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野生植物知多少
时间:2024-12-18 15:47:47 来源:农民文摘 作者: 字号:【

普通野生稻

  地理分布与生态环境 主要分布在广东、海南、广西、江西、湖南、云南、福建等地。生于海拔600米以下的江河流域,平原地区的池塘、溪沟、水涧与藕塘、稻田、沼泽等低湿地。

  形态特征 多年生水生草本。秆高约1.5米,下部海绵质。叶鞘圆筒形,疏松,无毛;叶耳明显;叶舌发达,长达17毫米;叶线形,扁平,长达40厘米,宽约1厘米,边缘与中脉粗糙,先端渐尖。圆锥花序长约20厘米,直立而后下垂,主轴及分枝具粗糙角棱。

  保护价值 是栽培水稻的祖先种,是水稻育种的宝贵种质资源,也是研究水稻起源和演化的珍贵材料。

  濒危状况 渐危。

  保护措施 在自然生长地种群完好之处建立保护点。对某些稀有或特殊类型可采集种子,进行种子繁殖或作营养分株繁殖,或保存在种子基因库内。

疣粒野生稻

  地理分布与生态环境 分布于广东西南部、海南及云南。生于海岸沙滩及林边。印度、爪哇也有分布。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植株高1.5~3米。秆直立或下部匍匐,径7~10毫米,有8~15节,基部2~3节上生发达的不定根。叶鞘长达40厘米,大多数比节间长3倍以上,无毛;叶舌膜质,长约4毫米,无毛;叶耳不明显;叶线状披针形,长30~80厘米,宽20~30毫米,先端尖,基部渐窄成柄状,中脉粗壮,侧脉不明显,下面糙涩,上面散生长柔毛,基部贴生微毛,边缘锯齿状粗糙。圆锥花序大型疏散,长30~50厘米,分枝长10~15厘米,3~5枚着生于各节。小穗柄长1~4毫米,顶端有2枚半月形退化颖片;小穗长约5毫米,宽2.5毫米,黄绿色或带褐黑色,成熟时易脱落;不育外稃退化成线状披针形,长1.6~2毫米,先端渐尖,有1条脉,边缘有细纤毛;成熟花外稃宽卵形,脉纹增厚隆起,脊上部或边脉生疣基硬毛,脉间下陷,散生短硬毛,表面有较粗的疣状突起,每侧排成24~26条纵行;芒自外稃先端伸出,长5~10毫米,有细毛;内稃与外稃同质,宽约为外稃的一半,脊疏生疣基硬毛,先端有小尖头,边缘干膜质;花药长约2.5毫米,颖果扁平,红褐色,长约3.2毫米,宽约2毫米。

  保护价值 为一珍贵的种质资源,可作为水稻育种的原始植物。

  濒危状况 渐危。在我国的分布范围局限,种群数量少。

  保护措施 注意保存种质资源,除在种质圃中引种栽培外,还应在分布比较集中的地区建立保护小区或保护点。

野大豆

  地理分布与生态环境 野大豆分布较广,除青海和海南外各省均有星散分布。其主要分布区在长江、黄河中下游和东北地区。生于海拔150米~2650米田边、沟边、沼泽、草甸、沿海岛屿的向阳潮湿的各种土壤上。朝鲜半岛、日本及俄罗斯也有分布。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茎缠绕,细弱,疏生黄褐色长硬毛。羽状复叶具3小叶;小叶卵圆形、卵状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3.5~6厘米,先端锐尖或钝圆,基部近圆,两面被毛。总状花序腋生。

  保护价值 野大豆具有许多优良性状,如耐盐碱、抗寒、抗病等,与大豆是近缘种,在大豆育种上常用作选育优良大豆品种的种质资源。野大豆营养价值高,是牛、马、羊等各种牲畜喜食的牧草。可作绿肥和水土保持植物。药用有补气、强壮利尿的功效。

  濒危状况 渐危。分布较广,甚至沙漠边缘地区也有其踪迹,但都是零散分布。我国野大豆虽资源丰富,但近年来某些地区由于大规模的开荒、放牧、农田改造、兴修水利以及基本建设等原因,植被破坏严重,致使野大豆自然分布区日益缩减。

  保护措施 建议在野生大豆分布集中的地方和遗传基因丰富的种群产地建立保护点,在开荒、放牧和基本建设中应对野大豆资源加以保护。

短绒野大豆

  地理分布与生态环境 分布于福建湄洲岛及广东陆丰等地。生于沿海及附近岛屿干旱坡地、平地或荒坡草地上。澳大利亚、菲律宾、巴布亚新几内亚亦有分布。

  形态特征 多年生缠绕或匍匐草本。茎粗壮,基部多分枝,全株常密被黄褐色绒毛。叶具3小叶;托叶卵状披针形,长2.5~3毫米,有脉纹,被黄褐色绒毛;叶柄长1.5厘米;小叶椭圆形或卵圆形,长1.5~2.5厘米,先端钝圆,具短尖头,基部圆,上面密被黄褐色绒毛,下面毛较稀疏,侧脉每边5条,下面较明显凸起;小托叶细小,披针形;顶生小叶柄长2毫米,侧生小叶几无柄,均被黄褐色绒毛。总状花序长3~7厘米,被黄褐色绒毛;总花梗长约4厘米;花长约10毫米,单生或2~9朵簇生于顶端;苞片披针形。花梗长约1毫米;小苞片细小,线形;花萼膜质,钟状,具脉纹,长约4毫米,裂片5;花冠淡红、深红或紫色,旗瓣大,有脉纹,翼瓣与龙骨瓣较小,具瓣柄;雄蕊二体;子房具短柄,胚珠多颗。荚果扁平而直,长18~22毫米,宽4~5毫米,密被黄褐色短柔毛,种子之间缢缩,果颈短,熟后开裂。种子1~4,扁圆状方形,长与宽约2毫米,褐黑色,种皮具蜂窝状小孔和颗粒状小瘤凸。花期7~8月,果期9~10月。

  保护价值 与野大豆同属、近缘,有遗传价值;并能固沙、防止土壤流失,也可作牧草。

  濒危状况 渐危。

  保护措施 保护植被和种群。

金荞麦

  地理分布与生态环境 产于甘肃、陕西、华东、华中、华南及西南。生于海拔250~3200米山谷湿地或山坡灌丛。印度、锡金、尼泊尔、克什米尔地区、越南、泰国有分布。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根状茎木质化,黑褐色。茎直立,高50~100厘米,分枝,具纵棱,无毛。有时一侧沿棱被柔毛。叶三角形,长4~12厘米,先端渐尖,基部近戟形,边缘全缘,两面具乳头突起或被柔毛;叶柄长可达10厘米;托叶鞘筒状,膜质,褐色,长5~10毫米,偏斜,先端截形,无缘毛。花序伞房状,顶生或腋生;苞片卵状披针形,先端尖,边缘膜质,长约3毫米,每苞片内具2~4花;花梗中部具关节,与苞片近等长;花被5深裂,白色,花被片长椭圆形,长约2.5毫米;雄蕊8,比花被短;花柱3,柱头头状。瘦果宽卵圆形,具3锐棱,长6~8毫米,成熟时黑褐色,超出宿存花被2~3倍。花期7~9月,果期8~10月。

  保护价值 块根供药用,清热解毒、排脓去瘀。是栽培荞麦的野生近缘种。

  濒危状况 渐危。

  保护措施 严禁过度采挖。

莼菜

  地理分布与生态环境 分布于黑龙江的伊春林区、江苏南部、安徽的沿江水域、浙江北部、江西北部、湖北西部、湖南东部及西北部、云南南部思茅及四川东南部。生于海拔300~1450米清静的池塘和湖沼中。俄罗斯、日本、印度、北美、大西洋东部及西非也有分布。

  形态特征 多年生水生草本。根状茎具叶及匍匐枝,横卧于水底泥中。茎细长,多分枝,包被胶质鞘内。叶二型,浮水叶互生,盾形,宽椭圆形或宽长圆形,长3.5~6厘米,宽5~10厘米,上面绿色,下面带紫色,无毛,在叶脉处皱缩,全缘,叶柄长25~40厘米,被柔毛;沉水叶至少在芽时存在。花单生叶腋,有梗,径1~2厘米;花被片6,2轮,条形,长1~1.5厘米,暗紫色,宿存;雄蕊12~18,花丝锥形,花药线形,长约4厘米。坚果长圆状卵形,长约1厘米,顶端具弯刺状的宿存花柱,3个坚果或更多聚合为头状。种子1-3,卵圆形。

  保护价值 茎叶嫩时可做蔬菜食用。

  濒危状况 渐危。

  保护措施 限制从野生种群中采摘,扩大引种栽培。

  地理分布与生态环境 黑龙江密山市兴凯湖莲花河附近有大片野生莲,秦岭和神农架的深山池沼中也可见到。除青海和西藏外,我国南北各地均有栽培。生于海拔约100~2000米池塘、浅水湖泊以及水田中。

  形态特征 多年水生草本。根状茎肥厚,横走地下,有长节,节间膨大,内有多个纵行通气孔,节部缢缩。叶圆形,盾状,直径可达90厘米,具长柄,柄常有刺,挺出水面。花单生,直径10~20厘米,花葶高于叶;花被片22~30,螺旋状着生,外层4~5片,绿色,萼状,向内渐大,花瓣状,白色或粉红色;雄蕊多数,花药线形,花丝细长;心皮12~40,离生,埋藏于倒圆锥形的海绵质花托内;坚果椭圆形,果皮革质,种子无胚乳,子叶肥厚。

  保护价值 野生种群为重要的种质资源。莲为著名的观赏和食用植物,根状茎叫藕,可做蔬菜或提制淀粉;坚果统称莲子,为名贵果品;藕、藕节、叶、叶柄、莲蕊、莲房均可入药,有清热、止血的功效;莲子有补脾止泻、养心益肾等作用。

  濒危状况 濒危。

  保护措施 保护野生种群。建议在野生莲集中的地方建立保护点。

人参

  地理分布与生态环境 分布于黑龙江省张广才岭、完达山脉、小兴安岭南麓,吉林东部及南部,辽东东部至南部。本种适生于疏松、腐殖质层深厚的暗棕色森林土。常生于气候寒冷、土壤肥沃、排水良好且以红松为主的针阔混交林或落叶阔叶林下,郁闭度以0.7~0.8为宜。分布区海拔高度为400~1100米。朝鲜半岛及俄罗斯远东地区也有分布。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40~60厘米。主根肉质,圆柱形或纺锤形,须根细长;根状茎短(俗称芦头),上有茎痕(芦碗)和芽苞。茎单生,直立。

  保护价值 为重要名贵中药,有滋补健身、延年益寿之功效,具极高的医疗和经济价值。

  濒危状况 濒危,主要受人为长期采挖所致,自然分布区急剧缩减,野生种群极为稀少。

  保护措施 加强就地保护,严禁在自然分布区内滥采滥挖,使自然资源得以恢复繁衍;有计划地进行人工栽培,以满足当前医药需求,减轻就地保护的压力。

绞股蓝

  地理分布与生态环境 产于我国陕西南部和长江以南各省区。广布于印度、尼泊尔、锡金、孟加拉、斯里兰卡、缅甸、老挝、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瓜哇)、新几内亚、朝鲜半岛及日本。生于海拔300~3200米的山谷密林中、山坡疏林、灌丛中或路旁草丛中。

  形态特征 草质攀援植物。茎细弱,具分枝,有纵棱及槽,无毛或疏被短柔毛。叶膜质或纸质,鸟足状,叶柄长3~7厘米,被短柔毛或无毛;小叶卵状长圆形或披针形,中央小叶长3~12厘米,侧生小叶较小,先端急尖或短渐尖,基部渐窄,具波状齿,两面疏被短硬毛,侧脉6~8对,小叶柄略叉开,长1~5毫米;卷须纤细,2歧,稀单一,无毛或基部被短柔毛。花雌雄异株。雄花圆锥花序,长10~30厘米,分枝广展,长3~15厘米,有时基部具小叶,被短柔毛;花梗丝状,长1~4毫米,基部具钻状小苞片;花萼筒极短,5裂,裂片三角形,长约0.7毫米;花冠淡绿或白色,5深裂,裂片卵状披针形,长2.5~3毫米,具缘毛状小齿;雄蕊5,花丝短,联合成柱,花药着生于柱之顶端。

  保护价值 入药,有消炎解毒、止咳化痰的功效。

  濒危状况 因大量采挖而渐危。

  保护措施 严禁过度采挖,进行引种栽培以适应市场需求。

沙芦草

  地理分布与生态环境 分布于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甘肃及新疆。生于干草原、沙地或石砾质地。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秆成疏丛,直立,高20~60厘米,有时基部横卧而节生根成匍茎状,具2~6节。叶长5~15厘米,宽2~3毫米,内卷成针状,叶脉隆起成纵沟,脉上密被微细刚毛。

  保护价值 为我国北方干旱区的特有种。是一种极耐干旱和抗风沙的优良牧草,营养品质好,马、牛、羊均喜食。在北方典型草原及荒漠草原区,可作为退化草场人工补播的优质种源,而在沙区,也是改良沙地草场比较理想的牧草。

  濒危状况 渐危。为良好的牧草,各种家畜均喜食,其天然草地,由于过度放牧,植被日渐退化,种群数量逐年减少。

  保护措施 可在牧区本种分布较为集中的地点建立保护点。大力进行人工引种栽培,扩大种群分布范围。目前有些省区经过试验研究,已推广种植,曾获得良好的成果。

普洱茶

  地理分布与生态环境 产于云南西南部。生于海拔1200~1400米山地。有几百年的老茶树。

  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或灌木,高5~20米,径可达1米以上。幼枝和幼叶被细柔毛。叶革质,椭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4~12厘米,先端钝尖,有时急尖,基部楔形,边缘有锯齿,两面光滑无毛;叶柄长3~7毫米。花单生或2~4朵组成腋生聚伞花序,白色,径2.5~3.5厘米,有香气;花梗长6~10毫米,下弯;萼片5(6),圆形,宿存;花瓣7~8(9),宽倒卵形或圆形;雄蕊多数,外轮花丝合成短管;子房3室,外面被毛,花柱顶端3裂。蒴果圆球形或扁球形,径约25厘米,果皮革质。种子1或2粒,近球形,微有棱角,径约1.5~1.8厘米,淡褐色。

  保护价值 本种原产我国。它是新生代古老的植物之一,在研究茶树的起源、进化等方面有重要意义。云南的普洱茶叶自古以来是著名的饮料,种子富含油脂可提取食用油或工业油。

  濒危状况 稀有。长期利用,种群明显缩减。

  保护措施 对云南西南部的勐海、临沧等地的野生普洱茶大树进行普查,然后定点、定株加以保护,并采种育苗,扩大种植,满足市场需求。

中华猕猴桃

  地理分布与生态环境 产于陕西、湖北、湖南、河南、安徽、江苏、江西、福建、广东北部及广西北部。生于海拔200~600米低山区的山林中,一般多出现于高草灌丛、灌木林或次生疏林中,喜欢腐植丰富、排水良好的土壤;分布于较北的地区者喜生于温暖湿润,背风向阳环境。

  形态特征 大型落叶藤本。幼枝被灰白色茸毛或褐色长硬毛或铁锈色硬毛状刺毛,老时秃净或留有断损残毛;花枝一般长4~5厘米,被灰白色茸毛或短糙毛,茸毛易脱落;隔年枝无毛,皮孔长圆形;髓白或淡褐色,片层状。

  保护价值 果实最大,是经济意义最大的一种。果实的维生素含量每100克鲜样中一般为100~200毫克,高的达400毫克,约为柑桔5~10倍;含糖类8~14%,酸类1.4~2%,还含酪氨酸等氨基酸12种。是培养猕猴桃新品种的重要种质资源。

  濒危状况 渐危。由于长期大量采挖致使野生资源蕴藏量锐减。

  保护措施 禁止采摘鲜果时乱挖植株,扩大猕猴桃的人工栽培。

新疆野苹果

  地理分布与生态环境 产于新疆西北部塔城、霍城、伊宁、新源等地。生于海拔1100~1400米的山间台地阴坡和半阴坡,常形成大面积纯林。中亚有分布。

  形态特征 乔木,高2~14米;树冠宽阔,常有多数主干。小枝粗,幼时被毛,老时无毛。

  保护价值 该种是某些栽培苹果的原始类型,抗旱力强,类型很多,有红果子、黄果子、绿果子、白果子,它在杂交育种、种质资源研究等方面有重要价值。

  濒危状况 渐危。

  保护措施 促进天然更新,严禁砍伐。

野生龙眼

  地理分布与生态环境 产于海南。喜生干热生境,土壤为花岗岩风化形成的砖红壤,海拔200~800米高丘低山地上。

  形态特征 乔木;树皮薄片状脱落。偶数羽状复叶;小叶通常4~5对,长圆状椭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6~15厘米,基部两侧常不对称,两面无毛,下面粉绿色,全缘。

  保护价值 本种是龙眼育种上很有价值的种质资源。龙眼的假种皮富含维生素和磷质,有益脾、健脑作用。木材坚实,甚重,暗红褐色,耐水湿,是造船、家具、细工等良材。

  濒危状况 渐危,成片分布的野生龙眼不多,不断受到人为干扰。

  保护措施 建议将陵水南平农场野生龙眼生长较集中的林段规划为自然保护点,并对全国的野生龙眼进行考察收集,异地保护,充实国家龙眼种质资源圃。

责任编辑:段伊鸣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