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病虫害是影响农作物稳产增产的重要因素,科学有效防控是保单产、稳总产的关键举措。2023年小麦赤霉病和条锈病、水稻“两迁”害虫和二化螟、玉米草地贪夜蛾、大豆根腐病、油菜菌核病等重大病虫害呈重发态势,直接威胁粮油生产安全。为科学有效防控农作物病虫灾害,提高作物单产水平,保障种植业稳产丰收,特制定本方案。
一、发生形势分析
据全国农作物病虫害测报网监测和专家会商分析,预计2023年小麦、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病虫害呈重发态势,发生面积31.5亿亩次,同比增加24%,预计产量损失风险在3600亿斤以上。油菜、大豆重大病虫害发生1.1亿亩次,同比增加15%,对稳粮增油、提高油料自给率构成威胁,需加大组织力度,采取有效措施,坚决遏制暴发危害趋势,最大限度降低危害损失,实现“虫口夺粮”保丰收。
(一)小麦重大病虫害。预计小麦“三病一虫”发生面积4.7亿亩次。赤霉病在长江中下游、江淮、黄淮南部麦区呈大流行态势,条锈病在湖北大部、河南南部和甘肃南部偏重流行,纹枯病在江淮、黄淮麦区偏重发生,蚜虫在河南、山东、河北、山西等黄淮海麦区偏重至大发生。
(二)水稻重大病虫害。预计水稻“三虫两病”发生面积10.1亿亩次。稻飞虱在南方稻区总体偏重发生,稻纵卷叶螟在华南东部、江南、长江下游稻区偏重发生,二化螟在江南、长江中游、西南北部、华南北部等单双季稻混栽区大发生,水稻纹枯病在大部稻区偏重发生,稻瘟病在东北冷凉稻区、南方丘陵山区和沿江沿淮等稻区中度以上流行。
(三)玉米重大病虫害。预计玉米“三虫两病”发生面积5.4亿亩次。草地贪夜蛾在西南、华南偏重至大发生,江南、长江中下游中等发生;粘虫总体中等发生,在东北、西北、华北和西南局部将出现集中危害;玉米螟在黄淮海夏玉米产区偏重发生;玉米大小斑病在东北、华北、西北、黄淮海和西南等局部偏重发生;玉米南方锈病在黄淮海夏玉米区存在加重流行风险。
(四)油菜、大豆重大病虫害。预计油菜“一病一虫”发生面积8000万亩次。油菜菌核病在四川、湖北、安徽、湖南、江西等长江上、中游冬油菜产区呈偏重发生态势,油菜蚜虫在西南、江南等冬油菜产区中等发生。预计大豆根腐病、食心虫、大豆蚜虫在黑龙江、内蒙古、安徽、河南等部分大豆产区偏重发生。
此外,马铃薯晚疫病、草地螟、蝗虫将在部分地区偏重发生。褐家鼠等农区鼠害在东北、华北、西南等部分农区呈加重趋势。
二、防控思路目标
(一)总体思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一号文件和全国农业农村厅局长会议部署,充分发挥植保防灾减灾在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中的作用,聚焦种植业“两稳两增两提”重点工作,突出主要作物、重大病虫、重点区域,坚持分类指导、分区施策、联防联控,加密监测预警,突出绿色防控,推进统防统治,组织应急防治,严防迁飞性、流行性重大病虫害暴发成灾,最大限度降低危害损失,全力实现“虫口夺粮”保丰收,持续推进农药减量增效。
(二)主要目标。总体目标:通过实施“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确保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总体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具体目标:统一组织实施三大粮食作物统防统治或绿色防控面积8亿亩次,统防统治覆盖率较上年再提高1个百分点、达到44.6%,绿色防控覆盖率再提高2个百分点、达到54%;通过防病治虫实现“虫口夺粮”,力争较上年多挽回粮油作物产量损失30亿斤以上。
三、技术路线
突出主要作物、重大病虫、重点区域,实行“一虫一策、一病一方”,抓早治小、分类指导、协同治理。同时,结合小麦“一喷三防”、水稻玉米“一喷多促”等措施,合理增施叶面肥、植物生长调节剂等,药肥混用、保粒增重,实现防病治虫与单产提升有机统一。
来源:农业农村部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