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 用最低干预实现互花米草最大防治效果
时间:2024-11-14 14:55:23 来源:农民文摘 作者: 字号:【

  作为全球最危险外来入侵物种之一,互花米草生命力极强,近年来其生长泛滥,遍布滩涂,极大影响了滩涂的生态环境。

  全国互花米草治理的主战场—江苏省盐城市把互花米草防治作为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和沿海生态系统安全的重要措施,坚持“保护优先、分类治理”的原则,兼顾不同岸线类型特征,努力用最低的干预实现最大的防治效果,为全国互花米草治理提供“盐城方案”。

  必须打赢的战役

  10月19日,盐城市东台市方塘河口互花米草除治项目区内,数万亩围堰区蓄满海水,不时有飞鸟掠过水面,激起阵阵涟漪。该项目除治面积约20415亩,于2023年实施完成。

  “以前这里长满了互花米草,就像草原一样。通过治理,‘绿色沙漠’消失了,鸟儿也越来越多。”令江苏省水利建设工程有限公司项目巡护员姜爱国欣喜的是,现在有上万只雁鸭类、鸻鹬类水鸟到这里休憩觅食。

  盐城黄海湿地是濒危物种最多、受威胁程度最高的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上的关键枢纽,是全球最大的丹顶鹤越冬地,全球最大的麋鹿基因库,为数以百万计的迁徙候鸟提供了停歇地、越冬地或繁殖地,对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至关重要。

  “互花米草泛滥会导致海流减缓,潮沟淤塞,芦苇、盐地碱蓬等湿地植物大面积消亡,鸟类觅食、栖息环境大幅度减少,滩涂底栖生物也都会失去生存空间。”盐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四级调研员花德政介绍,互花米草具有极强的耐盐、耐淹和繁殖能力,已成为全球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中危害最严重的入侵植物。盐城互花米草除治任务23.3万亩,约占全国的五分之一,是全国受互花米草威胁程度最高、影响最严重的城市之一。

  加快互花米草治理成为盐城市滨海湿地保护迫在眉睫的工作。2023年以来,盐城市打响互花米草治理攻坚战。按照国家和省统一部署,盐城市构建了“市委统揽、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各地落实”的工作机制,制定实施三年行动方案,明确“一年试验起步、两年规模整治、三年扫尾巩固、长期加强管护”的攻坚治理“时间表”“路线图”。

  制定工作方案、成立工作专班、强化督查推进、落实奖补资金;每年以互花米草9月底扬花结籽为时间节点,倒排计划、强势推动;细化治理任务,明确责任单位,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盐城市累计除治互花米草27.6万亩,超额完成国家和省下达的治理任务,提前实现“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目标,互花米草入侵蔓延趋势得到有效遏制,沿海生态安全屏障得到有效巩固。

  因地制宜有良方

  今年9月,在位于大丰区斗龙港出海口南侧的互花米草治理现场,挖掘机的铁臂有力地深挖着互花米草的根茎,将其连根拔起,通过“翻耕筑垄”的方式,阻断其繁殖途径。

  “在治理过程中,考虑到周边有珍禽和麋鹿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我们全程避免使用药剂进行治理。”大丰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资源保护与生态修复科科长倪怀玉介绍,大丰区创新采用“刈割+围堰隔水、翻耕筑垄”的治理方法,通过围堰隔离海水,断绝海水对互花米草的滋养;翻根开挖40至50厘米,剥离互花米草植株及活性根系,反扣筑垄并压实。

  盐城是世界自然遗产地、国际湿地城市,市域拥有两处国际重要湿地和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针对“防治范围庞大、生态区位敏感、南北岸线有别”的特点难点,盐城市兼顾不同岸线类型特征,做到科学治理精准施策,努力用最小程度的干预,实现最大的防治效果。

  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充分考虑当地国际重要湿地、自然保护区敏感性,针对性采用“深翻、刈割+水淹、碾压+覆膜、刈割+阻隔”等不同技术组合,创新“深翻后水淹”除治模式,有效阻断扩散复发。

  东台市在地势平缓区域使用“刈割+旋耕+围淹”的综合除治方式,通过刈割阻断种子繁殖,旋耕破坏根系,围淹断绝氧气传输来消除互花米草。同时,在方东垦区外滩治理项目的高滩面区,创新采用“降水暴晒法”,通过围堰隔离海水,刈割阻断种子繁殖,旋耕破坏根系,同时在区域内开挖排水沟排水和降水,促使互花米草根断水消亡,各方治理效果明显。

  严防“死灰复燃”

  斩草除根,仅仅完成了互花米草除治的第一步,在此基础上推进生态修复与生态提升,重塑滨海湿地亮丽风景线,是重要的后半篇文章。

  “既要除,更要管。互花米草种子广泛播撒,根系生长速度快,要防止互花米草卷土重来。”方塘河口互花米草除治项目负责人卢国伟介绍,他们严格按照工程施工质量的标准与技术要求,确保当年互花米草除治率超90%,次年对残存和新生草体连续除杀,同样超90%。

  针对互花米草繁殖力强、极易复发的特点,盐城市将除治、恢复、管护作为整体,强化预警监测,增加巡查密度,建立健全快速响应机制,严防零星复发蔓延,利用无人机、遥感监测等现代科技手段,及时发现并有效应对新生互花米草的入侵,确保“治早、治小、治了”。

  在东台市条南垦区大堤外,原先被互花米草侵占的位置,被成片的碱蓬草逐渐“补位”,远远望去一片火红。这里是东台市互花米草治理后生态修复试点,面积约1100亩,位于方塘河口北岸高滩区域。

  “该试点为2022年翻挖深埋的试验区,对互花米草除治后,通过人工播种碱蓬等本土植物进行修复。目前,该区域籽播的碱蓬覆盖率超60%。”东台市林业中心副主任陈世荣说,两年来,试点区域本土植物得以重新生长,已形成碱蓬、芦苇等13种植物共存的生境,底栖生物的种类、数量明显增加,为鸟类提供更多丰富的食物资源。

  在治理互花米草同时,盐城科学规划并精心实施生态修复项目,通过引种本土植物、营造动物栖息地、构建生态廊道等措施,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韧性。东台市、响水县成功试点人工播种碱蓬等本土植物修复;大丰区、射阳县成功试点人工播种柽柳等本土植物修复。

  遏制“绿色荒漠”蔓延并进行生态修复,盐城沿海滩涂生态环境改善向好。梁垛河口、方塘河口、川水湾、斗龙港出海口等湿地生态逐步恢复,除治区域招潮蟹、弹涂鱼、贝类等潮间带生物逐步回归。

  秋风起,盐城黄海湿地蒿红一片,美不胜收。野生麋鹿成群结队,觅食、嬉戏、奔跑,不远处的候鸟展翅翱翔,悠然自得,构成了一幅生机野趣的自然画作。

  摘自《盐阜大众报》

责任编辑:霍然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