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后官寨镇宝天合作社蘑菇种植基地,白万里和妻子正忙着采摘成熟的平菇。
作为第一批“种菇人”,白万里夫妻俩是方圆赫赫有名的“平菇大王”,今年他种的4个大棚共4万多袋平菇,眼下正在采摘第四茬。
“平菇口感好、营养也十分丰富,春节时期,平菇的批发价最贵的时候一斤能达到5元,产品基本供不应求,经济效益非常可观。”白万里笑容满面地说道。
夫妻俩侃侃而谈,这对“80后”大学生当初放弃大城市的高薪工资,回到乡野农村,做起了“新农人”。调研市场、观摩学习、走访农户……经过几个月的考察,夫妻俩筹集近20万元修建了3座塑料大棚,试种1万袋菌棒,开启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万事开头难”。创业之初,由于缺乏经验,长出来的平菇发黄、有斑点,非常影响销售。为了突破难关,白万里夫妻俩边学边干,一边上网查阅资料、购买书籍自学,一边虚心向其他地区的养殖大户和农业专家请教,经常从清早忙到半夜。在大棚里观察蘑菇的生长情况,最终解决了难题。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3年春节迎来采摘旺季,白万里的平菇喜获丰收,产了1万多斤,第一年就收入10多万元,这让夫妻俩惊喜不已。
“没想到第一次试种就能成功,这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白万里说,第二年,他扩大了种植规模,菌棒由1万袋增加到3万多袋。效益持续增长,2018年继续扩建一个棚,种植了4万多袋菌棒。原本在市区经营水果店的父亲也回到家里,和他一起管理蘑菇棚。
经过不断摸索,白万里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平菇主要销往庆阳各县,进商超、入酒店,销路完全不用愁。过程虽然辛苦,但收入很可观,这几年,4个棚一年纯收入基本在二十万元左右。”看着一朵朵盛开的蘑菇,白万里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介绍说。
在夫妻俩的示范带动下,2022年,西峰区后官寨镇通过招商引资,引进蘑菇食用菌生产基地落户司官寨村,基地总占地92亩,菌棚125座,基地的建成不仅为村民提供了家门口务工的机会,也带动了200余名村民投资入股,齐心发展菌菇产业。
(王 甜)
摘自《甘肃农民报》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