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乡村产业振兴的“头雁”中,有一对种粮“父子兵”——父亲常四娃,儿子常成。他们通过规模化种植富硒水稻,试点稻田养蟹,实现现代化种养销全产业链发展。
稻浪起伏美景来
“在这个实验基地,我们开展了稻蟹、稻鱼等多种养殖,目前效果非常好,效益比较可观。以后还将根据情况逐步推广,进一步丰富稻田养殖品种和模式,帮助增加乡亲们的收入。”常成介绍。
稻田里,常四娃和儿子常成定期来查看不同品种的水稻长势,这里地势平坦,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是水稻种植适生区。
“我们为当地种植户提供土地托管服务,从加工、包装到销售,进行‘一条龙’服务,按照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带领大家一起增收致富。”常四娃说,目前共托管富硒水稻面积达1000多亩,全程托管服务降低了种植成本,每亩地为种植户增加约700元的收入。
2013年,常成正式接过父亲的“接力棒”。年轻的常成,种粮更有想法,他重新定位规划,发展特色种植,采用机插秧、直播、撒播的三种播种方式,种植大面积富硒水稻,开展试点稻田养蟹,注重品牌创建,还建成了陕北规模最大的日产水稻100吨的精米加工厂。
“我们还准备通过直播带货拓宽销售渠道,带领更多种植户一起把‘鱼河大米’这个品牌做大做强,让鱼河大米销得更旺,走得更远。”提起未来的发展方向,常成目光长远,胸有成竹。
“头雁”引领助增收
发展农业、建设农村、带动农民,“新农人”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无限活力,而支持和培育他们成长、创业的政策也不断出台。
2023年,榆林市榆阳区实施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先后成立了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发展联盟和专家工作站,引进行业高层次实用型专家人才,为“头雁”提供决策咨询、政策宣讲、市场研判等服务,破解“头雁”产业发展瓶颈难题,提高“头雁”自主创新和孵化带动能力。
“2022年,我们通过多地考察,新引进了‘铁杆稻花香’和‘松粳22号’这两个水稻新品种,不倒伏、抗病性强、产量高是其突出特点,亩产可以达到1200斤左右。”常成介绍,希望通过不断地实验,找到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良水稻品种,为消费者提供值得信赖的“鱼河大米”。
网络直播种地、发展绿色有机农业……如今,一大批像常成一样的“新农人”扎根田野,他们懂农业、爱农村,用奋斗点亮青春,以实干助力乡村振兴,成为帮富带富的“排头雁”。
(王 婕 郭媛媛)
摘自《农业科技报》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