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生长季主要病害防控技术
时间:2024-03-22 13:15:15 来源:农民文摘 作者: 字号:【

  常见的石榴病害有十几种,给生产造成损失较重的主要有石榴干腐病、早期落叶病 、煤污病、石榴疮痂病、石榴叶枯病等。

  (一)石榴干腐病

  1.发病症状:干腐病在石榴整个生育期中都有发病可能性,一般在端午节前后发病较多。湿度较高的环境下是干腐病的最佳环境,发病后会对花果产生影响,花朵发病初期会在染病部位出现深色的凹陷病斑。发病严重时会引起落花。果实发病后发病部位变得腐软,后期水分逐渐流失变干,发病位置出现许多黑色小点。在采收贮藏时间处理不及时会导致腐烂。

  2. 防治方法:加强果园的管理,增强树体抵抗性,入冬前做好清园工作,将病残枝,落花落果等有病菌集中烧毁。及时将病果摘除,防止传染,尽量避免树体产生机械伤害。果实生长期做好套袋工作,发芽前可以适当地喷洒石硫合剂等药剂进行防治。

  从3月下旬均匀喷一次1:1:160倍式波尔多液,5月上旬喷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6~7月份喷50%甲基硫菌灵700~1000倍液;采收前喷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药剂,间隔10~15d喷1次,连喷2次。同时注意 果实烂裂雨季要注意控水,也避免秋季枝条徒长造成树体翌年抽条。

  (二)石榴早期落叶病

  早期落叶病是叶斑病的总称,从病斑特征上可分为褐斑病和轮纹病等数种,其中以褐斑病危害最为严重病害。病害严重时造成早期大量落叶,使树势早衰,花芽少和产量降低。

  1.褐斑病

  (1)发病症状:褐斑病的危害部位为叶果,褐斑病会导致果树出现大量的落叶落果现象。叶片染病后会在表面产生许多深色的小斑点,这些斑点会逐渐地扩大,然后形成形状不一的病斑。病斑中心有微微的凹陷感。果实发病后与叶片类似,病斑上会出现一些黑点,后期烂果落果。

  (2)防治方法:发病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1500倍液,发病初期可使用甲基托布津、烯唑醇、代森锰锌交替使用,防止单一用药病菌产生抗性。

  2.轮纹病

  (1)发病症状:病斑的叶呈褐色或暗褐色并有显著轮纹,多发生于叶片边缘,少数发生于叶的中部。

  (2)防治方法:在发芽前喷施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开花盛期(5月下旬)开始喷药,间隔10d左右喷湿1次,连喷三次,有效药剂有:50%苯莱特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50%百菌清可湿性粉500~600倍液;雨季喷施40%腈菌唑水分散粒剂5000~6000倍液等,喷药时要注意喷匀喷细,不能喷漏,叶片正面、背面均要喷到。

  (三)石榴煤污病

  1.发病症状:煤污病的危害对象是叶果,叶片发病初期的时候会在叶面上出现一层明显的黑色不明物质。不过这层不明物质用手可以轻易抹除,叶片上还粘上一层类似于烟煤的物质,导致叶片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主要的传播是由于昆虫携带病毒在叶片上停留,留下排泄物等,并且通透性差,温湿度高的果树上发病率较高。果实发病与叶片类似,为此,果实生长期做好套袋工作特别重要。

  2.防治方法:发现介壳虫、蚜虫等刺吸式口器害虫危害时,及时喷洒下列药剂:(1)发病初期喷0.9%阿维菌素乳油2000~3000倍液;必要时喷洒下列药剂:48%毒死蜱乳油1000~ 1500倍液;间隔10d左右喷施1次,连喷2~3次。(2)在发病的6月中旬到9月,喷施1︰1︰180的波尔多液2~3次,防效很好。(3)合理修剪创造良好的果园生态条件,并及时做好排水清淤工作,以降低果园湿度,减少发病条件。(4)搞好蚜虫及蚧壳虫类的防治,杜绝病原。石榴煤污病防治兼顾水肥管理,中耕除草等工作。

  (四)石榴疮痂病

  1.发病症状:石榴疮痂病又称石榴黑星病,是由石榴痂圆孢菌侵染所引起的、发生在石榴上的一种病害。石榴疮痂病是石榴生产中普遍发生且危害严重的一种主要的侵染性病害,主要危害石榴枝干、花萼和果实,进而使树体、树势变弱,果实产量和品质降低。

  2. 防治方法:花后及幼果期喷洒下列药剂:1:1:160倍式波尔多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轮值使用。

  (五)石榴叶枯病

  1.发病症状:症状主要危害叶片,病斑圆形至近圆形,多从叶尖开始,褐色至茶褐色,后期病斑上生出黑色小粒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盘。

  2.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可灭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进入雨季喷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1:1:200倍式波尔多液等,隔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发病重的果园秋末彻底清除病残体,集中烧毁、深埋,减少初侵染源。

  天津市蓟州区林业局 王春明 仇雪洁

  

责任编辑:霍然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