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眼蓝,隶属雨久花科凤眼莲属,又名凤眼莲、水葫芦、水浮莲等,起源于巴西亚马逊河流域,国外分布于肯尼亚、卢旺达、南非、津巴布韦、安哥拉、尼日利亚、利比亚、埃及、印度、越南、泰国、澳大利亚、美国、墨西哥、古巴等60多个国家。现已被列入新发布的《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名录》。国内主要分布于上海、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一、主要特征
(一)生物特征。水上部分高30~50(~100)厘米,或更高。茎具长匍匐枝。叶基生呈莲座状,宽卵形、宽倒卵形至肾状圆形,光亮,具弧形脉;叶柄中部多少膨大,内有多数气室。花紫色,上方一片较大,中部具黄斑。蒴果卵形。
凤眼蓝以无性繁殖为主,萌芽期3~5月,开花期7~10月,果期8~11月,12月下旬开始枯萎,腋芽能存活越冬。
(二)主要危害。凤眼蓝大量发生会造成河道堵塞、影响航运、阻碍排灌、降低水产品产量;与本地水生植物竞争光、水分、营养和生长空间,破坏本地水生生态系统;植株大量吸附重金属等有毒物质,死亡后沉入水底,构成对水质的二次污染。同时,滋生蚊蝇,对人们的健康构成威胁。
(三)分布区域。常生于湖泊、溪流、池塘、水渠、水库或河道等。
二、防治策略
凤眼蓝生长旺季为8~12月。7月开花之前是防控的关键时期。
根据凤眼蓝发生的不同生境以及危害程度,结合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因地制宜,综合运用农业、物理、化学和生态措施,减少凤眼蓝对经济和环境的危害。
三、防治措施
(一)农业防治
水旱轮作。对于有条件的农田,进行水旱轮作,可有效防控凤眼蓝。
晒塘。对于较封闭的池塘、鱼塘生境,可在夏季或秋季放或排干塘水晒塘,晒塘时间一般不少于4周。
灌溉拦截。通过水渠给农田灌溉时,在水渠入水口加设过滤网,防治凤眼蓝植株进入农田。
(二)物理防治
人工打捞。在凤眼蓝点状、零星发生区域,可采用人工打捞的方法进行防除。
机械打捞。在凤眼蓝连片大面积发生区域,可采用船只机械打捞措施防治。
物理阻截。可在水域出水口或入水口、河流流速较缓慢河段,设置阻截带或拦截网,即可集中打捞清除又可以阻止凤眼蓝随水流向下游扩散。
(三)化学防治
在化学防治时,应根据凤眼蓝的生境和除草剂的持效期等特点,谨慎地选用除草剂和喷施方法。
水稻田。可选择草甘膦异丙胺盐,40克/亩、兑水30升,均匀喷雾;五氟磺草胺,5克/亩、兑水40升,均匀喷雾。
沟渠、池塘。可选择咪唑乙烟酸,50~100克/亩、兑水40升,定向茎叶喷雾;草甘膦,120克/亩、兑水30升,定向茎叶喷雾。禁止在水环境敏感区域使用化学药剂防除。
(四)生物防治
当最低气温回升到10℃以上时,可在凤眼蓝大面积发生区,释放水葫芦象甲成虫,每亩释放1500~2000头。
四、注意事项
人工打捞或机械打捞时,应把水面的残枝清除干净。
对于打捞的凤眼蓝植株,应采取暴晒、深埋、沤肥等无害化方式进行处理,防止植株或残枝再次生长繁殖扩散。
采用化学防治措施时,应在施药区设置明显的警示牌,避免造成人或牲畜中毒。
来源: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