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河北省科技大会、河北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石家庄召开。河北农业大学终身荣誉教授、博士生导师、园艺学院院长刘孟军获得河北省科学技术最高奖,他谈道:“我们作为科研人员,就是要不断开拓创新、勇攀高峰,要想别人不敢想的事,做别人不敢做的事,吃别人不肯吃的苦,并要善于运用创新思维和方法,取得更大的科学和技术突破。”
刘孟军40年如一日坚守科研初心,潜心研究我国原产重要果树和河北省三大优势果树之一的枣树,带领团队攻克枣产业多项关键技术,持续开展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应用,促进全国枣增产20倍,创社会经济效益100多亿元,受益农民达2000万。刘孟军作为全国枣业发展的领军人物,2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并荣获中华农业英才奖和何梁何利基金产业创新奖,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和我国园艺领域首位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探索新技术
让旱薄山地枣丰产
1984年,19岁的刘孟军从河北农大果树园艺专业毕业并考取了本校的研究生,师从我国著名枣树专家曲泽州和王永蕙教授,从此与枣结缘。40年来,他一直坚持深入我国三大传统枣区之一的太行山枣区一线。刘孟军说:“那时候起我就切身感受到了太行山区人民的不易,也是那时候让我下定决心,一定要研究出太行山区枣树的丰产技术。”太行山区种植枣树的历史非常悠久,不过,由于土壤贫瘠、栽培方式粗放等原因,使得枣树品种出现了老化退化严重的问题,枣农们普遍收成差,收入低。针对太行山传统枣区品种老化、树体衰弱、病虫严重、低产低效等突出问题,刘孟军带领团队,系统研发集成并推广了高接换优、缩冠开心、肥水耦合、花果调控和病虫绿色治理等于一体的旱薄山地特色高效栽培技术体系,让枣树单产和优质果率提高1倍以上,虫果率由70%左右降到5%以下,推动太行山区枣树种植面积由不足20万亩增加到100多万亩,成为该区百万农民主要经济来源及致富和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
开创新方法
三法配套攻克枣疯病
新技术虽能让枣树丰产,枣农增收,但刘孟军团队还有一个绕不过去的坎,就是枣疯病。“枣疯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并且具有高度传染性。在太行山和燕山枣区,这种病非常猖獗,河北省每年因枣疯病死树数百万株,全国上千万株,直接经济损失数亿元。”刘孟军介绍。他带领团队利用整整10年的时间,深入21省市挖掘到200余个疑似抗病单株,建立高强度枣疯病抗性鉴定新方法,选育出世界首个高抗枣疯病良种“星光”;系统研究了枣疯病病原的周年分布规律,为手术治疗(去疯枝)和精准用药找到科学依据;攻克带病组培国际难题并成功用于药剂筛选,经过上百次试验,研制出既可治病又有利于加速康复的枣疯病治疗特效药“祛疯一号”。从此探索出高抗品种、手术治疗与药剂康复三法配套防控技术体系,将治愈率由传统方法的30%左右提高到85%,业内评价为“枣疯病治疗之突破”,被科学技术部和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列为重点推广的枣疯病防治技术,在全国大面积应用。
实现新突破
打开枣树基因宝库
2014年10月29日,国际权威科学杂志《自然》发表了刘孟军科研团队的论文《枣复杂基因组测序及果树生物学性状解析》,标志着枣树成为世界近千种鼠李科植物和我国干果树种中第一个完成基因组测序的物种,至此,我国在枣基因组学研究方面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刘孟军说:“我国枣年产量800多万吨、在干果中居第一位,是我国2000万农民的重要经济来源。成功完成枣全基因组测序相当于是拿到了枣树基因宝库的金钥匙,我们的目标是将这项基础性科研成果应用于提升枣的产量和品质,让千万枣农受益。”刘孟军团队破解了枣基因密码后,开始进行育种技术升级,育成大果优质抗病系列枣新品种17个,并在国际上首创“树上组培”式多倍体诱变和枣分子辅助杂交快速育种新方法,缩短育种周期3~5年,引领了枣育种技术进步,带动了我省乃至全国鲜枣新兴产业发展。
创建新工艺
增加枣果产品附加值
在新技术、新方法的推广应用下,河北省枣产量大幅增加,要想进一步增加枣农收入、扩大市场覆盖面、促进枣产业升级,必须提高产品附加值,做枣产品深加工。
刘孟军带领团队系统分析了8大类23种枣营养成分的时空分布,筛选出富含功能成分适于加工的品种16个。突破传统加工工艺,发明出按功能成分分类萃取无废弃加工新工艺,开发出富含环磷酸腺苷可提高免疫力并显著改善睡眠的环核苷酸糖浆、富含多糖可显著改善肠道功能的膳食纤维及速溶枣粉、高VC枣汁等功能性新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5~10倍,实现枣精深加工新突破。培植起枣功能食品龙头企业——沧州恩际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公司累计经济效益达10.1亿元。
构筑新图景
推动中国枣走向世界
刘孟军说:“目前,国内枣果消费还在持续增长,国际市场潜力也很大,中国枣产量占世界产量98%以上,但是出口量不到0.5%。未来,我将带领团队加强国际交流,开展科技合作,努力推动中国枣走向世界。”他牵头建立了枣产业国家创新联盟和国际园艺学会枣工作组,促使我省成为国内外公认的枣业科技领导者。这将为促进我国枣领域国际科技合作和学术交流,促进我国枣产业转型升级、加速我国枣产业现代化步伐、促进我国枣产品走向世界发挥建设性作用。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