界大豆生育期组精准鉴定制定了统一标准。该标识碑位置将成为全球大豆生育期组分组的“格林威治”地标,将永久载入世界大豆育种史册。
全球大豆供需格局是怎样的?
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统计数据库(FAOSTAT)及相关国家统计部门的统计数据,全球主要大豆贸易流向,大体是从北美洲、南美洲流向亚洲和欧洲。目前,全球大豆种植区域主要集中在南美洲、北美洲和亚洲,其中,巴西、美国、阿根廷是大豆产量最高的3个国家,2022~2023年度,上述3个国家的大豆产量合计占到了全球总产量的82.42%。全球大豆消费又主要集中在欧洲、亚洲,其中,中国是最大消费国,2022~2023年度,仅中国就消费大豆1.16亿吨,占到了全球大豆消费量的30.60%。此外,从种植面积和产量方面看,截至2022年,全球排名前10位的大豆种植国分别是——巴西、美国、阿根廷、中国、印度、巴拉圭、加拿大、俄罗斯、乌克兰、玻利维亚。
摘自《菽香悠远话大豆》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