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强化排水晒田。对晒田质量不好或田间水层较深的田块,要及时开沟排水,及早脱水晒田。对群体明显偏大、叶色褪淡不明显的田块,要持续重度晒田。对前期晒田有一定效果的田块,可实行间歇灌溉,直至抽穗扬花期建立浅水层。
(二)科学施用穗粒肥。对群体偏大、叶色浓绿的田块,不施、少施或延期施用氮肥,或施钾不施氮。对群体适宜的田块,可在叶龄余数为0~1叶时施用穗肥。除过旺田块外,在水稻齐穗期亩施用尿素1~2公斤,提高水稻结实率和千粒重。对生长过旺的田块,可亩用磷酸二氢钾1公斤,兑水50公斤喷施叶面,增强稻株抗倒性,促进安全成熟。如气候持续偏低,山区和高海拔稻田要适当施用粒肥,应对孕穗和抽穗扬花期可能发生的低温危害。
(三)加强监测防病虫。气温升高、空气湿度增大,有利于病虫害发生。要加强田间巡查,重点开展稻瘟病、纹枯病、白叶枯病、螟虫、飞虱、粘虫等病虫害的预测预报,选择绿色高效的对路药剂,及时用药做好病虫防控。对多种病虫并发的田块,应确定主治对象,科学搭配药剂或者选择复配型药剂进行防治。依托病虫防治专业队或专业合作社,大力推进病虫害统防统治和联防联控,提高防治效率。
(四)高效蓄留再生稻。四川东南部和重庆沿江平坝、浅丘河谷区,以及云南南部等再生稻种植区域要重点抓好几个关键环节,为再生季打好基础。防好病虫害,头季稻孕穗期做好纹枯病防治,再生季重点做好纹枯病、三代螟虫、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等病虫防治。施好粒芽肥,头季稻齐穗后3~5天,亩施尿素10~15公斤,增加头季稻谷粒重、提高再生芽成活率。收好头季稻,当稻株上10%左右的持久休眠芽露出叶鞘时,收割头季稻,促进休眠芽早发快发。做好高留桩,头季稻收割时保留稻桩40厘米,机收时收割机行走方向与栽插行向一致,减少对稻桩的碾压。施好发苗肥,头季稻收割后,结合扶稻桩和除草,亩施尿素5公斤。如遇高温,可用田水泼稻桩,保持稻桩湿度,促进发苗。
西南地区
(一)加强水层管理。分蘖期水层管理要以浅为主,一般保持5厘米左右浅水层,提高地温,增强土壤通透性,促进分蘖发生;低洼和排水不良地块以浅湿交替管理为主,防止长期积水。在高温干旱、大风天、地势高、水质差、施肥期等特殊情况下要多灌水。达到要求茎蘖数后适当晒田。孕穗期以间歇灌溉为主,使土壤与空气直接接触,增加表层根系获氧量,提高根系活力,增加养分供应,达到以水调肥、以水调气、以气养根、以根保叶的作用。在确保机械收获作业前提下,尽量延迟断水时间,一般在抽穗后35天后停止灌溉。
(二)科学合理施肥。合理施好分蘖肥,做到氮、磷、钾平衡配施,确保水稻在有效分蘖期内达到足够茎蘖数。插秧晚、长势差、茎数不足的田块,要在6月底前施最后一次分蘖肥。注重施用穗肥,尤其是有效穗数不足的地块,要根据水稻生长发育进程,在孕穗期施入尿素3公斤左右、硫酸钾4~5公斤。当抽穗后叶色较孕穗期淡时要追施粒肥,确保上三叶的叶色渐深,一般亩施用尿素2公斤、硫酸铵5公斤。
(三)加强病虫防治。加强病虫监测预警,根据天气变化适当增加调查频次,及时掌握病虫发生情况。强化水稻条纹叶枯病、纹枯病、稻曲病、稻瘟病、二化螟、稻飞虱等重点病虫害防控,大力推行规模化专业化统防统治,提高防治效果,减少农药用量,有效减轻病虫害造成的产量损失,确保水稻稳产增产。
(四)防低温促早熟。坚持防低温、促早熟、夺高产。特别是东北北部和东部寒地稻作区,障碍型冷害发生频率高,应引起足够重视。根据天气情况,提前做好准备,通过水肥调节使水稻生殖生长敏感期尽可能避开低温,如在花粉完成期遇17℃以下低温,灌深水护苗,减少空壳率。在齐穗、灌浆期可选用磷酸二氢钾和尿素,适当添加硼肥混合喷施,或同时喷施促早熟调节剂,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