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定调2022年中国经济 5大新提法 释放重要信号
时间:2022-03-28 07:32:39 来源:农民文摘 作者: 字号:【

  2021年12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2年经济工作。会议对2022年中国经济怎么干进行了定调,其中有一些新提法,释放重要信号,值得关注。

  2022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

  2022年经济工作怎么干?会议强调,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

  相比往年的“稳中求进”,这次多了四个字:“稳字当头”。更加强调稳增长,这是当前我国经济出现新的下行压力下的现实要求。

  12月6日发布的《经济蓝皮书:2022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指出,2021年,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我国经济总体上表现出较好复苏态势,但在不确定不稳定的疫情和外部环境中,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的风险挑战较多。预计2021年中国经济增长8.0%,2022年中国经济增长5.3%左右。

  财政政策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

  会议强调,宏观政策要稳健有效,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注重精准、可持续。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提法并未变化。但财政政策明确“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在外界看来意味着侧重点有了变化。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认为,“精准”意味着更多定向调控、“滴灌”,重点瞄向小微企业、三农领域、民生领域等重点和薄弱环节;“可持续”意味着量力而行,不要过度加杠杆,防止负债太多,注重防范风险。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宏观政策研究室主任冯煦明表示,在当前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情况下,财政政策需要继续保持积极力度,提升效能。一方面继续保持适当的赤字规模,适当前移财政支出节奏;另一方面,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两新一重”建设、技术改造、产能绿化等领域的支持力度,通过财政支出助力供给侧固本培元,同时在教育、文化、体育、养老、医疗等公共服务领域扩大供给,提高品质。

  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

  对于房地产,会议强调,要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

  相比之前的“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此次增加了一个新目标,即良性循环。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这句表述非常重要,是对房地产给予明确支持的信号。说明房地产市场的良性循环很关键,市场不好会引起房企的暴雷风险,房企的风险会转嫁到购房者身上。所以此次提“良性循环”,是对房地产产业链的一次重要表述,有非常强的信号意义。

  冯煦明表示,近期房地产投资、销售、土地出让等指标出现了一定放缓迹象,须审慎管理四五线城市房地产市场,做好稳房价、稳预期工作,避免硬着陆。尤其要避免房地产企业在“三道红线”压力下为补充流动性出现过度降价促销,引发部分四五线城市房价下跌压力,反而进一步加剧房地产行业债务风险。

  实现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除了房地产,还有一个良性循环也受到关注。

  会议强调,科技政策要加快落地,继续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实现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徐洪才指出,实现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就是要改变过去三者各走各的碎片化的状态,三位一体,形成联动。科技创新怎么强调也不过分,产业转型升级怎么加强也不过分,金融完善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提高金融服务效力怎么讲也不过分,但是三者形成联动,畅通循环,这还是第一次提出。

  推动新的生育政策落地见效

  会议提出,社会政策要兜住民生底线,落实好就业优先政策,推动新的生育政策落地见效,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

  在徐洪才看来,会议专门提到“推动新的生育政策落地见效”,这是一大亮点。新的生育政策落地,关系到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对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有深刻影响。近期,全国多地密集修订计生条例,加码生育福利,延长生育假期。许多省份将生育假由过去的30天延长到了60天,也有省份延长产假60天甚至90天,并且增加育儿假。

  (李金磊)

  摘自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霍然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