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崇明区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我国第三大岛——崇明岛的最东端,是我国典型的河口型潮汐滩涂湿地之一,是亚太地区候鸟迁徙路线上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就在这个保护区,由于外来物种互花米草的强势入侵,多种本地动植物的生存空间被压缩,严重威胁了鸟类的生存环境。
划定生态修复区 遏制互花米草扩张
如何尽快控制住互花米草的扩张,改善入侵地的生态系统质量,稳定鸟类的栖息地和食物来源,是摆在东滩保护区管理者面前十分紧迫的问题。从2010年开始,该保护区就开展了大规模的互花米草治理及生态修复工程。
经过长期的实践,根据东滩互花米草分布特点和生物学习性,在生态修复过程中,工作人员探索总结出了综合治理方案。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修复助理工程师孙雪娜说:“经过治理的区域,现在是一种枯黄的状态,但是在八、九月份,它其实是一个绿密的状态。其实互花米草治理也经历了漫长的探索,以前我们曾使用火烧、刈割、水淹等方式,结果发现单独使用其中的某一个方式都不是很有用,所以最后采取的是刈割加淹水的复合方式进行治理,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在综合治理过程中,保护区工作人员从互花米草生态控制、鸟类栖息地优化和科研监测基础设施等三大部分入手,从围堤、河道水系建设,互花米草清除,再到本土物种修复、岛屿营建,逐步修复退化的湿地生态系统。
截至2024年1月,整个生态修复区占地2400公顷,对互花米草的灭除率达95%以上,本土物种芦苇、海三棱藨草等逐步恢复。
根据保护区提供的监测数据显示,生态修复区内外鸟类种群数量均明显增加,候鸟数量从4万只增长到18万只,候鸟种类从20种增加到90种。
压实各方责任 构建科学防治体系
虽然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互花米草是一种具有强大繁殖能力的植物,它的种子可以通过风浪、海潮等方式传播到其它地方,自行萌发。这也给完全根治互花米草造成了困难。
去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布了互花米草防治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其中专门提到优化并推广崇明东滩互花米草防治模式,对全市互花米草进行综合防治,恢复滨海湿地生物多样性,维护长江口区域生态安全。
据上海市崇明区林业站副站长李永涛介绍,要把互花米草根除,只经过一次治理还不够,接下来还要经过两到三次的治理才行。
在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布的互花米草防治专项行动实施方案里,还提供了科学的除治手段,可应用“刈割+围淹”“刈割+深度翻耕”等物理方法。李永涛说:“把互花米草浸在水里,让它和氧气隔绝,根部一般是经过6个月就会死亡。”
既然有了成熟的经验,又经历了十多年的不断治理,为何互花米草还是很难彻底根治呢?据孙雪娜介绍,东滩保护区外面会有一些种源不断飘过来,对这里形成二次入侵。
保护区的北边就是江苏省,而江苏的相关水域又和浙江、安徽等省相连,因此,对互花米草的治理及生态修复绝对不是一家之事,需要长三角共同打造生态廊道,抑制互花米草的二次入侵。
据了解,2023年12月6日,长三角三省一市的林业部门审议通过了《长三角长江水系生态廊道建设保护专项规划编制大纲》,并签署了《沪苏浙皖林业部门共同推动长三角长江水系生态廊道建设和互花米草防治合作协议》。
摘自央视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