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历来爱吃鱼。杜甫曾以“无声细下飞碎雪”“放箸未觉全盘空”来描写鱼的美味。然“君子各以所好为祸”,一旦不加约束,“所好”就会成为祸端。
唐朝段成式著《酉阳杂俎》载:和州刘录事被免职后,情志不疏,饮食无节,犹嗜鱼味,且称从未吃饱过。有人特意捕了百余斤鱼,送给刘录事吃,他果真吃了一盘又一盘。
鱼属阴性,偏食自生痰湿,刘录事吃鱼过程中被痰壅阻,痰闭心窍直至神志不清……这位任上嗜美味、被免职后仍贪吃者终于尝到了恶果。
同样是面对一条鱼,有人却因贤能而被传颂。春秋时在鲁国做宰相的公仪休,为后世留下“公仪休嗜鱼”的故事。
公仪休当上宰相后,许多人送鱼给他,他都一一谢绝。他对弟子说:“正因为我喜爱吃鱼,才不能随便接受别人送来的鱼。如果我因收受贿赂而被免职,以后可能就吃不到鱼了;如果我廉洁奉公,就不会被免职,也就能常常买鱼吃了。”
《道德经》里还有一句:“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这一警世名言已流传2000多年,也常见有人将此写成条幅悬挂在客厅。然而,又有多少人能咀嚼其内涵以自警呢?“拒鱼”与“嗜鱼”的典故,实在可引为今日为人、为官之镜。
(齐世明)
摘自《解放日报》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