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牛泉镇一直以盛产山楂闻名,几乎家家户户种山楂,庞家庄村山楂树数量曾达到一万余棵,年产量超过100万斤。但由于种植分散,品种差,一直卖不上好价钱。“最好的时候也就三四毛钱一斤,有时候才一毛多钱,烂在家里也是常有的事。因为山楂卖不上价钱,甚至有老百姓抡起了斧头,砍倒了成片的山楂林。”2007年就返乡创业的亓宪瑞说,当时山楂价格连年下降,伤透了村民的心。
2001年,亓宪瑞进入上海一家外资企业工作,年薪10多万元。但心系家乡发展的亓宪瑞并不满足于自己的高收入,他一直想找到一个把上海和家乡连接起来的纽带。他不断尝试,利用探亲机会把家乡的山楂、花椒、核桃、煎饼等土特产带到上海推销,甚至把家乡的兄弟姐妹邀来上海组团销售,但市场很难打开。
看着家乡的产品卖不上好价钱,亓宪瑞很难过。一次偶然的机会,亓宪瑞发现上海人喜欢用山楂泡水喝,这让他看到了家乡产品的发展希望。在反复权衡后,他决心辞职返乡创业,发展山楂产业,带领家乡人致富。
“过去,山楂加工停留初级农产品阶段,有产品优势,但没有产业优势。”2007年,亓宪瑞回到老家,考察完家乡的山楂产业现状后,看到了山楂产业发展的“痛点”。当时加工技术相对滞后,山楂干只靠村民家里切、路边晒,产品单一又无标准,附加值不高,无法适应现代人急增的市场需求,出现严重的供需矛盾。
如何将当地的山楂优势资源利用起来,让山楂树从“伤心树”变成“摇钱树”?亓宪瑞先是在庞家庄村成立了“莱芜市凯瑞山楂种植合作社”和万邦食品有限公司,组织538户村民3000亩山楂地入社,并对山楂品种更新换代,通过统一提供树苗,统一种植技术培训,统一回收加工,村民收益有了成倍的增长。
“新品种‘小红星’结出的山楂,比普通山楂要小一圈,但甜度更高,口感和味道更好,产量和价格也高。”山楂老品种“大金星”的批发价每斤在2〜3毛钱,而新品种“小红星”的批发价每斤能到6〜8元钱价格是“大金星”的几十倍。
2020年,万邦食品有限公司党支部联合庞家庄村、蔺家庄村等6个村党支部、共计200余名党员成立了“星火”党建联合体,抱团建设“山楂之恋田园综合体”,推动村集体、农户、企业融合,共同谋划区域发展。
“公司产业园流转了1000亩土地,村民除拿到750元/亩流转费外,还有5%的分红,而且流转土地的村民优先保证在企业上班。”现任星火党总支书记、莱芜万邦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的亓宪瑞介绍。
加入合作社的山楂种植户,由公司全程服务,签订订单合同,山楂以高于市场价10%〜20%保底收购。15年内公司按保底价格回收‘小红星’山楂鲜果,每亩平均多收益2500元,彻底解决了山楂销路问题。加入合作社后,每年除了流转费和山楂收益外,又成了上班族,一年还可拿2万元左右的务工工资。
切片烘干、冻干、深加工……产业园将村民种植的山楂统一收购和加工,销往全国各地,先后与大润发、家乐福、沃尔玛、乐购、华联、银座等近千家大型超市达成战略合作协议,还被各大中药饮片公司定为首选原料,与北京同仁堂、济人药业等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同时率先通过了国家QS生产许可认证并制定了山楂干的企业标准,山楂干占到国内市场份额的70%,实现年销售收入上亿元。
为了让更多从莱芜走出去的大学生毕业后能够回乡发展,亓宪瑞为加入公司的大学生们提供了班车接送,以实现农村工作和都市生活的“无缝”衔接,让年轻人能在农村留得住、在城区住得安。同时,公司还设立了各种绩效激励制度,激发年轻人的潜能。如今,60多名大学生扎根庞家庄村,成为“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新农民”。
(石鹏志 高 翔 孙正力)
摘自《农村大众报》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