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贵州省贵阳市花果园湿地公园、观山湖区朱昌镇河化高路附近、花溪十里河滩等地出现大量福寿螺卵,引发各方关注。
相关部门表示,会不定期采取人工捡拾的方式进行治理。另外关于治理福寿螺的“麻鸭战队”,也引起了不少贵阳市民的关注。究竟用鸭子防治福寿螺这种方式效果如何?还有什么办法能彻底清除福寿螺?难点存在于哪些地方?有没有进一步的规划?记者专访了贵州省农业农村厅的相关负责人。
投放麻鸭进行福寿螺防治
据了解,福寿螺繁殖能力极强,且适应性广、抗逆性强、具有较强的低温耐受性、饥饿耐受性和水污染耐受性、繁殖率高等特点,在适生区定殖后大量繁殖,与生态系统内水生生物争夺生存空间、食物,占据本地物种生态位、威胁本地物种的生存,打破了原有的生态平衡,使本地水生物种的种类和数量减少,甚至濒危、灭绝。
贵州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夏季是福寿螺产卵高峰期,一般为5月到10月份。福寿螺喜食水稻秧苗,入侵后严重危害水稻、茭白、莲藕等农作物,爆发区会造成农作物减产20%左右。”
据悉,福寿螺已在贵阳多处存在多年,主要通过人工清除螺卵和成螺,以及投放鸭子和青鱼等生物措施进行防治。
“鸭子喜在浅水区域吞食幼螺,成螺敲碎后也可投喂。”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防治福寿螺的方法主要有物理、化学和生物防治等方法,如人工清除、投放青鱼、饲养鸭子、撒施6%四聚乙醛等,但都有局限性。“投放鸭子对防治福寿螺幼螺有一定作用,相比之下,大量使用化学农药(如杀螺胺)进行喷洒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一方面,化学农药的使用可能会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尤其是对于鱼类和蛙类等野生动物有强毒,破坏环境的生态平衡。另一方面,化学农药的使用成本较高。这种情况下,选择更加可持续和生态友好的解决方案,不仅可发挥自然界的调节机制,也能让福寿螺问题得到很好的控制。”
该负责人介绍,福寿螺繁殖快、适应性强,再加上河道水系连通性好,福寿螺可快速蔓延扩散,难以做到彻底清除。
下一步,贵州省将认真落实《农业农村部 自然资源部 生态环境部 海关总署 国家林草局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外来物种入侵防控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到2025年,外来入侵物种状况基本摸清,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基本健全,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工作格局基本形成,重大危害入侵物种扩散趋势和入侵风险得到有效遏制。到2035年,外来物种入侵防控体制机制更加健全,重大危害入侵物种扩散趋势得到全面遏制,外来物种入侵风险得到全面管控。
目前,贵州省农业农村厅已制定了2024年农业外来入侵物种防控工作方案等,对福寿螺等外来入侵物种防治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做好定期监测。结合长江水生生物资源监测工作,对渔业水域进行定期监测,掌握水生生物的分布和趋势。
抓好防控治理。指导各地按照水生外来入侵主要物种防治技术指引,采取人工清除、投放青鱼、饲养鸭子等方法分类防治福寿螺。2023年8月,省农业农村厅联合观山湖区人民政府在百花湖水域增殖放流34.5万尾青鱼用于防治福寿螺;指导花溪区农业农村局在湿地公园、青岩扬眉水库、燕楼蜜蜂洞水库投放青鱼10.79万尾用于防治福寿螺。今年,花溪湿地公园饲养麻鸭100只,每天早晚放一次鸭群至湿地水域啄食幼螺。
强化宣传引导。联合公益组织常态化开展宣传引导和清理行动。2023年4-6月,开展了“关注外来入侵物种·共护河湖生物安全”主题活动。今年1月份以来,先后在花溪湿地公园、贵安新区高峰镇、碧江区、赤水市、贞丰县等地开展了水生外来物种防治科普宣传与福寿螺治理活动,发动志愿者和群众参与除螺行动。
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福寿螺防治工作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贵州将按照“底线思维、源头预防、综合治理、全民参与”的原则,续持开展外来物种防治宣传,安排专项资金投放青鱼,组织志愿者参与除螺行动,引导水稻种植户在田间投放茶枯饼等措施,持续抓好农田生态系统、渔业水域福寿螺防治工作。
(高 琴)
摘自《贵州日报》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